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圓大師

智圓大師

智圓大師,是宋代天台宗山外一派的義學名僧。字無外,自號中庸子,或稱潛夫。錢塘(今杭州)人,俗姓徐。

個人經歷

幼時出家,隨後於錢塘龍興寺受戒。二十一歲,受儒學,但仍以習釋氏為本務,即往奉先寺依源清學習天台教觀。後隱居於西湖孤山的瑪瑙坡,與處士林和靖(逋)為友,又與當時天台宗義學沙門慈雲遵式相交,以天台三觀教人,孜孜不倦,著述甚富。先是源清承其師慈光晤恩(九一二~九八六年)之說,謂智 「金光明經玄義」廣本(這部經的「玄義」有廣本、略本)中的觀心釋為後人所增,乃撰「法華十妙不二門示珠指」二卷,主張真心觀。四明知禮起而作「釋難扶宗記」,以難源清而扶廣本。智圓為救師說和同門梵天慶昭(?~一○一七年)合撰「辯訛」對抗知禮。其後十餘年,更撰「金光明經玄義表微記」一卷,以詞鄙、義疏、理乖和事誤四難,批判廣本的觀心釋。又撰「請觀音經闡義鈔」,提出智 在「請觀音經疏」中所說的理毒(法界無染而染為理性之毒)能消伏,所以不是性惡。知禮對此又撰「釋請觀音疏中消伏三用」及「對闡義鈔辯三用一十九問」(收入「四名尊者教行錄」卷二),難破智圓之說,而主張理毒即性惡。慶昭的弟子鹹潤,作「釋簽」救智圓,知禮的弟子仁岳(?~一○六四年)也作「止疑」摧鹹潤。如此雙方爭論不絕,達十餘年之久。智圓於行禪講道之外,好讀儒書,又喜為詩文(見「閒居編自序」),年四十七圓寂。因他隱居孤山,眾稱為孤山法師,弟子孤山惟雅傳其學。智圓曾於真宗天禧五年(一○二一年)冬,就自造的「阿彌陀經疏」撰「西資鈔」,扶病口述,即由惟雅筆錄成書。

著作

後人以四明知禮一係為天台宗的山家派,以錢塘晤恩、源清一係為天台宗的山外派。而智圓為山外派中著述最宏富的學者,他著有「文殊般若經疏」、「遺教經疏」各二卷,「般若心經疏」、「瑞應經疏」、「四十二章經注」、「不思議法門經疏」、「無量義經疏」、「觀普賢行法經疏」、「阿彌陀經疏」各一卷,「首楞嚴經疏」十卷,世稱十本疏主。十疏中僅「般若心經疏」現存。其餘著作現存的還有「請觀音經疏闡義鈔」三卷(現行本作四卷)、「維摩經略疏垂裕記」十卷、「涅盤玄義發源機要」二卷(現行本作四卷)、「涅盤經疏三德指歸」二十卷(現存十九卷)、「涅盤經治定疏科」十卷、「金剛(金+卑)顯性錄」四卷和「般若心經詒謀鈔」一卷。此外有「閒居編」收雜著及詩文五十一卷。

【邊將】(其一) 宋 智圓(976-1022)

威聲飛將豈能過,號令雄師劍始磨。雪攪長空馬僵立,偷營今夜度膠河。

158【邊將】(其二) 宋 智圓

百戰依前勇氣成,窮邊深入耀精兵。穹廬燒盡龍庭破,卻上燕然更勒銘。

學說

智圓的學說,在教理方面,大體不出山外諸師一般的見解,主張心是能造、能具的通體,色是所造、所具的別相,所以心具三千,色不具三千。又主張心、佛、眾生三法中,只有心是理,是能造的總體,生、佛諸法只是事,是所造的別相;所以理具三千,事不具三千。而在觀行的方面,卻同於山家主張以凡夫的妄心為觀法的對境,但以異於知禮所立為但妄觀,而以自家所立為即妄(即真之妄)觀。他又在「西資鈔序」(載「閒居編」卷六)中表示他的志趣是∶「始以般若真空蕩系著於前,終依淨土行門求往生於後。」他又說儒、釋其言雖異,其理相通;而主張「修身以儒,治心以釋」(見「閒居編」卷十九「中庸子傳」上),從而背離了純粹的佛教,但代表了宋代一部分僧人思想的傾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