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毒氣體

有毒氣體

有毒氣體所屬現代詞,指的是對人體產生危害,能夠致人中毒的氣體。常見的有毒氣體有一氧化碳、一氧化氮、硫化氫、二氧化硫、氯氣。

基本信息

定義

有毒氣體,顧名思義,就是對人體產生危害,能夠致人中毒的氣體。常見的有毒氣體有一氧化碳、一氧化氮、硫化氫、二氧化硫、氯氣 、化學毒氣、光氣 、雙光氣、氰化氫、芥子氣、路易斯毒氣維克斯毒氣(VX)、沙林(甲氟磷異丙酯)、畢茲毒氣(BZ) 、塔崩(tabun)、梭曼(soman)等。
有毒氣體有毒氣體

有毒氣體有神經性麻痹毒氣,呼吸系統麻痹毒氣,肌肉麻痹毒氣三種。

分類

1. 刺激性氣體

——是指對眼和呼吸道黏膜有刺激作用的氣體 它是化學工業常遇 到的有毒氣體。刺激性氣體的種類甚多,最常見的有氯、氨、氮氧化物、光氣、氟化氫、二氧化硫、三氧化硫和硫酸二甲酯等。

2.窒息性氣體

——是指能造成機體缺氧的有毒氣體 窒息性氣體可分為單純窒息性 氣體、血液窒息性氣體和細胞窒息性氣體。如氮氣、甲烷、乙烷、乙烯、一氧化碳、硝基苯的蒸氣、氰化氫、硫化氫等。

危害與影響

們在中毒時表現出來的反應,為頭暈,噁心,嘔吐,昏迷,也有一些毒氣使人皮膚潰爛,氣管黏膜潰爛。深中毒狀態為休克,甚至死亡。同時也被用於殺蟲劑,各種藥劑等領域。

(一) 呼吸系統

在工業生產中、呼吸道最易接觸毒物,特別是刺激性毒物,一旦 吸入,輕者引起呼吸 困難 ,重者發生化學性肺炎或肺水腫。引起呼吸系統損害的毒物有氯氣、氨、二氧化硫、光氣、氮氧化物。
1. 急性吸吸道炎刺激性毒物可引起鼻炎、 喉炎、聲門水 腫 氣管支氣管炎等,症狀有流涕、噴嚏、咽痛、 人 、咯痰、胸痛、氣急、呼吸 困難等。
2. 化學性肺炎 肺臟發生炎症,比急性呼吸道炎更嚴重。患者有劇 咳嗽、 咳痰(有時痰中帶血絲)、胸悶、胸痛、氣急3.化學性肺水腫 患者肺泡內和肺泡間充滿液體, 多為大量吸入刺激性氣體引起,是最嚴重的呼吸 道病變,搶救不及時可造成死亡。患者有明顯的呼吸困難,皮膚、黏膜青紫(紫紺),劇咳,帶有大量粉紅色 沫痰,煩躁不安等。 長期低濃度吸入刺激性氣體或粉塵, 可引起慢性支氣管炎,重得可發生肺氣腫。

(二)神經系統

神經系統由中樞神經(包括腦和脊髓)和周圍神經(由腦和脊髓發出,分布於全身皮膚、肌肉、內臟等處) 組成。有毒物質可損害中樞神經和周圍神經。主要侵犯神經系統的毒物稱為“親神經性毒物”。
1. 神經衰弱綜合症 這是許多毒物慢性中毒的早期表現。患者出現頭痛、頭暈、 乏力、情緒不穩、記憶力減退、睡眼不好、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等。
 2. 中毒性腦病 中毒性腦病多是由能引起組織缺氧的毒物和直接對神經系統有選 擇性毒性的毒物引起。前者如一氧化碳、硫化氫、氰化物、氮氣、甲烷等;後者如鉛、四乙基鉛、汞、猛、二硫化碳等。急性中毒性腦病是急性中毒中最嚴重的病變之一, 常見症狀有頭痛、頭暈、嗜睡、視力模糊、步態蹣跚,甚至煩躁等,嚴重者可發生腦 疝而死亡。慢性中毒性腦病可有痴呆型、精神分裂症型、震顫麻痹型、共濟失調型等。

