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體滲透壓

Crystal Osmotic Pressure血漿晶體滲透壓是生理學和心血管醫學名詞,指血漿中的小分子物質(主要是氯化鈉、其次是是碳酸氫鈉、葡萄糖、尿素、胺基酸等)形成的滲透壓力,其值大約為705千帕。晶體物質比較容易通過毛細血管壁,因此血液與組織液中的晶體物質的種類和濃度基本相等,即毛細血管內外具有基本相同的晶體滲透壓。由於晶體比膠體溶質顆粒多,形成的滲透壓高,因此血漿晶體滲透壓對維持細胞內、外水分的正常交換和分布,保持紅細胞的正常形態有重要作用。

基本信息介紹

晶體物質比較容易通過毛細血管壁,因此血液與組織液中的晶體物質的種類和濃度基本相等,即毛細血管內外具有基本相同的晶體滲透壓。因此正常情況下,晶體滲透壓對毛細血管內外水的分布不發生顯著影響。然而由於細胞膜對不同離子具有選擇通透性,所以儘管細胞內外的晶體滲透壓是相等的,但是對於不同的晶體物質所形成的滲透壓在血細胞內外確實不同的。一般來說,決定細胞外液晶體滲透壓的主要物質是鈉鹽,決定細胞內液晶體滲透壓的主要物質是鉀鹽,它們分別形成了細胞內外相對穩定的晶體滲透壓。由於晶體比膠體溶質顆粒多,形成的滲透壓高,因此血漿晶體滲透壓對維持細胞內、外水分的正常交換和分布,保持紅細胞的正常形態有重要作用。例如,當血漿晶體滲透壓降低時,進入細胞內的水分增多,致使紅細胞膨脹,直至膜破裂。紅細胞破裂使血紅蛋白逸出,這種現象稱為溶血。反之,當血漿晶體滲透壓高時,紅細胞中水分滲出,從而發生皺縮。

與之相對的是血漿膠體滲透壓。後者主要由血漿內的蛋白質產生,在血液中的比例較小。

產生原因

毛細血管壁只允許水分子和晶體物質通過,不允許蛋白質通過,因而毛細血管內、外水分的交流取決於膠體滲透壓。血漿中膠體滲透壓比組織液中膠體滲透壓大,故血漿膠體滲透壓對調節毛細血管內外水分的正常分布,促使組織液中水分滲入毛細血管以維持血容量,具有重要作用。當血漿蛋白減少,血漿膠體滲透壓降低時,組織液增多,引起水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