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聯招聘高層內訌事件

10年7月23日至26日,智聯招聘的員工先後收到四封郵件,頗為戲劇性的是,他們分別來自公司兩派高管團隊,並且輪流宣布開除對方職務。此次內訌事件引起輿論一片譁然,各方認為,這樣一場披露在公眾視野下的權力爭鬥勢必將影響智聯招聘的品牌。

事件概述

智聯招聘內訌智聯招聘內訌
2010年7月23日至26日,智聯招聘的員工先後收到四封郵件,頗為戲劇性的是,他們分別來自公司兩派高管團隊,並且輪流宣布開除對方職務。公司CEO下令解職CTO、副總裁、技術總監等高管,鏇即董事會又宣布開除CEO、COO等4名高管,這戲劇性的一幕就出現在國內三大知名招聘網站之一的智聯招聘。
這兩派分別是以智聯招聘CEO趙鵬為核心的CEO辦公室高層團隊,包括COO雷衛明、公司高管陳旭和倪陽平;以及以CTO余用彤為代表的投資方代表團隊,包括CFO郭建民、副總裁羅義華和技術總監張春日。
26日被董事會開除的前CEO趙鵬發表致全體員工信,直言公司管理團隊與投資方素有分歧,此次內訌即由積怨引發。目前,余用彤、羅義華、張春日、郭建民等人繼續留任,投資方麥格理派駐代理CEO丹飛立進駐公司處理日常事務。
四天之內,四封郵件,八位高管齊齊“被去職”,一家連續虧損12年的企業,陷入了空前危機。

事件經過

四封郵件引爆的公司危機
智聯招聘廣告智聯招聘廣告
7月23日下午3時30分,一封內容為“以趙鵬(智聯招聘CEO)為核心的CEO辦公室調整高層,解聘了CTOCFO、一名副總裁及一名總監。”的郵件發到所有員工的信箱中。由於大家都在緊張工作中,一時都沒有反應過來。
不過就在兩個小時後的5時30分,第二封郵件發到職工信箱稱,接到董事會授權,上一封郵件不生效,上述4名高管仍擔任原職,但包括CEO趙鵬在內的4名高管被解職。
此時,大家似乎感到事情的嚴峻性。雖然,公司人事變動常有發生,但類似這般涉及公司幾乎所有高層的情況,卻從來沒見過。
在熬過了一個惶惶不安的周末後,第三封郵件出現在7月26日周一早晨,通過這封郵件徐進一步明確了,董事會要解除CEO趙鵬及另外3名高管職務的原因是,“(四人)嚴重破壞公司正常運作,威脅到公司未來在國際資本市場的公開上市,威脅到全體員工辛勞努力、共同期盼的輝煌目標”。郵件同時還指出“趙鵬夥同雷衛明、陳旭、倪陽平等人阻礙公司調整法律架構,妨礙公司上市計畫;企圖侵占公司財產,犧牲全體員工利益,謀求團伙私利;在公司內部散布謠言,詆毀團伙以外高管,破壞全體員工團結,妨礙公司平穩運行”等諸多罪證。
為了捍衛自己的權利,趙鵬於當日以個人名義再次向每位員工發了第四封郵件,稱三大罪狀皆為“莫須有”。他暗指,“由於對公司利益的維護,我不能陳明管理團隊與投資人歷來曾有的分歧、衝突,以及最近這次嚴重分歧的細節。我也不可以披露那些與投資人沒有任何關係的,卻導致事態惡化的細節。”

當事人回應

被智聯招聘解聘的前CEO趙鵬肯定了上述幾封郵件的真實性,但也坦承:“幾方在問題處理上的確表現的不夠冷靜。”

同時被解聘的陳旭則以目前不方便說話為由拒絕採訪。
智聯招聘創始人、董事會成員、前CEO劉浩以及余用彤、張春日、羅義華等人的手機均處於關機或無人接聽狀態。

事件人物

趙鵬

智聯招聘趙鵬智聯招聘趙鵬

由趙鵬引出的“董事會與公司管理方的矛盾問題”成了外界最大猜想。
2005年加入智聯招聘的趙鵬其最初的職位是市場部總監,後晉升為公司COO。2009年8月26日,閃電接替了公司創始人劉浩的CEO職位,在智聯可謂平步青雲。
陳旭

陳旭,在智聯的工作經歷也是“步步高(24.05,-0.33,-1.35%)”,從最初的公關部經理,到高級經理直至今日主管公關的副總裁。而從趙鵬進入智聯招聘以來,陳旭就一直隨其左右。
余用彤

