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谷道

景谷道

景谷道位於四川廣元市境內。《中國歷史圖集》第三冊載,蜀漢時,益州北部標定,西起陰平景谷道郡(今文縣),初沿白水江,再順白龍江東南行,至川姚度鄉折南達漢白水(沙洲),全長133公里。

景谷道位於四川廣元市境內。《中國歷史圖集》第三冊載,蜀漢時,益州北部標定,景谷道西起陰平
景谷道景谷道
郡(今文縣),初沿白水江,再順白龍江東南行,至川姚度鄉折南達漢白水(沙洲),全長133公里。《讀史方輿紀要》載:“景谷廣漢郡之白水縣日景谷。……城西有景谷路達文州”。
沿景谷道西北行,接沓中陰平道;東南行至白水縣與古牛道銜接, 北去中原;南由馬鳴閣棧道至葭蔭入劍門關達成都;折西經故青川城去龍州(今平武)、松州(今松潘);是古蜀道之一。漢白水縣,是秦、隴、蜀之間的交通樞紐。
蜀漢時期,諸葛亮奪天水諸郡,以南鄭(今漢中)、武都為據點,五伐中原,姜維囤軍沓中,軍旅往來,金由馬鳴閣道經景谷道達隴南及秦西諸郡(《三國志》、《武備志》)。魏景元四年(263),鄧艾自陰平道由景谷道旁入,一舉滅蜀。故景谷道在蜀漢時期,名噪一時。至今故跡猶存。
漢唐時期,曾是蜀錦、川茶的運銷路線。根據馮漢鏞《唐、五代時劍南道的交通路線考》載:“從青川城入蕃界,徑抵故松州城”(《舊唐書.王涯傳》)。是唐、五代時期的商品運輸的主要
景谷道景谷道
路線之一。入土蕃後,西去接西域的絲綢之路。故此路又是劍南蜀道接古絲綢之路的一條支線。《武都地區交通史》記載:“川茶自漢代起至唐代,便運往武都銷售,除陰平道外,從四川省的青川過薅溪,翻越碧山到碧口,沿白龍江達武都郡、文州。”這條步道便是沿景谷道東段路線而發展的。
宋熙寧五年(1061年)立茶法(專賣法),設茶馬司(專管機構),以茶易馬。青川茶壩曾設茶場。川茶在階、文一帶的交易市場中,已占有相當大的畢比重。這時又發展了從武都經洛塘至姚度入川的另一條步道。
明、清時期,上述部分路線改為馱運,統稱川甘馱運道。清雍正年間(1723-1734年)為驛道,由白水鋪西北行接碧口塘、玉枕驛。據《中國之交通》(葛縷成著)云:“自昭化沿白水江入甘肅武都而至臬蘭(今蘭州),為清代大路。”當時以北京為中心,分全國道路為三級,即馬大路面(京城至省會)、大路(省會或馬大路通往各重要城市的支線)、小路(地方各市鎮的道路)。民國時期,沙洲(白水)、姚度仍是這條路上的水陸交通碼頭,今發展為川甘國道公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