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瘞

在明代祭宗廟及孔廟的禮儀中,當最後唱‘望瘞’時,捧祝官與進帛官捧祝、帛至瘞毛血的地方焚化。 明代祭宗廟及孔廟的禮儀,當最後唱‘望瘞’時,捧祝官與進帛官捧祝、帛至瘞毛血的地方焚化。 明年,增望瘞樂章。

詞目

望瘞

拼音

wànɡ yì

解釋

祭禮儀節之一。在明代祭宗廟及孔廟的禮儀中,當最後唱‘望瘞’時,捧祝官與進帛官捧祝、帛至瘞毛血的地方焚化。

出處

1、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拜壇》:“讀祝官捧祝,進帛官捧帛,各詣瘞位。[各官立介][贊]望瘞。[雜焚祝帛介][贊]禮畢。” 王季思 等註:“ 明代祭宗廟及孔廟的禮儀,當最後唱‘望瘞’時,捧祝官與進帛官捧祝、帛至瘞毛血的地方焚化。”《清史稿·禮志二》:“ 乾隆十七年,改送燎為望瘞。明年,增望瘞樂章。”
2、望瘞肅更闌,出至《己未十二月二日致齋惠照》 宋 卷剛中。
3、望燎,奏《時和之曲》,方丘並同,曲詞各異,易望燎曰望瘞。(引至 明史第05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