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耳栽培技術

黑木耳栽培技術手冊

第一章 經濟效益分析

一、總投入
1、固定投入:包括廠房,設備、設施、工器具。
①、廠房。廠房分為拌料、裝袋、滅菌、冷卻、接種、培養等六個生產區,根據生產實際可綜合利用分為拌料、裝袋、滅菌、冷卻、接種、培養室三個部分。拌料、裝袋、滅菌室可搭簡易棚,適宜最小面積在20平方米左右。冷卻、接種室最小面積在8平方以上。生產量大時,要適宜加大面積。培養室面積要根據生產量進行確定,每平方米可擺放350袋左右(包括走道面積在內,搭5層架)。
②、培養室搭建擺放架。立擺層架高30厘米,臥擺層架高50厘米。走道寬50—60厘米。冷卻室、接種室要保證良好的密封性。
③、廠房廠址選擇要注意周邊的環境衛生條件。
④、設備、設施。包括滅菌鍋、拌料機、裝袋機、菌筐、換氣扇、柴油機、水泵,以上設備到銷售部門購買。其中滅菌鍋可以自制。
常壓滅菌鍋可用80—100印鐵鍋或用鐵板焊制的鐵槽作為加熱部分,用磚和水泥砌保溫牆體和用厚塑膠布作保溫牆體。自製常壓滅菌鍋要注意密封性和加水量的關係,要注意一次滅菌時的用水量,不提倡二次加水。
⑤、工器具。包括接種、接種槍、電子溫度控制儀、離子風機、酒精燈、溫度計、乾濕溫度計、滅菌感溫表、紫外線殺菌燈、電爐子、微噴管、噴霧器、橡膠手套等。
按1萬袋計算,固定投入金額在5000元以上,生產規模擴大則相對的降低投入成本。根據經驗以5萬袋的生產規模投入的固定成本相對較低。各生產戶可以進行聯戶生產,以較好的降低生產成本,如聯戶購買設備等。
2、流動資金投入(生產投入)(以1萬袋投入計算)
①、原材料投入
木屑 150袋×12元=1,800元
麥麩 (米糠) 15袋×50元=750元
豆餅粉 120斤×1.2元=144元
石膏 150斤×0.40元=60元
白灰 75斤×0.20元=15元
塑膠袋 10000個×0.07元=700元
無棉蓋體 10000套×0.07元=700元
各種藥品 50元
菌種 300元
合計 4,520元
②、人工費投入
人工費投入包括:拌料、裝袋、滅菌、接種、上架人工費1,000元,下地管理人工費1,000元。
流動資金總投入為:7,200元。
以上流動資金投入為外圍式生產費用,如個人親自生產或聯戶生產和在木屑購入成本節約,則生產成本在6500元左右。
二、總投入
以17×33厘米規格塑膠袋計算,每袋裝濕料2斤,產乾木耳0.07斤,每斤木耳售價20元,則每袋木耳總收入為1.4元。則生產10000袋總收入為14,000元。
三、純收入
生產10,000袋木耳,扣除流動資金投入則純收入為7,000元。如生產20000袋木耳,扣除流動資金投入則純收入為14,000元。如生產30,000袋木耳,扣除流動資金投入則純收入22,000元。
四、說明
1、節約成本
①、聯戶生產降低固定投入成本。
②、選好場地、廠址降低運輸成本。
③、集中購買,降低採購價格和運輸成本。
④、互幫互助降低人工費用。
⑤、優選生產季節,降低燃料成本。
⑥、利用林區資源優勢,自己生產木屑降低原料購入成本。
⑦、提高生產技術、降低雜菌率,降低分攤成本。
⑧、最佳化廠房、設施建設,降低建設費用。
2、提高質量和產量,增加效益
①、提高技術,增加產量和質量,增加收入。
②、優選品種、確保質量和產量,增加收入。
③、優選原材料質量,確保成品率,增加收入。
④、適時栽培,提高產量和質量,增加收入。
⑤、加強質量管理,確保產量和質量,增加收入。
⑥、集中銷售,提高價格,增加收入。
五、遵循原則
①、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則。要根據自己現有的房屋狀況,資金狀況,技術水平等確定適宜的生產規模。
②、適應市場的原則。要先看市場,根據市場的需求進行生產。
③、技術為先的原則。要先學懂技術再生產。初次生產要有技術依託,不能蠻幹,要學會向別人學習。
④、科學管理的原則。生產要認真,管理要細緻,不能粗心大意。
⑤、心中有數的原則。原材料採購,生產規模,生產時期都要做到心中有數,相互匹配,相互銜接。

