末一塊錢

末一塊錢

《末一塊錢》,是著名作家老舍寫於1935年,小說描寫了一個窮學生攥著手頭僅存的一塊錢跑到戲樓上想點一名戲子的戲,卻最終因為囊中羞澀而被趕出戲樓的簡單故事。

基本信息

簡介

末一塊錢末一塊錢
《末一塊錢》,寫於1935年,收藏在《櫻海集》,是老舍以心理分析見長的短篇小說,寫都市的晚間,少年的末路。小說描寫了一個窮學生攥著手頭僅存的一塊錢跑到戲樓上想點一名戲子的戲,卻最終因為囊中羞澀而被趕出戲樓的簡單故事。

作者簡介

老捨生於1899年,逝於1966年,滿族,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北京人。1924年赴英國,任倫敦大學東方學院中文講師,同時進行文學創作。有長篇諷刺小說《老張的哲學》、《趙子曰》、《二馬》。 1930年回國後先後任濟南齊魯大學青島山東大學教授。創作有:短篇小說集《趕集》《櫻海集》《蛤藻集》,長篇小說《貓城記》、《離婚》、《牛天賜傳》。另出版有:《老舍幽默詩文集》及論文集《老牛破車》。1937年,其代表作優秀長篇小說《駱駝祥子》問世。抗日戰爭爆發後,開始寫作劇本,主要作品有:《國家至上》(與宋之合作)、《面子問題》等。

1946年應邀赴美國講學1年,期滿後旅居美國從事創作。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不久應召回國,曾任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副主席等職。參加政治、社會、文化和對外友好交流等活動,注意對青年文學工作者的培養和輔導,曾因創作優秀話劇《龍鬚溝》而被授予“人民藝術家”稱號。“文化大革命”初期因被迫害而棄世。 老舍一生寫了約計800萬字的作品。老舍以長篇小說和劇作著稱於世。

簡介

在老舍的短篇中,寫愛情的作品很多,其中寫相思的篇章有《末一塊錢》、《微神》兩篇。在《末一塊錢》這部短篇中,老舍寫了一個窮學生攥著手頭僅存的一塊錢跑到戲樓上想點一名戲子的戲,卻最終因為囊中羞澀而被趕出戲樓的簡單故事。在此故事中,老舍殘酷的揭開了這窮學生的內心,讓讀者看到他所謂感情的虛假,他對供養自己上學的家庭的鄙視,他心中根深蒂固的封建傳統文化影響,以及令人唏噓的失去理想的灰暗的心態。在這部描寫青年學生的作品中,老舍對當時社會的文化是持完全蔑視態度的的,全文中我們看不到一絲亮光,愛情,親情,友情全部被這“末一塊錢”擊得粉碎,而這也正是老舍對所身處的黑暗社會的毫不留情的鞭撻。

精彩情節

在《末一塊錢》中老舍是這樣刻畫林乃久的:他為了追戲子史蓮霞而給她“買過與絲襪子”,喜歡她的“那對瘦溜溜的腳,穿著白緞子繡紅牡丹的薄鞋”,“白緞子繡紅牡丹的薄鞋”給了他許多性的幻想,可是金錢的缺乏使他受著許多煎熬。而從鄉下來的女學生們的“大黑扁臉,大扁腳”則成了林乃久和同學揶揄的對象。可他想要打算結婚的話,還得娶個女學生;“蓮霞只能當個妾”,顯然這關涉到一個 “貞節”的問題。女學生有貞節卻無性感(即大扁腳),蓮霞們有性感(即瘦溜溜的腳)卻無貞節(即白緞子繡花鞋)。

藝術特色

老舍短篇小說的一個重要敘述特徵是鮮明而獨特的敘述者聲音,它的表現形式之一是轉述語中雙聲話語的大量使用。轉述語指的是敘述者轉述人物所說的或所想的話。當人物的聲音被吸納進敘述語流並經過敘述者某種程度的改造時,這種轉述語又可稱為“再現語”,在轉述人物思想時則可稱為“被敘述的內心獨白”,或“雙聲話語”。《末一塊錢》存在著大段大段的雙聲話語。它使敘述者語言與人物語言界線模糊,並為作者帶來了更多的敘述可能。雙聲話語是老舍小說語言風格的重要標誌之一。它實際上是將中國傳統說唱藝術的“說”的核心糅和在西方現代小說“敘”的精神之中:一方面是“說”與“寫”的兼併,口頭文學悄悄滲進文字文學之中;一方面是“寫”與“敘”的交融,傳統白話小說的創作心理與現代敘述精神奇異地結合。

作品評價

老舍短篇小說的材料來源大概有四個:第一,我自己的經驗或親眼看見的人與事。第二,聽人家說的故事。第三,摹仿別人的作品。第四,先有了個觀念而後去撰構人與事。而《末一塊錢》屬於第四類。除了藉助於主人公的告白或懺悔這種方式之外,老舍在創作短篇時還經常採用另外一種手法,即精心選擇一個物件,把它放在敘述的中心位置,讓它與種種人物緊密地聯結起來,並引起他們的行為反應,這種手法也頗有成效。《末一塊錢》故事就這樣自然地展開。藉助這種方法來展開故事是很有效的,作家不僅能在幾頁紙上描摹出活靈活現的人物,而且還能寫得饒有趣味,這種本事著實讓人欽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