余用彤是智聯招聘的CTO,余用彤長期在上海工作,平時與北京總部接觸並不多。至於技術總監張春日卻是一向潛心技術,行事低調的人。
雷衛明和羅義華

其實,關鍵問題集中在雷衛明和羅義華二人身上,“他們明爭暗鬥已經不是一兩天了。”據公司內部人說,最早雷衛明是銷售部總監,後來被提升為副總裁,而羅義華則繼任銷售部總監。“雷被提為副總裁實際上是權力被架空了,而雙方對於銷售人員策略、激勵方式等問題又存在很大分歧。”
在趙鵬成為智聯招聘的COO之後,雷衛明很快與趙鵬站到了同一個陣營中。而矛盾激化即出現在趙鵬接手公司CEO之後。

事件背景

智聯招聘內訌智聯招聘內訌

由於公司業績不佳,2009年8月,劉浩宣布辭去智聯招聘CEO的職位,由COO趙鵬接替。市場總監出身的趙鵬一上馬,就決定一改劉浩時代智聯鋪天蓋地廣告宣傳策略,轉而更加強調銷售業務本身。
2006年,智聯招聘獲得了澳大利亞Seek公司的投資,Seek以2000萬美元的價格購得了智聯招聘25%的股權。在首次獲得了Seek 2000萬美元的注資後,智聯將大筆資金投入市場行銷方面。
“當時每個員工都像打了雞血一樣興奮,大家夢想著有一天智聯能在華爾街上市。”當時智聯在市場上大做廣告,請黃健翔、徐靜蕾做代言人,一時間電視、廣播、捷運燈箱、網際網路上到處都是智聯的廣告。
2008年智聯又獲得了Seek公司2億美元的投資,當時劉浩曾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說:“我們並不急於上市,而是希望能把智聯招聘儘快做成規模最大的企業,這也是投資人希望看到的結果。”有業內人士估算,僅2008年1年,智聯的廣告費用就多達2.7億元人民幣。
不過,在大規模投入之後,那一年銷售部門卻並沒有表現出更好的業績,有銷售部工作人員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銷售越來越不好做,要不斷開發新客戶,但新客戶在哪裡卻不清楚。”智聯招聘的最大股東Seek公司的一份財報顯示,智聯招聘2008財年的虧損額約為1.185億元人民幣。2009財年的虧損額高達1.7億元人民幣。
而在趙鵬上任後,一系列“去劉”政策被相繼推出,包括專門成立了電話銷售組,著重開發中小企業新客戶,壓縮廣告投放等。
“新老政策分別觸動了不同人的利益,導致實施有問題,”上述銷售部人員說,“雷衛明在銷售部很多年了,老員工跟著雷,然而銷售部人員流動很大,新人大多跟著羅。現在的兩隊高管互相開除對方,其實是矛盾積蓄已久的產物。”

事件原因

分裂的管理層與執行層

外界猜測這場人事地震或因當年劉浩時代的“總”們與趙鵬時代的“總”們間的不和導致的,但是智聯招聘銷售部人說,這樣的結論並不準確。它實際是以趙鵬為代表的公司執行層與公司董事會對公司發展方向和模式的分歧造成的。
智聯招聘的前身Alinance公司,成立於1994年,是做獵頭起家的。1997年智聯開始涉足線上招聘業務,是三大招聘網站(中華英才、51JOB、智聯招聘)中最早開始從事線上招聘業務的公司。然而經過十幾年的運營,狀況卻一直堪憂,從2000年的第一筆投資至今,累計已經獲得5次投資的它,卻始終未能實現全面盈利。
2006年,澳大利亞Seek公司以2000萬美元的價格購得了智聯招聘25%的股權,之後又不斷注資達到2億美元。Seek公司2009年年報顯示,截至2009年6月30日,Seek公司擁有了智聯招聘56.1%的股權,而2008年年報中,這一數字是34.7%。
而智聯招聘股權結構也由2008年,Seek公司、澳大利亞投資銀行麥格理及劉浩個人的持股比例為4∶3∶3,變成了2009年的Seek公司占絕對的控股的地位。由於Seek這部分股權基本是購入劉浩部分所得,因此劉浩在智聯管理層的地位出現弱化,進而導致了真正了解公司運營的人遠離公司管理核心。
近期,董事會對執行層的不滿體現在公司上市問題上。趙鵬在“第四封信”中暗指,“關於‘阻礙公司調整法律架構,妨礙公司上市計畫’,作為高管中持有期權最多的人,(我)不會阻礙公司上市計畫。”
事實上,智聯招聘討論上市已經是曠日持久的事。公司上市的前提是要全面盈利,雖然趙鵬在給全體員工的郵件中說到,智聯招聘在2010年迎來了盈利的曙光,但是這已經不能改變投資方對他的不滿。
人力資源網站的人力資源亂局
2008年年底,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智聯招聘的日子極不好過,當時公司曾進行過一場悄無聲息的裁員。然而在裁員不久,又迎來了經濟反轉,智聯招聘又開始大舉招人,裁員不到3個月就又急急招人,從這件小事就能看出這家公司做事缺少規劃。
公司上下,從總監到普通員工,沒有一個人能說出這家公司的發展戰略。而公司內部管理同樣是粗放式的。
智聯招聘有一本獨立的人力資源專業雜誌,名為《首席人才官》(CHO)。“這本雜誌的名字取得非常好,CHO在企業里也非常重要,但卻不實用。目前大多數中國企業里沒有這個職位,老闆甚至並不了解這個職位的重要作用。”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呂峰教授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說。甚至是以招聘起家的智聯招聘,其公司內部也並沒有真正的CHO職位。“招一個人,開一個人,基本上部門經理就能決定,讓總監知道就行了,HR就是走個過場。高層認為公司本來就是專業的人力資源管理公司,每個人都足夠專業了。”前智聯招聘內部員工笑稱。
作為專業的人力資源服務公司,很多人認為智聯應該具備非常優秀的管理制度與體系,然而員工們對此卻並不這么認為。
劉浩雖有海外留學背景,但他更強調要想將智聯招聘做大做強,必須組建一批深入了解中國市場的經理人隊伍。不僅如此,智聯招聘從底層提拔起來的中層幹部也非常多,但是這支隊伍卻並沒給智聯帶來業績的大幅提升。
“智聯的管理方式就是‘放養式’,”徐芳說,“從一名普通員工被提升至經理,完全因為個人業績優良,公司基本沒有對經理級員工進行任何培訓。”事實上,智聯有很多被提至經理的員工,在不久後就因為各種原因流失。“至於具體的公司發展戰略、目標以及實施方案更是不清楚。”徐芳說。
可以說,智聯這次高層內訌,是一段時期以來,公司內部以及外部管理問題的集中爆發。
“這是高層的事情,我們是底層做事的員工,具體情況不清楚。”一位公司技術部人員在事後如是說。不過據他說,目前他所在的公司技術部網管並沒有得到人事部門發出的通知,關閉或監控趙鵬等人的郵件系統,說明這個人目前還沒完全離開公司。

