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頗族木腦節

景頗族木腦節

“木腦節”是景頗族傳統盛大的節日,一般在農曆正月十五日開始舉行。不分民族,不論男女都可以參加,盡情歌舞。但是作為客人,跳舞時不能跑到瑙雙(領舞者)前面去跳,一般也忌諱緊跟在瑙雙後面跳,而是應跟在大隊伍後面。

景頗族木腦節

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內的景頗族,農曆正日舉行“目腦”盛會,是追溯民族歷史隆重傳統節日。節日活動緊緊圍繞四根高聳的“目腦柱”舉行.

柱上所繪圖案,有的描摹景頗族迴環曲折的遷徙路線,有的象徵景頗族人

披荊斬棘、團結勇敢的歷史和民族性格,有的寄託子孫興旺、五穀豐登的祈祝。

節日中最壯觀的場面是成百上千人列隊迴旋舞蹈,據說是按柱上的迴旋形圖案所示,

朔回祖先發源之地,讓人們牢記自己是誰的子孫。

禮儀及禁忌

到了景頗族地區、應尊重他們的風俗習慣。騎馬入村過寨,到了景頗族山寨外,要下馬步行。進入景頗族山寨,切忌不能為了表示你的友好而去摸景頗族人的頭,也不能從後面拍景頗族人的肩膀。摸頭這種行為被景頗族認為是欺人的行為。景頗族樸實好客,嚼菸絲和飲酒是景頗族向客人表示友好、尊重與禮貌的方式。到景頗族人家做客,或路遇景頗族,他們常常從隨身的筒帕(挎包)中掏出小酒筒和煙盒、煙包遞給客人。客人若不抽菸、喝酒,應非常有禮貌地加以謝絕。進入景頗族人家,要在主人指定的位置就坐,不得久立不坐,不得東張西望,更不能到處亂闖。主人家的臥室是不準外人進入的。客人就坐後不能蹺二郎腿,婦女不能托著下巴而坐,因托下巴坐是表示哀悼。屋內不能吹口哨,客人不能坐主人的座位“恩通”。主人遞來的菸酒,客人必須用雙手去接。熟人間相互敬酒,不是接過酒來就喝,而是先倒回對方的酒筒里一點再喝,主人認為這是互相尊重之意。幾個人一同到景頗族人家,主人一般不親自—一敬酒,而是把酒筒交給看上去年紀大點的人。如果把酒筒交給了你,說明把心都交給你了,意思要你代表他的心意,給大家敬酒。喝酒套用筒蓋,不能就酒筒直接喝。大家共喝一杯酒時,先要讓給老人喝。每個人喝一口後都要用手搭一下自己喝過的地方,然後再傳給別人。主人家殺雞招待客人時,客人不能去夾雞頭、雞腳吃。按景頗族習慣,雞頭要用來敬給老人或年長者,雞腳則屬於小孩。為了對客人表示尊敬,主人常常把雞頭夾給客人,這時客人應非常有禮貌地把雞頭轉奉給在座的老人或年紀最長者。景頗族喜歡從山上采些闊葉回來當碗碟,但在飲食中,葉子千萬不能倒著用,否則將被當做仇人遭怒視。在景頗族人家,不能隨便敲響碗筷,吃飯喝水不能發出響聲。景頗族傳說,人類的穀子是狗從天上帶來的,每年吃新米時,先要給狗吃。景頗族還忌吃狗肉,所以到景頗族地區,要尊重他們的習慣不吃狗肉。在景頗族山寨,放槍放炮不能只放三響,因為放三響表示報喪。景頗族男人的長刀、火藥槍、挎包和衣物,一般忌諱婦女觸摸或從上面跨過。

歷史上

景頗族信仰鬼神,如天鬼、地鬼、家鬼等。如今僅只作為一種習俗保留下來,表現為:景頗族人家的樓房一般都有三道門,第一道門為家人、客人出入的門;第三道門為通往曬台的門;第二道門為鬼門,專供人死後抬出和鬼出入。鬼門是禁止家人和外人出入的。鬼門旁的祭台上供有家鬼,以幾節小竹筒表示,禁止外人觸摸。景頗族還在門外和寨外設有供鬼居住的鬼樁,以竹台、木樁表示。鬼樁一般不能觸摸,也禁止在鬼樁附近大小便。官廟是建在村寨附近樹林中的一座小茅屋,亦為景頗族全寨集體供鬼的地方,每年都要舉行祭掃活動,平時禁止在神林附近打槍,禁止砍伐神林區的樹木。

“木腦”會的傳說

傳說很古很古的時候,人們不會跳“木腦”,只有太陽的子女才會跳。有一次,太陽公公派使者來邀地上的人去參加他舉辦的“木腦”盛會,地上派雀鳥參加。

在“木腦”結束返回地面的途中,雀鳥在一棵大青樹上休息的時候,看見樹上結滿了熟透的果子,恩年念雀便向大家呼喚:“快來吃這些果子吧!”這時,恩賓毖雀站出來建議:“我們也象太陽子女一樣先跳“木腦”,歡慶一場。然後再高高興興吃這些果子,好不好?”大家都同意了,有的雀鳥還推選犀鳥做領舞者。犀鳥的嘴又長又大,聲音又粗魯,當它帶頭唱起來、跳起來時,可怕的樣子,閃雷似的聲音,把所有小鳥嚇跑了,只得重新選領舞者,結果選中了孔雀,同時還選最能團結各種鳥的“省瓦”小鳥當“鬧巴”(領路者),舉行了地上的第一次“木腦”。這“木腦”盛會恰巧被景頗族的祖先勝臘貢扎和他的妻子看見了。頓時被百鳥熱烈優美的歌舞陶醉了,不由地邁開步子學著跳了起來。“木腦”從此傳到了人間。

當勝臘貢扎夫妻準備出面舉行“木腦”時,發現山高坡陡無法跳舞。後來在野豬用嘴拱土的啟發下,很快平整了場地。決定在正月十五舉行“木腦”盛會的訊息傳到漢族大哥那裡後,漢族大哥給他們送來龍袍表示祝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