郫縣古為蜀都,相傳望帝杜宇教民務農,叢帝開明為民治水。二帝遺愛於民,後人尊祀。原而帝分祠,北宋仁宗康定二年(1041年),邑令趙可度將望帝與叢帝合祀,建望叢祠。此後各代均有修葺。
史書上記載,郫縣曾是古蜀國都城,古蜀王叢帝鱉靈的墓就在縣城西南的望叢村。南北朝時,孟州刺史劉季連將灌縣(今都江堰市)的望帝祠墓遷往郫縣,原址改為祭祀李凍的“崇德祠”(後改二王廟)。北宋仁宗康定二年(1041年),邑令趙可度將望帝與叢帝合祀,從此便有望叢祠。
北宋皇佑四年(1052年),郭侯任郫縣縣令時“修杜宇、鱉靈二墳”,望叢祠墓便初具規模。此後歷代均有修葺,祠陵規模進一步擴大。1985年擴建後的望叢祠,占地約5.5萬平方米。祠內亭、台、池、榭錯落起伏,竹影婆娑、翠柏森森,成為一座規模宏大的仿古園林。叢帝陵墓高約12米,周長200米;望帝陵墓高約15米,占地1萬平方米。兩陵區共有古柏200餘株,枝繁葉茂,給祠堂增添了幾分肅穆、莊嚴的氣氛。
望叢祠前門屏牆上,鑲嵌有辛亥革命志士但懋辛手書刻石《望叢祠》三個大字。東西側門分別額題“功在田疇”、“德垂揖讓”,以歌頌二帝的歷史功德。望叢祠是紀念古蜀國兩位著名君主望帝和叢帝合葬的墓地和祠宇,近年重修。殿宇陵墓之間,水池環繞,碧波蕩漾。臨水就勢建有“稻蓀樓”、“聽鵑樓”等樓台亭閣。
每年農曆端午節,附近民眾都要聚集在這裡舉行“賽歌會”。賽歌會起源於“杜鵑啼血”的故事。“賽歌會”規模宏大,人數眾多,參賽者都是普通平民,帶著濃烈的鄉土氣息,場面熱烈。望叢祠附近還有子云亭、揚雄墓和杜鵑城遺蹟等遊覽點。
目前,占地4.81平方公里的望叢產業園順勢而生,成為了千年蜀文化的演繹場所,與三星堆、金沙遺址等文化遺產一道構成了蜀人祭祖、祭天的聖地,望叢祠成了蜀人祭祖、尋根勝地,集蜀文化展示、觀光、旅遊的綜合性園林式紀念祠。
相關詞條
-
淨慈寺
淨慈寺位於西湖南岸,初名“慧日永明院”,始建於後周顯德元年(公元954年),至今已有一千餘年的歷史。由於歷代君主多崇佛,故淨慈寺在歷史上是杭城最大的寺院...
景點介紹 歷史沿革 傳說 毀建概況 主持、禪師名錄 -
滿叢德慶寺
滿叢德慶寺,藏語稱“德欠靜房”。在今加吾鄉東南,為隆務寺屬寺,約建於清康熙年間。1981年自行開放,僧舍5院15間,現有寺僧2人。
簡介 相關條目 -
玉泉寺
該景區位於整個森林公園的中央地帶,地形較為開闊、平坦,草原風光是其主要景觀特色,著名的玉泉寺就座落在該景區內。主要景點有玉泉湖、婦孺石、引水渠、古樹群等...
基本簡介 地理位置 歷史回顧 景點簡介 歷史地位 -
叢蘭
叢蘭(1456-1523),字廷秀,號豐山,山東布政司登州府寧海州文登縣人(今威海市文登區),明朝中期軍國重臣。弘治三年庚戌科登進士榜列三甲第三十八名,...
人物經歷 人物生平 歷史傳記 人物評價 -
普照寺[山東泰山]
普照寺位於泰山南麓的凌漢峰下。秀峰環抱,翠柏掩映亭殿樓閣,氣象崢嶸。清人有“門前幾曲流水,寺後千尋碧峰。鳥語溪聲斷續,山光雲影玲瓏”的贊詠。普照寺取“佛...
概述 建築結構 景點集萃 歷史沿革 詩詞文化 -
五磊寺
五磊講寺位於浙江省慈谿市鳴鶴鎮五磊山區,她位於杜湖東側,和金仙寺上下對應。一面是煙波浩淼的湖面,一面是高聳挺拔的山巒,五磊寺有浙東第一古寺之稱。據記載,...
地理概況 歷史悠久 建築特色 古剎近況 特色豐富 -
丹霞寺
丹霞寺原名仙霞寺,古稱西霞寺,是豫西南地區現存三大千年古剎之一,與淅川香嚴寺、鎮平菩提寺齊名。位於南召縣留山鎮北五公里的群山叢中,因"每日旦暮,彩霞赫熾...
寺廟介紹 環境介紹 丹霞始祖 淵源考釋 十代方丈 -
光福寺
光福寺,佛教寺院。中國有多個光福寺,還有些寺廟的別名是光福寺,還有些為口誤所致。四川光福寺為一般所指的“光福寺”,蘇州光福寺則一般稱為“銅觀音寺”,上海...
四川光福寺 四川光福寺圖片 蘇州光福寺 蘇州光福寺圖片 竹泓光福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