第二章 品種選擇

一、品種種類
黑木耳品種主要分成兩大系列,即朵狀系列和片狀系列。從生產實踐看,朵狀系列品種產量高於片狀系列品種。從市場銷售上看,片狀系列品種現在比較暢銷。
二、品種選擇
1、品種選擇的原則
①、適應市場需求的原則。現在市場以片狀木耳銷售狀況為好。
②、質量、產量、適應性、抗雜性相統一的原則。一個品種不僅要產量高,而且還要具有優良的質量。還要具有較強的適應性和良好的抗雜性,才能在大面積內推廣,才能保證生產的成功率。
③、符合法規的原則。在選擇上要注意選擇通過國家認證的品種。
④、尊重實踐的原則。在選擇上要注意通過多年生產實踐表現良好的品種。
2、較為適宜的品種
由於品種介紹是要有責任的,在此僅介紹幾個品種。
①、“黑威”-29號菌種,也就是黑-29號菌種。是黑龍江省微生物研究所培育的品種,到現在已有4年的生產實踐歷史。於2001年通過黑龍江省農委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定為推廣品種。2004年中國菌物學會將黑威29號黑木耳菌種審定為名牌產品。
2002年黑龍江省人民政府為黑-29號黑木耳菌種頒發了獎勵證書。為晚熟、片狀、耐高溫、抗雜、色黑的品種,平均產量為0.07斤/袋(2斤料袋),最高產量為0.12斤/袋(2斤料裝)。
以上兩個品種為黑龍江省微生物研究所的當家品種。
②、寶馬6號、寶馬9號這兩個品種為本地區生產品種
三、注意事項
1、不可因價格便宜而購買,要注意菌種的來源和菌種生產廠家的科研能力、菌種保藏能力和具有一定的經濟實力。
2、購買時要注意檢查菌種的活性和生命力,是否感染雜菌。
3、購買後要注意保藏的條件,最好是隨買隨用。

