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壩

茶壩

茶壩鎮 位於恩陽區西南邊陲,是一個風景秀麗、物產豐富、人傑地靈、政通人和、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農業重鎮;並以大盛唐朝唐高宗次子李賢被貶於章懷山太子岩攻書而盛名於世,而今又以七十二包、八十二洞、秀麗誘人的章懷山道觀而聞名於省內外。

基本信息

巴中市茶壩鎮

茶壩鎮 位於恩陽區西南邊陲,是一個風景秀麗、物產豐富、人傑地靈、政通人和、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農業重鎮;並以大盛唐朝唐高宗次子李賢被貶於章懷山太子岩攻書而盛名於世,而今又以七十二包、八十二洞、秀麗誘人的章懷山道觀而聞名於省內外。

恩陽區茶壩鎮基本情況

距市中心64公里,省幹道唐巴公路14公里,幅員面積42.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2864畝。轄15個行政村,82個農業合作社、1個林場、1個居委會,總人口21000人,其中農業人口17779人。以水稻、小麥、玉米等為主要糧食作物;以油菜、花生、生薑、生豬、水果為主要經濟作物,特別是生豬生產名列全區前茅。

人才結構

鎮幹部12人中全部為大專以上學歷,村書記、主任30人中有18人為中專、大專畢業生。領導幹部平均年齡35歲。全鎮有高級職稱4人,其中教師3人、醫生1人。共有中、初級職稱297人,其中教師192人、醫生32人、科技人員73人。

社會事業

鎮內有中學1所,在校學生0.22萬人;中心國小1所,在校學生0.18萬人;村國小15所,學齡兒童入學率、鞏固率、畢業率均達到100%以上。已經實施重點科技項目4項,推廣套用科技成果16項,開發新產品3個;有文化劇團1個、檔案室1個;有衛生醫療機構1個,病床45張,衛生技術人員70人(其中中級職稱主治醫師2人,護理醫師1人,藥劑醫師1人)。中心衛生院和鎮衛生院合併而成,建有醫院門診部5處,住院部2處,均為一級甲等醫院。

經濟狀況

全鎮以優質糧油、果蔬、畜牧和勞務為支柱產業;以建築建材、釀造、食品加工、農副產品販運為重點的民營加工企業526家,年創產值8850萬元以上,實現利稅100萬元以上。2005年全鎮實現國內生產總值0.86億元(現價),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0.33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0.13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0.4億元。糧食產量基本保持在0.7萬噸左右;油菜產量保持在490噸左右;生豬存欄3.1萬頭;羊1200隻、家禽15萬隻,勞務輸出3400人,收入1850萬元。交通運輸貨運量15萬噸,客運20萬人次,郵電業務總量1380萬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65萬元。近三年來,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20萬元,實現年財政收入453萬元,年末城鄉居民儲蓄餘額總計8900萬元,全鎮人均純收入1895元。

基礎設施建設

茶壩 茶壩

全鎮鎮、村、社道路總里程達136.4公里。2005年完成了茶雙、茶九、茶來三條三級標美路建設,村村通公路,80%的社通公路。鎮內已安裝程控電話624部,光纖電視覆蓋全鎮,光纖電視用戶達95%以上,電力設施已全面進行改造,不僅安全用電有保障且基本實現了城鄉同網同價。場鎮安裝了自來水,且水源有充分保障,集鎮面積達到2.8平方公里,所有街道全面硬化,場鎮建有供水站、有線電視站、農貿市場、垃圾場、停車場、公共廁所、休閒生態公園等,市政功能設施完善。

青川縣茶壩鄉

茶壩鄉地處青川東南,與騎馬鄉、觀音店鄉、瓦礫鄉、大院回族鄉、樓子鄉毗鄰,與廣元市中區白朝鄉接壤,茶壩鄉幅員面積130.3平方公里,人口6548人,轄11個行政村,60個村民小組,距青川縣城43公里。這裡山清水秀、地腴物豐、人民勤勞,是一片充滿希望的熱土。

改革開放20多年來,茶壩鄉的經濟社會取得長足發展,人民民眾的物質和文化生活水平得到了較大提高。但由於長期受到交通、能源、信息的制約,發展緩慢,步履蹣跚。

近年來,鄉黨委、政府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努力實踐“三個代表”的要求,抓住西部大開發歷史機遇,從基礎設施建設入手,以農民增收為目標,努力打破影響茶壩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瓶頸,提出了“架電、修路、調結構,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工作思路,依託優勢調結構,切實使老百姓增收,緊緊圍繞“穩耳菇、攻天麻、上竹蓀、強畜牧”的產業結構調整思路,堅定踏實地走出了一條 產業結構調整之路,通過幾年的產業結構調整,培植出了一大批天麻大戶,耳菇大戶、養殖大戶,初步形成了天麻、木耳、香菇、生豬、竹蓀、山野菜等產業。2002年天麻下種2. 7萬公斤,面積2.6萬平方米,產量將達17萬公斤,產值將達370萬元。在穩定發展天麻產業的同時,引進業主租賃荒山6000畝實行林業綜合開發,其中退耕還林3200畝,2萬平方米天麻有性栽培,40萬袋袋料花菇生產,為把茶壩建設成林業大鄉、山珍之鄉、天麻基地地鄉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通過產業結構調整,茶壩鄉老百姓收入以每年200元的速度增長。

近年來,鄉黨委、政府狠抓了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組織全鄉老百姓投勞10000餘個對黃茶公路茶壩段進行了全面改造,村級公路建設逐年展開,全鄉境內有6個村通公路,總里程達20公里,交通條件明顯改善,大大方便了人民民眾的生產、生活;農網改造項目順利實施,全鄉實現戶戶通電;解決了茶壩場鎮和部分村社的人畜飲水;修建了山平塘,維修了渠堰,對部分中低產田土進行了改造。

治窮先治愚。鄉黨委政府實施了科教興鄉戰略。堅持以人為本,抓住“普九”機遇, 加大了硬體設施投入力度,改善了中國小辦學條件,國小修起了全縣一流的教學樓,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連年上升。

通過幾年的努力,茶壩鄉社會穩定,經濟發展,人民安居樂業,2001年被縣委評為“六好先進鄉鎮黨委”,計畫生育被縣人民政府評為“二等獎”。

茶壩鄉黨委、政府正組織和帶領6000茶壩兒女為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奮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