事件進展

2010年7月27日,智聯招聘公司以外證實,智聯招聘控股股東、澳大利亞網路招聘集團SEEK已在澳大利亞證券交易所發布相關公告。該公告稱,由SEEK控股的中國網路招聘企業智聯招聘,正處於更換CEO的過程中,並正在制定過渡階段的管理層安排。

智聯招聘董事會7月26日發布的郵件中顯示,此次接替趙鵬出任CEO的丹飛立是麥格理集團科技直投業務團隊的創始人及主管。其於2007年調任上海,重點負責中國業務的拓展。智聯招聘董事會介紹稱,丹飛立參與投資過多家中外企業,並在公司上市過程中起到關鍵的作用,案例包括1999年looksmart在美國納斯達克交易所以及2004年SEEK在澳大利亞證券交易所的掛牌上市。

智聯招聘公關部表示,目前公司對外正式確認的公告只有上述兩份。一是公司董事會宣布趙鵬遭免職,另一份是董事會已臨時任命丹飛立出任公司的執行董事,代行CEO的職責。其他訊息公司暫不做任何解釋和評論。

2010年8月29日,智聯招聘的控股方澳大利亞Seek公司罷免了CEO趙鵬、COO雷衛明、高管陳旭和倪陽平四位管理層。儘管當時還是CEO的趙鵬也曾試圖先發制人,但這場對公司控制權的爭奪最終仍以投資方董事會的決議告終。

事件影響

儘管遭遇了令業界譁然的“郵件互開門”,但位於復星國際中心的智聯招聘有限公司總部沒有傳說中的不安與惶惑。被智聯招聘前CEO趙鵬形象比喻為“僱主與雇員關係”的嘴裡叼著魚的大熊根雕,依然屹立在老地方。

這樣一場撲朔迷離內訌風波背後的真相還有待考察,不過可以確認的是,這樣一場披露在公眾視野下的權力爭鬥勢必將影響智聯招聘的品牌。

分析人士認為,在智聯招聘回暖時將內部矛盾採用如此激烈的手段處理,無論是董事會還是公司高管都是一種不明智的舉動。外界也有評論認為,智聯招聘的創始人團隊很早就淡出,而在外資控股的情況下管理容易出現混亂。
公開資料顯示,智聯招聘目前兩大股東分別為澳大利亞和紐西蘭最大招聘網站SEEK和澳大利亞投資銀行麥格理,前者在2008年12月31日已經占據接近56.2%股份,完全占據智聯招聘主導權。