第三章 廠房設施建設

一、廠房建設
廠房建設可採用新建或者是利用舊房舍改建,可採用磚瓦水泥結構,也可採用簡易保溫棚結構。 廠房應分為三個區域,一是污染區,二是無菌區,三是培養區。污染區為拌料、裝袋、滅菌時使用。廠房面積首先以生產數量來確定培養區的面積,然後再因地制宜的確定污染區和無菌區的面積,培養區的面積可按毛面積每平方米培養300袋來計算,一般來說35平方米麵積一次可擺放1萬袋左右。每個培養室的面積最大不宜超過60平方米。
廠房建設要求:對於磚瓦水泥結構的房屋,無論是新建還是改建,在每次使用時都要重新用5%的白灰水刷一遍才能使用。由於污染區用來拌料、裝袋和滅菌,所以以水泥地面為好。無菌區用來接種,所以必須保證密封性良好的水泥地面,最好要有緩衝間,以避免因冷卻而形成負壓,導致有菌的空氣進入無菌區。培養區既要保證具有良好的密封性還要有良好的通風設定,培養區還要避光。
二、生產設施建設
1、培養室菌架建設
菌架可採用鋼架結構和木架結構等形式。長久的使用以鋼架為好,有利於控制雜菌的侵染,但造價高。一般以木架結構即可,但要注意在每次使用時的消毒滅菌處理。
每排菌架寬度1—1.3米,菌架高度以房屋高度為準。一般上邊留有0.5米的空間,下邊留有0.5米的空間。層架高度為立放30cm,臥擺50cm,立柱間距為1米,過道寬50—60cm。這裡所說的也不是絕對的。可根據房屋的高矮、長、寬綜合考慮。只要合理利用空間就行。菌架靠牆的一側要與牆體接觸牢固,以避免菌架倒塌造成損失。搭架子所用的原材料,例如木桿、板方、板皮等原料,首先要在外面用5%的白灰水刷一遍才能使用。不管是什麼原料,凡是進屋搭架子用的都必須先消毒,後進屋。架子搭好後將室內衛生清理乾淨,關好門窗進行消毒,用菇保一號、二號進行熏蒸24小時(按說明書比例用)。
2、培養室供熱設施
1、暖氣片供熱。我們提倡利用暖氣片供熱。因為加溫時室內無煙,對菌絲體生長十分有利,食用菌生產就怕煙薰菌袋。因為培養室的空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超過0.1%時就會抑制菌絲生長。
2、地火龍、爐筒子供熱。用地火龍和爐筒子供熱要考慮到室內有煙問題,一般都是將火爐子搭在培養室的牆外邊,不能將火爐子搭在培養室裡邊,一是防火,二是控制室內二氧化碳的增加。地火龍和爐筒子的上面都要放石棉瓦控制局部溫度增高。一是怕烤壞菌袋、二是怕火災的發生,稍有不慎,就有火災發生。
根據實踐經驗,地火龍高度以30厘米左右為宜,寬度在30—40厘米左右,上蓋可用石棉瓦或紅瓦。地龍牆體要用泥沙土抹平、抹嚴、以防漏氣,不利於菌袋培養。
3、通風設施建設
通風設施是指室外空氣相互交換的設施,南面或東面牆體上的通風口要留在牆體的底部,高於地龍的高度,如果是暖氣供熱,則通風口的高低以距地面15—20厘米為宜,北面或西面牆體上的通風口要留在牆體的上部,距棚頂20厘米左右為宜。
一般35平方米的培養室至少要設兩個通風口。通風口直徑為40×40厘米,通風口用雙層鐵紗網罩上。培養室面積大的要增加數量。
4、換氣設施建設
換氣設施是指使室內空氣上下流動的設施,可用一個或多個換氣扇進行,可採用人工和自動控制的方式進行。使用一個換氣扇時,要把換氣扇放在培養室的中心位置,放在地面上即可,向上換氣。使用兩個以上換氣扇時,可在長度方向放置在兩端,一個在上部,一個在下部,進行對流換氣。
5、自製滅菌鍋
①、採用兩個80印圓鐵鍋加熱磚和水泥牆體結構的方式,鍋體以2米×1.5米×1.7米或1.9米為宜。使用菌筐一次可滅菌1200袋或1500袋。在鍋簾子以上10厘米處,在四個角處安裝四個排氣孔(兼作測溫孔和加水孔)。加水時要採用分鍋加水的方式進行,最好加熱水。此鍋的優點是加水時可以保持不降溫。冷卻時要先打開排氣孔,然後再打開鍋門
②、採用自製鐵槽子加熱磚和水泥牆體結構的方式,採用煤、電兩用方式加熱。鐵槽子規格為長2.3米,寬1.2米,高0.4米。在距鐵槽子底部10厘米處,均勻分布安裝8個電加熱器。鍋體內徑尺寸2.5米×1.5米×1.7米或1.9米。使用菌筐一次可滅菌1500袋或2000袋。在鐵槽子裡安裝分水隔,分水隔板高30厘米,在距鐵槽子底部20厘米處焊接出一個水位檢查孔。注水時要進行分隔注水。在鍋帘子以上10厘米處分別安裝6排氣孔(兼作注水孔和測溫孔,測溫採用電子測溫報警控制儀)。此鍋除具備上述的優點外,還具有自動控制功能,可有效避免人為疏忽而造成的損失。在使用時先採用燃料加熱,在人疲勞時採用電自動控制加熱保溫。冷卻時要先打開排氣孔,然後再打開鍋門。③、自焊或購買鐵箱式滅菌鍋。可根據生產量確定大小其優點是方便快捷,其缺點是不利於保溫。
6、菌筐製作
根據實踐經驗,鐵制菌筐規格以47厘米×47厘米×22厘米為宜。(適用於菌袋規格為17厘米×33厘米,如用其他規格菌袋要適宜加高或加寬菌筐)
7、溫度自動控制
對加熱滅菌和菌袋培養過程提倡套用溫度自動控制裝置,以避免人為因素造成的浪費和損失。
8、殺菌設施建設
對接種室、緩衝間和培養室滅菌處理,除食用藥劑滅菌外,還可使用器具滅菌。主要器具有紫外線殺菌燈和離子風機。使用器具滅菌有利於殺死細菌芽孢和真菌菌絲體新發育的微生物。

