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藥部位
根。
性味
味苦、澀,性溫。
歸經
入肝、胃經。
功效
祛瘀止痛止血。
主治
風濕腰痛,跌打損傷,刀傷出血,毒蛇咬傷。
相關配伍
1、治胸部打傷,野漆樹鮮根15-50g。洗淨切片,合雞1隻(去內臟尾足),水酒各半燉服。(《閩東本草》)
2、治刀傷出血,(木蠟樹)鮮根皮(去栓皮)加白糖搗爛,包敷患處,每日換1次。(《天目山藥用植物志》)
3、治蛇傷,野漆樹根500g,細辛1.5g。浸酒,塗抹患處。(《福建藥物志》)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
外用:適量,搗爛敷;或浸酒塗擦。
使用注意
孕婦及陰虛燥熱者禁服。
炮製
採集加工:夏、秋季採挖,洗淨,切片,曬乾。
形態特徵
木蠟樹,野漆樹、野毛漆《中國高等植物圖鑑》,七月倍《湖南藥物志》,山漆樹《台灣藥用植物志》,山漆、漆柴《福建藥物志》。落葉喬木或小喬木,高達10m。幼枝和冬芽被黃褐色絨毛,樹皮灰褐色。奇數羽狀複葉互生,有小葉7-13,稀7對,葉軸和葉柄圓柱形,葉柄長4-8cm;小葉對生,具短柄或近無柄,卵狀或卵狀橢圓形或長圓形,長4-10cm,寬2-4cm,先端漸尖或急尖,基部不對稱,圓形或闊楔形,全緣,上面有短柔毛或近無毛,下面密被黃色短柔毛;側脈15-25對,兩面突起,細脈在葉背略突。圓錐花序腋生,長8-15cm,密被銹色絨毛,總梗長1.5-3cm;花黃色,小,單性異株;花梗長1.5mm,被捲曲微柔毛;花萼及花瓣均5;雄蕊5,花絲線形,花葯卵形;花盤無毛;子房球形,1室,花柱3。核果偏斜扁圓形,壓扁,長大於寬,長約8mm,寬6-7mm,外果皮薄,具光澤,無毛,成熟時不裂,中果皮蠟質,果核堅硬。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140-2300m的林中。分布於華東、中南、西南及台灣等地。
相關論述
《福建藥物志》:“活血止痛,祛瘀消腫。治風濕腰痛,痢疾,跌打損傷,蛇傷,瘺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