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高級工程師。男,1937年11月出生,江西萬安人。中共黨員。
詳細資訊
畢業於重工業部長春有色地質專科學校。1958-1975年任大吉山鎢礦地質技術員。坑口技術主任、地質助理工程師;1976-1987年任大吉山鎢礦紀委副書記、礦工會副主席;1988-1998年任大吉山鎢礦地質工程師、高級工程師,兼任中國地窪學會、中國地質學會、中國金屬學會、江西省岩體力學會會員,清華大學兼職研究員,中華國際英才研究院兼職研究員,四川社會科學院知識經濟研究所特約研究員。主要業績:1958-1998年,獨立與主持撰寫礦山地質、經濟地質、工程地質、構造地質論文、報告20篇,論文集1部,專著1本;論文分別發表於"第四屆全國礦床會議(西寧)","全國首屆冶金政策研討會"、中國科學院大地構造研究所"紀念地連學說發表35周年學術交流會"等,刊於《大地構造與成礦學》、《礦山地質》、《有色金屬》、《有色礦山》等刊物。獲獎報告、論文(集)有數篇,其中《大吉山鎢礦南組礦帶深部開採與地壓控制研究(工程地質部分)報告》,1990年獲中國有色工業總公司、中國勞動部科技進步二等獎;《關於利用有色金屬二次資源的探討》(《有色金屬》1987〈5〉》獲贛州地區工會、財政局、經委、稅務局四單位"合理化建議與技術改造"二等獎,1992年獲江西省科委優秀論文三等獎,摘要及正文被選入《中國新時期社會科學成果套率》、《中國新時期社會科學論文選粹》、《中國教育大精典》等;專著有《華南吉下地區構造成礦及其找礦預測(地質出版社1997.7),該書受到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地科聯礦床大地構造委員會主席高度評價:"構、(造)、岩(漿)、層(構造層)三控找礦理論有創新性和實用價值,值得推廣;提出的找礦耙區,較有說服力,為一本富於理論意義和實用意義的科學專著,達到國際先進水平"。1999年5月被評為11屆地窪學說一等獎,1999年7月獲贛州市科技進步一等獎。發展方向:關於利用有色金屬次經濟資源系統工程模式研究;華南某隱伏的地窪型構造熱液輝銅礦床特徵及其成礦機理探討;論責東、五里亭兩岩基構造地球化學特徵與成礦空間分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