第四章 菌種及栽培袋製作

一、原材料準備及質量標準
1、木屑:要求無雜質、無霉變、以闊葉硬雜樹為主。如果木屑過細,可適當添加農作物秸桿(粉碎)進行調解粗細度。以顆粒狀木屑80%加細鋸末20%為宜。
2、麥麩、米糠
麥麩、米糠要求新鮮無霉變,麥麩以大片的好。目前有的磨米房稻殼粉碎到米糠里賣,致使米糠質量下降。一般好的米糠一麻袋在120—130市斤,否則就是裡面摻加稻殼,購買時一定要注意。
3、塑膠袋
生產黑木耳的塑膠袋現有兩種。一種是高壓聚丙烯袋,其優點是透明度強,耐高溫,1210C不溶化、不變形,方便檢查袋內雜菌污染;其缺點是冬季裝袋較脆,破損率高。一種是低壓聚乙烯袋,其優點是有一定的韌性和回縮力,裝袋時破損率低;缺點是透明度差,檢查雜菌時不易發現;該袋不耐高溫,只適合常壓1000C滅菌生產。總之,不論哪種袋,要求每個袋重量都必須在4克以上為好。塑膠袋太薄,裝袋滅菌後就會變形。
菌袋質量鑑別:基本方法為“一量、二稱,三壓、四看”。
一量:量規格,現通用菌袋規格有三種折袋,16.5cm×33cm,17cm×33cm,17cm×35cm。前兩種規格裝濕料以2斤為宜,裝完料後菌袋直徑為11厘米,袋高18—20厘米;後一種規格濕料以2.3斤為宜,裝完料後菌袋直徑為11厘米,袋高21—23厘米。裝料不可過多,否則不利於發菌,還會延長整個生產期。常規品種,裝料2斤時每袋價格與菌袋的重量成正比。以上三種規格袋,每個袋重在4—4.2克為宜。
三壓:對低壓聚乙烯袋,進行擠壓檢測。把袋充滿氣體,然後擰緊袋口擠壓看其變化,如爆裂則袋為生料製作,為次品袋;如鼓漲開裂則為純料製作,為好袋。
四看:看厚薄的均勻程度。如厚薄均勻為好袋,否則為次品袋。
建議使用規格為17cm×35cm,重量為4.2克的低壓聚乙烯或高壓聚丙烯袋。乙烯袋和丙烯袋只是使用習慣問題。低壓聚乙烯袋不能用於高壓滅菌生產,其優點是不易脫袋。高壓聚丙烯袋為通用袋,其優點是便於檢查雜菌,便於割口。
4、雙套環(無棉蓋體)無棉蓋體分兩種,一種是用純原料生產的,一種是用再 生料生產的。再生料生產的價格便宜。規格有兩種,上蓋直徑3厘米和2.8厘米兩種。購買2.8厘米規格的比較適合,2.8厘米規格的污染率低。只要注意使用條件,全面的看還是使用再生料無棉蓋體為宜。
也可用單環加棉塞代替雙套環使用,可以較大的節約成本,單環要用塑膠打包帶自己製作。棉花可用普通的棉花即可。
5、藥品
黑木耳生產常用藥品分為三大類:一類是促進生長用藥品,一類是消毒類藥品,一類是病蟲害防治藥品。
促進生長的常用藥品主要有:三十烷醇、食用菌營養素、菇耳壯等藥品,生產上可按著使用說明書使用。
消毒類藥品常用的有:甲醛、來蘇兒、硫磺、高錳酸鉀、熏蒸消毒劑(菇保一號、菇保二號)、漂白粉、過氧乙酸、新潔爾滅、酒精、多菌靈、克霉靈、綠霉淨、石灰等。
病蟲害防治藥品常用的有:甲基托布津、多菌靈、石灰水、樂果、敵殺死、敵敵畏等。
值得一提的是“雜菌淨”拌料消毒藥品。在生產栽培袋時添加,每500斤乾料添加1袋(50克重),可有效的提高滅菌效果和縮短滅菌時間,滅菌時間由原先的8—12小時,縮短到4個小時。可有效的控制雜菌的侵染,提高成品率。但是在使用時切不可粗心大意。
二、木屑二級菌種製作
1、常用配方:木屑78%、麥麩20%、白糖1%、石膏白灰0.5%,磷酸二氫鉀0.1%、成品料含水量63—65%。
2、工藝流程:
原材料準備→稱量→拌料→裝瓶→扎孔→塞棉塞→裝筐→滅菌→冷卻→接種→上架→培養管理→檢查下架→包裝入庫。
3、生產技術要求:
①、原材料準備。主要是木屑過篩,篩除掉較大的木塊,可有效的防治漏袋的情況發生。初步估測木屑的含水量。
②、稱量。對所用的各種原材料稱量要準確,特別是微量添加物品,不可過量,以避免產生負面效果。
③、拌料。先將麥麩、石膏、石灰稱好後放在一起,先乾拌兩遍,然後再放入木屑中進行攪拌兩遍,將白糖溶於拌料水中。然後將拌料水與木屑等原料混合翻拌2遍。要保證混拌均勻。在後兩遍時要注意調整混合料的水分,保證含水率在62—63%之間,通過加白灰調整PH值在5.0--6.0之間。含水量的鑑定方法是,手握成團,觸之即散。水分過大,容易發生黑麴黴蔓延;水分過小,不利於菌絲生長。
由於原材料購買地不同,各地木屑含水量也不一樣,所以拌料時要靈活掌握。水與料拌勻後,進行過篩,過篩後備用。
④、裝瓶、扎孔、塞棉塞、裝筐,將瓶子洗刷乾淨、控乾水分,然後裝瓶。裝瓶時邊裝料邊振動,使瓶中的料鬆緊適宜。裝料至瓶肩處,將瓶擦淨並在瓶中間扎一個直徑1.5cm孔,然後塞上棉塞、裝入菌筐中。
⑤、滅菌。採用常用滅菌方式,溫度1000C,保持8—10小時。要做到趁熱出鍋,將菌瓶送入冷卻室或接種室進行冷卻。
⑥、冷卻、接種。待瓶中料降溫到300C以下時,就可
進行接種。接種方法是將酒精燈點燃,拔去母種棉塞將母種管口對著火焰,把接種工具在酒精燈火焰上消毒,將試管內的老菌種塊及斜面端的薄菌皮去掉,用接種鏟將菌種分成7塊,再將菌瓶對著火焰拔去棉塞,讓火焰封住瓶口,迅速將試管內的菌種塊勾入瓶中一塊,塞上棉塞。
⑦、上架培養、下架檢查、包裝入庫。將接完菌種的菌種瓶放到已消毒的培養架上,溫度控制在26—270C左右進行菌種培養。大約30天左右菌絲即可長滿瓶,當菌絲長滿瓶後,在100C左右條件下再培養7—10天左右,即可使用。如暫時不用,要放在3—50C的地方保存,可保存30天左右。
三、麥粒、玉米二級種製作
1、麥粒二級菌種製作:選取籽粒飽滿的小麥粒,去除雜質,用涼水浸泡10—12小時,中間換水1—2次。然後撈出,用水煮熟。撈出麥粒用涼水沖洗乾淨,控乾水分後,即可裝瓶。裝瓶裝半瓶,塞上棉塞,然後滅菌,接種(方法同木屑二級種製作一樣)。培養時,當菌絲長至瓶中材料的1/3時,要進行搖瓶,使瓶中菌絲與麥粒料充分混合。搖瓶後7天左右時間即可長滿使用。
2、玉米粒二級菌種製作:選用小粒玉米,去掉雜質,用涼水浸泡10—12小時,中間換水1—2次。然後水煮20分鐘,使玉米粒保持不破皮,並稍有硬心,撈出用涼水沖洗乾淨。控乾水分,加入玉米用量的1%的碳酸鈣,拌勻後裝瓶。裝瓶裝半瓶,滅菌方法、接種方法、培養方法同上。
3、注意事項:糧食菌種在常溫培養條件下,15天左右即可使用。適用於搶生產季節時使用。套用糧食菌種時,要注意糧食菌種易老化,不宜長時間儲存。

