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之愁

一個虔誠的詩人通宵獨醒, 一顆碎玉反射出虹也似的光輝, 把它珍藏心中,遠離太陽的眼睛。

作品原文

今夜月兒愁,倦意更濃厚,
象一位美人倚著層層雲褥,
心神恍惚,用輕柔的手
在入睡前撫著起伏的雙乳。
她憔悴無力,在一片柔軟的雪崩
那緞子般的背上,不禁陣陣昏迷;
你的眼光掠過這片白色的幻夢,
看它象繁花萬朵直上天際。
一滴淚珠凝結著閒愁恨事,
從她頰上流下,滴落塵世。
一個虔誠的詩人通宵獨醒,
用掌心接住這滴慘白的淚――
一顆碎玉反射出虹也似的光輝,
把它珍藏心中,遠離太陽的眼睛。

作品鑑賞

《月之愁》是波德萊爾《惡之花》中一首較富浪漫主義色彩的夢幻詩。詩人把月兒比喻為一位多愁善感的美女,她嬌弱、憔悴、苦痛、多情,似有人間不少閒愁恨事。在茫茫的人海中,有誰能理解她慘白的淚所包含的一顆滴血的心呢?只有一個虔誠的詩人,“用掌心接住這滴慘白的淚”,把它珍藏心中,遠離太陽。詩中表現的美是苦痛的美,憂鬱的美。詩人情願寫憂鬱而不寫歡愉,這是因為他在生活中難以找到後者。
波德萊爾的創作過程很象珍珠貝:尖銳的砂粒落到珍珠貝的殼內,傷害著柔嫩的肉體, 這個珍珠貝無法自衛, 更沒有本領去戰勝惡劣的環境, 就連找一個避所也不可得。它生活在砂粒之中, 砂粒也存在於貝體之中, 它只能在痛楚里分泌出層層珍珠質, 把侵入體內的砂粒包圍起來。 於是人們看到了一顆顆晶瑩圓潤的珍珠, 這是悲哀的結晶,痛苦的升華, 反映著環境的惡和敏感的心靈的病。波德萊爾在《隨筆》中說: 我幾乎不能想像任何一種美會沒有“不幸”存在其中。 ――這不正象是珍珠貝說的話么? 在《月之愁》 中, 詩人假託月亮滴落塵世的那一滴慘白的淚珠, 那一顆閃光的碎玉, 正是這樣一種珍珠, 它反映出的虹的光輝中, 不是混雜著憂鬱、 痛苦、 憤怒、 顫慄、 叛逆、 頹唐和沉淪這樣的種種色彩嗎? 波德萊爾一方面解剖資本主義社會中的惡, 一方面解剖自己心靈中的病,直達最深最暗的角落。 但是, 他並沒有掌握醫生的解剖刀, 他既無法找到惡的根源, 也無法擺脫病的緣分。 在讀波德萊爾的詩歌時,對此是需要特別注意的。

作者簡介

波德萊爾,法國詩人、散文家、文藝評論家。出生在巴黎,由於自幼喪父,與後父不和,養成孤僻的性格,導致對資產階級的頹廢生活產生共鳴,並用詩歌抒發悲觀厭世情緒。波德萊爾從1841年起寫詩,1857年出版了唯一的一本詩集《惡之花》。詩作充分反映了波德萊爾複雜的創作思想。他對現實不滿,追求虛渺的“理想”,流露出頹廢沒落的思想。波德萊爾是現代派的先師,用奇特的想像,把內心隱秘的情感顯示出來。《惡之花》在詩人去世後,才有完整的版本,由初版的100首,增至157首。還著有評論集《美學珍品》、《浪漫派藝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