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創建於明代,由錢東田心村劉門林氏倡建,清嘉慶丙寅年(1806)蒲月和清光緒庚辰年(1880)重修。由於歲月遷移,人事滄桑,該寺曾一度頹廢。1988年由麥嬋真女士發起倡建,於是年十一月由旅港同胞麥嬋賢女士發起十餘善信捐資贈建。翌年全面完成主結構及南院工程。
寺宇是雙佩劍全包宮殿式結構,比較獨特的是上座位於東,下座位於西,兩座相朝,山門在兩座之間向南,門外還有一座僧舍,合共十廳十房八天井,占地面積1500平方米。
進入山門,就是小廳,廳外有走廊可通上、下兩座。上座是大雄寶殿,有彩瓷雙鳳朝牡丹等裝飾,金碧輝煌。
下座設觀音殿,上塑葵龍朝火寶。殿中供有三尊雕琢精巧、名聞遐邇的觀音菩薩及善才、龍女。上邊有“慈航普渡”匾額,兩邊有聯。
兩座中間是一奇特的天井,四周不留涵設溝,任憑大雨滂沱,天井的雨水不能漲上廳堂,而且雨停之後,積水立即消失。
如今寺宇全新,環境清幽,氣候宜人,冬暖夏涼,令人嚮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