第五章 栽培袋菌種製作

一、常用配方
1、闊葉樹木屑80%、麥麩或細米糠15%、石膏粉1%、生石灰0.5%,豆餅粉2%,磷酸二氫鉀0.1%,培養料含水率62%—63%。
2、木屑36.5%、玉米芯粉50%、麥麩10%、豆餅粉2%,石灰0.5%、石膏1%,磷酸二氫鉀 0.1%,培養料含水率62%—63%。
3、豆秸55%,木屑33.5%、麥麩10%、石膏1%,石灰0.5%,磷酸二氫鉀 0.1%,培養料含水率62%—63%。 以上三組配方可任選其一。
二、工藝流程
1、原材料準備→稱量→拌料技術要求參考木屑二級種製作要求。
2、裝袋。可採用機械裝袋,採用人工裝袋時要進行打孔。裝袋前要檢查塑膠袋的質量,剔除破損袋。要根據不同的規格袋確定適宜的裝量。
3、套環加蓋(塞棉塞)。要剔除破損蓋和環。
4、滅菌。採用常壓滅菌方式,溫度1000C,保持8—10小時。要做到趁熱出鍋,將菌袋送入冷卻室或接種室進行冷卻。如果在栽培料里加入雜菌淨,滅菌時間可由8—10小時縮短到4小時。
5、冷卻、接種。待袋中料降溫至300C以下時,就可進行接種。接種是黑木耳生產中最關鍵的一項工作,接種的操作過程,也叫無菌操作過程。
首先將冷卻後的菌袋放入接種箱或接種室內,然後用菇保1號或2號對菌袋、接種箱或接菌室進行熏蒸消毒30分鐘。然後工作人員進入接菌室,工作人員進入接菌室應穿上白大褂、戴上衛生帽,手帶塑膠手套進行接種。每瓶二級種可接30袋左右栽培種。
接種方式可採用多種方式,如酒精燈、離子風機、無菌操作台、電爐子、電飯鍋、電茶壺、大瓦數電燈泡等,個人可根據習慣和現有的條件,因地制宜的選擇。一般2人一天可接1500—3000袋左右。
6、上架培養、下架檢查。將接完菌種的菌袋放到已消毒的培養架上,溫度控制在26—270C左右進行菌種培養。培養時注意以下要點:
①、培養室必須要求衛生,乾燥,空氣溫度不得大於70%。
②、培養室要避光。
③、進袋前培養室要用甲醛、高錳酸鉀進行熏蒸24小時。每立方米空間用甲醛10ml、高錳酸鉀5克或用菇保熏蒸。消毒後將栽培袋輕輕放在架子上,可以立放,也可以臥放。
④、培養溫度控制。初期7—10天內,溫度保持在26--280C;中期10—20天,溫度保持在18--200C;後期20天為20--230C。
⑤、每天通風一次,後期要勤通風,通大風,通風要因時而異。
⑥、對感染的雜菌袋要隨時清除,以防雜菌傳播

