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從東園鎮經過一座大橋就進入曾大寮村,一塊寫著“曾大寮村”的碑石立在大路旁。驅車繞行,只見村前池塘碧波蕩漾,映襯著錯落有致的老屋和拱形湖心橋,呈現出一派古樸寧靜的鄉村美景。到村里與村民閒聊,才發現村名和村民們的姓氏其實對不上號,曾大寮人姓“劉”而不姓“曾”。村黨支部書記劉少徐說,曾大寮以前曾經是曾姓人居住的地方,因此村名叫“曾厝寮”,後來改為“曾大寮”,也有些人為了方便,直接稱之為“曾寮”。
既然原來是曾姓人的地盤,後來為什麼又變成劉氏族人的聚居地呢?原來,古時候曾大寮是五經富途經棉湖的中心點,曾姓族人在這裡搭建一個草寮供過往旅客休息納涼。劉姓先祖原居住在五經富,經常從這裡經過,覺得這裡是宜居之地,於是請來地師暗中勘察,果然是個開基創業的理想處所。後來與曾姓族人經過協商,取得了曾氏草寮的使用權,劉氏族人遷移到這裡創業,而原經營草寮的曾姓族人則移到五經富劉姓族人原來居住的地方,相當於兩姓族人將居住地進行交換。
劉氏族人一開始遷到曾大寮時,周圍還有多個姓氏的族人一起聚居。但當劉氏族人將原來的草寮建成祠堂後,其他姓氏的族人就逐漸遷到別的地方,曾大寮便成了劉姓族人的聚居地。儘管如此,劉氏族人還是保留原來的村名,以此感念劉、曾兩姓先祖的情誼。經過幾百年的繁衍生息,劉氏族人人口不斷壯大,目前曾大寮村的曾厝寮,溝圍,湳池等幾個自然村都是劉姓族人聚居,人口4千多人。
劉氏宗支
本村劉氏族人主要來源於劉開七之子劉廣傳後裔,為廣傳公第四子劉巨淵後裔。
巨淵→ 志清→宗責→文聰→天嚴
志松→朝清→谷祥→禎善→大暹→顯壽→宗寧
其中巨淵公三房裔孫天嚴公是京溪園鎮曾大寮開基始祖,他從大埔縣遷豐順縣再遷入揭西縣五經富鎮,於清朝初年遷至揭西縣京溪園鎮曾大寮立業,再繁衍發展至鵝毛溪、石湖山、龍子園等村寨。巳繁衍20多代,人口約11000人。
揭陽市行政區劃
揭陽市位於廣東省東南部潮汕平原,東鄰汕頭、潮州,西接汕尾,南瀕南海,北靠梅州,地勢自西向東傾斜,低山高丘與谷地平原交錯相間分布不均,西北部和西南部多為丘陵、山地,中部、南部和東南部都是廣闊肥沃的榕江沖積平原和濱海沉積平原,素稱“魚米之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