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御藥院方)卷八。
【組成】木香60克 枳殼(麩炒,去瓤) 黃耆 熟乾地黃 當歸 防風各120克 槐角子(炒)500克
【用法】上為細末,水煮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50丸,不拘時候,米飲送下,溫酒亦得。
【主治】腸風痔疾下血。
中藥方劑之木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
藥方主材是木香60克 枳殼(麩炒,去瓤) 黃耆 熟乾地黃 當歸 防風各120克 槐角子(炒)500克,來源《御藥院方)卷八。
【來源】《御藥院方)卷八。
【組成】木香60克 枳殼(麩炒,去瓤) 黃耆 熟乾地黃 當歸 防風各120克 槐角子(炒)500克
【用法】上為細末,水煮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50丸,不拘時候,米飲送下,溫酒亦得。
【主治】腸風痔疾下血。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
寬腸丸主要由枳殼(炒微黃,用清油浸透1宿,焙乾)5線,麻仁(去殼)2錢半,木通(去皮、節)2錢半,大黃(半生半炮)2錢半,檳榔2錢半,大腹皮(洗淨,培乾...
行滯消積 瀉火祛瘀 治小便赤澀 處方來源 相關詞條木香檳榔丸,中醫方劑名。為消食劑,具有行氣導滯,攻積泄熱之功效。主治積滯內停,濕蘊生熱證。脘腹痞滿脹痛,赤白痢疾,里急後重,或大便秘結,舌苔黃膩,脈沉實...
歌訣 組成 用量 用法 功用大枳殼丸,中藥方劑之一。主治:一切酒食所傷,胸膈痞悶,脅肋脹滿,心腹疼痛,飲食不消,痰逆嘔吐,噫醋吞酸,飲食遲化。
組成 主治 用法用量 製備方法 附註木香理氣丸,行氣寬中,化滯通便。用於氣鬱不舒,停食停水,胸肋痞悶,脘腹脹滿,噁心嘔吐,倒飽嘈雜,大便秘結。木香、大黃、牽牛子(炒)、檳榔、枳實、枳殼、香...
性狀 藥品說明書 中藥方劑黃連丸對於治療腸胃氣虛,冷熱不調,下痢赤白,狀如魚腦,里急後重,臍腹疼痛,口燥煩渴,小便不利具有很好的效果。
方劑1 方劑2 方劑3 方劑4 方劑5別名: 枳術丸 組成: 人參1兩,甘草1兩,青皮(去白)1兩,沉香1兩,黃連(酒煮,焙)1兩,玄胡索1兩,白朮2兩,枳殼(去瓤,麩炒)2兩,白茯苓2兩,半夏曲2兩,南木香2兩,厚朴3兩,神曲(炒)3兩,麥芽(炒...
參考資料組成枳殼(麩炒,去白)3兩,益智仁2兩,玄胡2兩,雷丸2兩,白豆蔻仁2兩,木香2兩,當歸(去蘆頭,銼,炒)2兩,白朮2兩,半夏(湯洗7次,切...。主治痃癖,形身瘦弱,及腿腳沉重,不任攻擊者。用法用量每服30-40丸,諸飲...
參考資料訶黎勒丸用於治腸胃虛寒,水谷不化,泄瀉注下,腹痛腸鳴,胸滿短氣;暴傷生冷,暴瀉不止,手足逆冷,脈微欲絕;腸胃積寒,久利純白,或有青黑,日夜無度者。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六 《脾胃論》卷下 《重訂嚴氏濟生方》 《聖濟總錄》卷七十三組成: 製備方法: 本方方名,《外科精義》引作“枳殼丸”。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