第六章 栽培管理

一、管理工藝流程
場地選擇→整地作床→床面消毒→下架驗袋→菌袋消毒→劃口→擺放→催芽→育耳→採摘晾曬→分級包裝→成品入庫。
二、工藝要點
1、場地選擇。地勢平坦、靠近水源、排水良好、房前屋後空地,並要求避開風口。
2、整地作床
①、土質粘重的地塊作距地高5—8cm。寬1.5米、長度不限的床。床與床之間留有排水溝。
②、作淺床:排水好的沙土地塊、向地面下挖5—8cm、寬1.5米的淺溝,長度不限的床。
③、床面消毒。可用5%的石灰水噴灑床面,也可用多菌靈。
④、下架驗袋。好的菌袋直接運往場地,感染雜菌的菌袋要單獨放,放在最後開口。
⑤、運輸。輕拿輕放。
⑥、菌袋消毒。用1%石灰水。對整個菌袋進行消毒,然後撈出後控乾。
⑦、劃口。將栽培袋取下棉塞或無棉蓋體然後用繩紮好口,然後劃口。目前開口方式很多:有十字口、三角口、長口、
圓口等,我們所提倡的還是V字形口。V字形口斜線長1.5cm深度0.7cm。每袋大約劃8—10個口,口與口之間呈品字形排列。然後倒立菌袋進行擺放,每平方米20—25袋,作業道大約在200m2左右。
⑧、排放催芽。首選取二合一排放法。既將二個床的菌袋擺放在一個床內進行催芽和出芽管理。二合一排放法每平方米可擺44袋,袋與袋之間的距離要均勻,排放時如地面乾燥需噴底水;地面比較潮濕的可直接擺放。菌袋去掉棉塞和項圈後採取挖坑直立放置。排放完畢後,蓋上塑膠薄膜,薄膜上蓋上草帘子,此後進入芽期管理。開口後的菌袋進入催芽管理階段,此期不可向袋上澆水,應注意床內的潮濕度。過於乾燥不利於開口處傷口修復;過於潮濕,菌絲易從開口處穿出,影響耳基形成。潮濕度的控制與通風:根據潮濕度情況來決定通風度的大小,簡便方法是:看塑膠薄膜上有無水霧或水珠,如有水珠下滴,則濕度過大,要增加通風度;塑膠膜上無水霧或水珠,為濕度過小,要減少通風量,並需要在床兩側噴水增加床面濕度。耳基形成後,進入出耳期管理。這一時期的管理要點是:直接給水(給水時將草帘子、薄膜撤下,給完水後撤下薄膜,蓋上潤濕的草帘子,保持床內潮濕度),給水量不要過大,並防止水灌入袋內,應根據床內濕度、通風度、自然溫度、耳芽情況等綜合考慮決定。使芽保持在良好的生長狀態,每天傍晚進行通風,直至耳芽長到2—3厘米左右(耳芽乾後要高出菌袋平面),開始分床(每平方米為22袋)並進入露天管理。
⑨、注意事項
A、二合一床可節省一半塑膠薄膜、草帘子。
B、二合一床溫度高,發芽早,下雨後塑膠薄膜上積水少。
C、出耳基通風不好,濕度過大時,小耳片上可重新長出菌絲,影響生長,嚴重時耳片退化。
D、二合一床耳片不宜培育過大,過大時耳片間易粘連以及造成分床掉芽現象。
E、保證黑木耳質量,防止泥土濺到耳片上,可採用鋪地膜、撤稻草(切成2—3寸長)的方法來解決。
三、露天管理
①、管理方法。即去掉草帘子進行分床露天管理階段。此時,要掌握“乾乾濕濕”長木耳,七曬三水的含義。根據天氣變化、耳片大小來靈活的安排日曬與給水。日曬與給水時機:日曬(溫度):主要作用是促進菌絲生物代謝與轉換,使菌絲進一步儲存營養和能量,為耳片生長提供物質保障,晴朗天氣曬5—7天,即可考慮給水。給水:經過日曬的菌袋澆水後,耳片生長迅速,耳片大、質量好、產量高。澆水時間與方法:最好在出現假陰天或小雨天,此時應抓緊時間晝夜不停的間斷性給水,給足水,使耳片保持在最佳生長狀態,可連續2—3晝夜。沒有此時機時,菌袋經日曬5—7天后,每日晚間日落時開始進行夜間澆水,連續3—5夜,可根據耳片大小、天氣情況靈活掌握來決定。耳片在濕水情況下,累計不要超過15個日時,如過長時,耳片老氣橫秋,給水也不願意生長,色澤不好、質量差、產量低,部分菌袋產生流耳或感染雜菌。
②、提示
A、經日曬後的菌袋,菌袋上乾耳在3公分左右,如遇假陰天或小雨天,此時應抓緊時間晝夜不間斷地澆水,給足適量水後,2-3天即可大批採收。
B、採收時,木耳到七、八成熟時即可採收,采大留小,小耳日曬幾天后再澆水催耳,適時採收。老年耳不增加產量質量差,消耗菌袋營養多。
C、第一茬採收為拔大毛,第二茬為大批下菜,以後為掃尾。
D、第一、二茬採收,最好在6月末至7月10日前搶收完畢。
③、澆水設施。微噴:由電機(柴油機)、水泵、主管道、分管道、閥門、微噴管、側噴頭、接頭等組成。目前,最理想的是微噴頭式微噴,節水節能,袋內灌水少,同一電機帶動澆水面積大,缺點是,一個噴頭給水後澆水面積形成一個圓,設計不合理時,易產生死角。菌袋下地澆水,應儘量防止菌袋內灌水,灌水的菌袋易滋生雜菌,噴水強度及水量越大,菌袋內灌水越嚴重。
四、木耳採收晾曬
要採收的木耳,經停水曬一天后,進行採摘(在袋上乾的快),既陽乾菜,造型好,省事省力,價格高。
五、有關注意事項
①、晝夜溫度都較低時,不適合大量澆水,大量給水耳芽長得也不快,只要水夠用就可以了。一般早品種晝夜溫差在11—240C左右,就可以較好生長。
②、倒地的菌袋要及時扶起,否則著地一面易產生雜菌。
③、雜菌袋不要與好菌袋混放,要單擺一床,根據情況澆水,必要時(雜菌有漫延)要增加日曬時間。