常見氣體中毒症狀及急救

硫化氫中毒

(一)理化性狀及中毒原因
硫化氫是含硫有機物分解或金屬硫化物與酸作用而產生的一種氣體。無色,具有臭雞蛋味,易揮發,燃燒時可產生藍色火焰。硫化氫廣泛存在於製糖、製藥、纖維業、染坊業以及城市下水道內,消防人員在撲救這類火災或搶險救援過程中.應特別警惕硫化氫中毒。
二)中毒症狀
急性中毒時局部刺激症狀為流淚、眼部燒灼疼痛、怕光、結膜充血;劇烈的咳嗽,胸部脹悶,噁心嘔吐,頭暈、頭痛,隨著中毒加重,出現呼吸困難,心慌,顏面青紫,高度興奮,狂躁不安,甚至引起抽風,意識模糊,最後陷人昏迷,人事不省,全身青紫。如果暴露在98O毫克/立方米~1260毫克/立方米的濃度下只需15分鐘,患者即陷入昏迷,隨之呼吸麻痹死亡。
(三)急救
儘速將患者抬離中毒現場,移至空氣新鮮通風良好處,解開衣服、褲帶等,注意保暖。吸入氧氣,對呼吸停止者行人工呼吸,套用呼吸興奮劑。必要時行胸外心臟按壓
10%硫代硫酸鈉20毫升~40毫升靜注,維生素C加入高滲葡萄糖中靜注。美藍 10毫克/千克,加入 50%葡萄液中靜注。

氯氣中毒

(一)毒理作用
氯是一種黃綠色具有強烈刺激性味的氣體,並有窒息臭味,許多工業和農藥生產上都離不開氯。氯對人體的危害主要表現在對上呼吸道黏膜的強烈刺激,可引起呼吸道燒傷,急性肺水腫等,從而引發肺和心臟功能急性衰竭。
二)中毒症狀
吸入高濃度的氯氣,如每升空氣中氯的含量超過2毫克~3毫克時,即可出現嚴重症狀:呼吸困難、紫紺、心力衰竭,病人很快因呼吸中樞麻痹而致死,往往僅數分鐘至1小時,稱為“閃電樣死亡”。較重度之中毒,病人首先出現明顯的上呼吸道黏膜刺激症狀:劇烈的咳嗽、吐痰、咽喉疼痛發辣、呼吸急促困難、顏面青紫、氣喘。當出現支氣管肺炎時,肺部聽診可聞及乾、濕性羅音。中毒繼續加重,造成肺泡水腫,引起急性肺水腫,全身情況也趨衰竭。
(三)急救
迅速將傷員脫離現場,移至通風良好處,脫下中毒時所著衣服鞋襪,注意給病人保暖,並讓其安靜休息。
解除病人呼吸困難,可給其吸入2%~3%的溫濕小蘇打溶液或1%硫酸鈉溶液,可減輕氯氣對上呼吸道黏膜的刺激作用。
搶救中應當注意,氯中毒病人有呼吸困難時,不應採用徒手式的壓胸等人工呼吸方法。這是因為氯對上呼吸道黏膜具有強烈刺激,引起支氣管肺炎甚至肺水腫,這種壓式的人工呼吸方法會使炎症、肺水腫加重,有害無益。
酌情使用強心劑如西地蘭等。
鼻部可滴入l%~2%麻黃素,或2%~3%普魯卡因加0.l%腎上腺素溶液。

軍事套用

隨著毒氣的發展與運用,在早期被投放於戰場。
歷史上大規模使用毒氣武器,是在1914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法國首先使用榴彈炮發射毒氣炮彈,當時使用的是催淚瓦斯乙基溴,後來因為材料稀少改為了氯丙酮。
1915年1月31日,德國在Bolimov戰役中首次大量使用了催淚毒氣彈(數千枚毒氣彈被發射到俄軍陣地),但由於當地的天氣,並未產生預期影響。
1915年光氣與氯氣的混合化學武器在實戰中被英軍使用。
1917年芥子氣被引入協約國同盟國的衝突中
二戰中,違反海牙國際公約,大規模使用生化武器的只有日本,據不完全統計,日軍先後在中國14個省市,77個縣區,使用化學武器1731次,另外在中國國民政府軍政部防毒處的記錄中記載日軍使用毒氣傷害了36968人(其中2086人死亡)日軍毒氣戰在中國軍隊(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中造成的死亡率平均每年為8.5%最高年份達到28.6%(1937)。日軍進行毒氣戰的次數是1937年9次,1938年105次,1939年455次,1940年259次,1941年231次,1942年76次,1943年137次,1944年38次,1945年2次,總計1312次(1945年的數據不完全統計)。1945年5月8日在豆腐屯(音譯)戰鬥中日軍進行了在中國的最後一次的毒氣戰。當然上述這些資料並沒有反映出日軍在中國共產黨控制區進行毒氣戰的實情。
現代戰爭中,沒有大規模使用生化武器的範例,只在小規模地區衝突和鎮暴中有催淚彈等武器使用的事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