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麂是體形較大的麂類,體長100~120厘米,肩高56~62厘米,體重21~26千克。通體毛色為棕黑色,額部有一簇呈鮮棕色、淺褐色或淡黃色的毛,長度可達5~7厘米,有時甚至能遮住兩隻短角。根據額毛的顏色以及身體的顏色,就可以與其他麂類相區別。尾巴較長,一般超過20厘米,背面為黑色,腹面和側面為純白色。只有雄獸的頭上有角,但很短,長度角柄很長,為5~7厘米,角冠卻很短,僅有1~5厘米,大多數短於角柄。
黑麂是我國的特產動物,沒有亞種分化,分布範圍十分狹小,僅見於安徽、浙江、江西、福建等地。黑麂主要棲息于海拔為1000米左右的山地常綠闊葉林及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和灌木叢中,比其他麂類棲息的位置較高。早春時常在茅草叢中尋找嫩草;夏季生活於地勢較高的林間,常在陰坡或水源附近,偶而也到高山草甸;冬季則向下遷移,在積雪的時候被迫下遷到山坡下的農田附近,大在陽坡活動。大多在早晨和黃昏活動,白天常在大樹根下或在石洞中休息,在陡峭的地方活動時有較為固定的路線,常踩踏出16~20厘米寬的小道,但在平緩處則沒有固定的路線。一般雄雌成對在一起,活動比較隱蔽,有領域性,一般在領域範圍內活動,還具有驚人的游泳本領。主要以草本植物的葉和嫩枝等為食,種類多達近百種,包括傘菌、三尖杉、矩圓葉鼠刺、杜鵑、南五味子、爬岩紅等。更令人驚奇的是,曾在它的胃內發現過一些碎肉塊,表明它能偶而也吃動物性食物,這在鹿類動物中還是絕無僅有的。
黑麂全年都能繁殖,沒有明顯的季節性。雌獸每胎產1仔,產後就可以發情和懷孕,估計每4年內能產3胎。
在國外,黑麂不但迄今未曾在任何外國動物園展出過,而且僅有1~2件標本收藏,即使是我國的動物園也僅展出過1~2隻,因此被國際上公認為最為珍貴的鹿類之一。目前,野生的黑麂有2個分布中心,一個是在安徽南部,另一個在浙江西部,總數僅有5000~6000隻。現在已經在這2箇中心區建立了清涼峰、古牛降、九龍山、鳳陽山等自然保護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