第七章 病蟲害防治

一、病害防治
黑木耳在製作菌種和栽培過程中,由於環節比較多,營養豐富,條件適宜,給雜菌和蟲害的發生創造了機會。常見的有毛黴菌、根霉、鏈孢霉、綠色木霉等十幾種污染菌,一經發現便很難防治。因為到目前為止還未發現只殺滅或抑制雜菌但對木耳菌絲和人體無害的藥劑。
1、發生雜菌污染的原因。
①菌袋滅菌不徹底。
②接種操作污染。
③外界環境衛生差。
④菌種帶菌。
⑤冷卻室、接種室、接種工具消毒不徹底。
2、防治方法
①、發現雜菌污染的菌袋,輕輕從培養室拿出用土埋上,是最好的防治方法,也叫土埋法。
②、能夠密封的場所,用下列藥品消毒40%甲醛每立方米10ml兌7克高錳酸鉀,熏蒸。
③多菌靈50%可濕性粉劑稀釋500倍噴灑。牆壁上噴灑20%石灰水,地面撒石灰粉。
二、蟲害防治
常見的蟲害包括菌蠅、跳蟲、潛葉蠅、螞蟻、線蟲等蟲害。防治方法主要有人工撲捉,燈光誘殺,配製各種誘餌(誘餌用敵敵畏裝入容器內,掛在培養室中),藥劑殺滅。