歷史溯源

智聯招聘原ceo劉浩智聯招聘原ceo劉浩

成立於1997年的智聯招聘,前身是創建於1994年的獵頭公司智聯(Alliance)。公司成立後,先後拿到過五輪融資
首筆融資發生在2000年,蘭馨亞洲投資有限公司主資300萬美元,劉浩從蘭馨亞洲空降到智聯招聘擔任CEO,後隨Seek的第二輪注資辭職退出;
二輪融資是在2004年,智聯獲得歐洲某公司200多萬美元的投資;
第三輪融資是在2005年7月,聯想創投和智基創投注資770萬美元,2008年7月智聯招聘啟動第五輪融資時將股份賣給了Seek,成功退出;
第四輪融資是在2006年,智聯首次接受了澳大利亞最大網路招聘公司Seek2000萬美元的投資;
第五輪融資是在2008年,澳大利亞的麥格理集團有限公司與Seek聯手注資約1.1億美元。Seek目前擁有智聯招聘56.1%的股份,是其控股股東。
在“融來融去”的過程,智聯招聘先後有五位CEO登堂入室,先後是王三強、張穎、劉浩、趙鵬和丹飛立(出任執行董事,代行CEO職責)。
業界的猜測是,每一輪融資,新的投資方都計畫按照自己對市場的理解安插管理層。因此,趙鵬的出局也就不能算是個案的悲劇了。
“聽說他們幾個人一直有紛爭。他們(趙鵬)一撥人能力很強,但協調能力欠缺;另一撥人能力一般,但是董事會都站在他們那一邊。”知情人士透露。
一位熟悉智聯招聘的分析人士認為,中國人特有的文化決定了這種矛盾不可避免,“我就是想知道我在給誰打工”。

事件評論

市場普遍觀點認為,智聯招聘、前程無憂中華英才網是國內知名度較高的三家招聘網站。不過智聯招聘此次高層變動顯然對其品牌有一定的損傷,但究竟未來會對其業務有何影響顯然還需要進一步觀察。

經濟觀察員張春蔚女士:四封郵件,八個高管分成兩撥,今天你被解聘,下一次就是我被解聘,這個故事的背後其實是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在一個公司管理層上面的主導地位,因為在此之前,網上招聘行業它實際上是以VC為主,作為行業方向的引導。但是隨後,因為排在前三位的前程無憂也罷,中華英才網也罷,還有智聯招聘也罷,他們當中只有前程無憂上市了,後兩者都沒有上市,在這個時候,如何擴大市場規模,完成自己最大的市場占有率就成為最重要的,在這個時候就必須加大投入,這種做法是VC特別喜歡的,就是不斷通過投入擴大市場規模。但是隨著後兩者一直上市都無望,就使得VC不斷的,因為它要快錢,它要快的變現,他就退出,現在接手的幾乎都是產業資本,他們都是用自己在國外的行業規則來看中國的市場,於是就出現了兩種截然不同的市場趨向和市場導向。

價格戰肯定是這個行業走到現在一個最重要的結果,因為事實上這種價格戰是自殺式的價格戰,不僅讓對手沒有深入,也讓自己失去了盈利增長的空間。我們經常會說,虧本的生意是沒有人做的,但為什麼在中國的網上招聘市場有這么多人肯做虧本的生意?是因為他們的盈利只能靠在虧本之外的方向來補,比如備受詬病的智聯招聘,他們會把好多招聘者的信息出賣給保險公司,比如說他們會通過有的是報紙,不行的話再回來,他們主要的盈利模式不僅內行看不明白,連我們外行都覺得奇怪,他們怎么能夠活下去?在這個時候,智聯招聘在連續虧損13年的今天,終於可以盈利的時候卻出現了管理層之間的這么一種內訌式的連鎖反應,它的核心我覺得是什麼呢?它此前的盈利模式和現在的盈利模式,起碼像現在,減虧的盈利模式並不是董事會認可。

短期之內這個行業不像大家想像那么樂觀,正如智聯招聘的CEO董事會指出它的三大問題的第一個問題就是談到了上市,因為對於目前而言,我覺得董事會最大的目標還是希望企業通過上市然後完成融資,使得他們目前的這種資金壓力得到一個緩解,但是在短期之內,如果你盈利模式不明確,你的減虧的能力不能夠持續的話,那你上市還是很難完成的。所以短期之內這種矛盾還是所有人都會面對的,但是長期以來,我覺得隨著使用網際網路的人數越來越多,大家對網際網路的依賴也會很大,而且它畢竟是一個成本低、快捷的方式,所以我覺得未來這個行業還是看好的。

網友看法

搜狐IT小調查搜狐IT小調查

在如何看待智聯高層內訌的問題上,將近65%的網友對此保持了淡定,認為這很正常,“有人在的地方就會有內斗和江湖”。
在支持哪一方的選擇上,48%的網友選擇力挺智聯CEO趙鵬,7%的網友選擇了CTO一派,另有13%網友支持投資方,30%左右網友選擇誰也不支持。
65%網友認為本次事件對智聯公司形象大損,其次受害方為智聯2400名員工。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