第八章 關鍵環節及常見問題

一、關鍵環節
1、選擇優良菌種及優質原材料
①、菌種選擇的原則:選擇通過國家認證的品種,選擇多年生產套用表現良好的菌種。
②、菌袋選擇的原則:17cm×33cm,17cm×35cm規格的菌袋,單只重量要在3.8克以上,厚度均勻。低壓聚乙烯袋均可。重量在1.8—2.1斤的可選擇17 cm×33 cm的規格袋,重量在 2.2—2.5斤的可選擇17cm×35cm規格袋
③、麥麩和稻糠選擇的原則:麥麩以大片為好,稻糠以細為好。
2、因地制宜的選擇生產時期
根據當地氣候條件、品種特性、栽培方式、自由條件等綜合確定生產時期。
①、二級種最晚裝袋接種期確定:生產一批的時間為11月25日。生產兩批的時間為10月25日(木屑二級種一次生產完畢,糧食二級種要分批生產)
②、栽培袋最晚袋接種期確定:生產一批的時間為1月15日。生產兩批的時間為:第一批為12月10日,第二批為2月5日。
③、劃口下地最晚日期確定:4月20日。生產原則“寧早勿晚”。
④、最早澆水條件:耳基完全發育完成後,也就是木耳芽長到1厘米以上時。
註:提倡一批生產。
3、提高技術、科學管理、提質增效
①、拌料要均勻,控制好含水量,不可低於60%,不可高於65%。含水量低不利於菌絲生長,含水量高容易雜菌繁殖。拌完的料要悶1個小時後再裝袋。當天拌的料要用完,避免酸料
②、裝袋要注意剔除破損袋。裝量不可過大,裝量過大菌絲髮育的慢,易感染雜菌。
③、滅菌時保證100度溫度在8小時以上(添加雜菌淨時要保證在4小時以上),排淨冷空氣,杜絕回生,趁熱出鍋、出鍋時要剔除破損袋、沒有蒸透的袋和水包袋(漏袋有明顯黑點,沒有蒸透的袋透明度不好)。鍋內加水要充足,避免乾鍋,加水時要加熱水。鍋內放溫度計時,要將放溫度計耽誤的時間計算在滅菌時間內,否則滅菌不徹底。
④、冷卻、接種。冷卻室、接種室消毒滅菌要徹底,第一次使用要提前三天,進行3次處理,可採用氣霧熏蒸、紫外燈照射和藥劑噴灑。冷卻室和接種室的密封性要好。冷卻到30度以下方可接種,以袋內料溫為準。接種使用的工器具消毒要徹底。接種作業要保證在無菌區域內進行。
⑤、菌袋培養。菌袋進入培養室前要對培養室進行消毒滅菌,提前三天,可採用氣霧熏蒸和藥劑噴灑,分三次進行。擺放菌袋要先擺下層,後擺上層,臥式擺放層數不得高於5層,否則容易燒袋。培養溫度不得超過28度,最低不低於18度,最高溫度、最低溫度測量以上數第二層和最下層為準,上下溫差大時,要用換氣扇進行通風降溫。培養室濕度要保持在60—70%,不得超過70%,否則容易產生雜菌,原則是“寧乾勿濕”。培養前7天,菌袋上面菌絲長滿前不通風,前期小通風,後期大通風並且增加通風次數,通風的空氣最好經過處理。
⑥、困菌,菌絲長滿袋後,要進行困菌。困菌溫度保持在5—12度,不可超過15度,困菌時間在15天以上,困菌時間長時可降低困菌溫度。分批生產時,第一批菌下架後要保存在20度—5度之間,第一批菌可以在保存期間自然困菌。
⑦、劃口。單片品種以劃“V型”口為好,朵狀品種以劃“1字”口為好。劃口深度為5—8毫米。
⑧、催芽。催芽時菌袋的間距要在1厘米以上。人為控制時,要保證空氣濕度在80%左右,否則在耳基形成時易感染雜菌。
⑨、育耳管理。育耳期拖後的要進行遮蔭處理。晾曬菌袋時要在上午10點之前,下午3點以後進行,否則容易產生脫落和燒袋。澆水時要少量多次,避免水分進入菌袋,否則易感染雜菌。
二、常見問題
①、雜菌率高。品種選擇不當,菌種退化,消毒時間不夠或溫度低,接種時消毒不徹底,環境衛生差,培養室濕度過大,培養溫度高致使燒菌,澆水不當致使水分進入袋中,高溫期出耳引起燒袋,栽培場地消毒不好,雜菌袋檢查去除不當,袋料含水量高,酸鹼度調不當,脫袋、脫壁。
②、菌袋菌絲生長緩慢。品種選擇不當,菌種退化,裝量過多透氣性不好,通風不好,溫度過低。
③、燒菌。培養溫度過高,擺放層數過多,催芽密度過大通風不良,高溫期出耳日光爆曬。
④、出耳不齊。菌種退化和老化,劃口質量不均一,困菌不當。
⑤、耳片生長緩慢。品種選擇不當,菌種退化,感染雜菌。
⑥、爛耳、流耳。品種選擇不當,菌種退化,感染雜菌,採摘時期不當。
⑦、管理不當,管理粗放是形成以上問題的主要因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