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流概況
景美溪,是一條位於台灣北部的河流,流域面積有113.72平方公里,全長約28公里。上游發源於台灣雪山山脈北端的尾棱之二格山系,也就是台北縣石碇鄉、平溪鄉一帶。過去原住民曾稱景美溪為霧裡薛溪。在台灣北部早期發展歷史中,先民可從基隆搭船,沿著新店溪一路轉進景美溪與石碇鄉,與鄉民進行茶、煤、染料等交易。但近年來都市開發快速,景美溪沿岸多已築堤,靠近大台北市區的河床幾乎都水槽化,兩側山地也多蓋起大樓,造成溪中土石淤積嚴重,其自然風貌已不如往常。
河流名字起源
約一七三六年(乾隆元年)左右,在大加蚋開墾的漢人漸覺水源不足,原有的圳水不夠分配,向北尋找水源之際
來到景美,發現此處二溪水源豐沛,對於視水如至寶的懇戶來說,自然是馬上進行灌溉工程的建造,於是自新店、景美二溪引水建立霧裡圳及塯公圳以供灌溉之用,其中塯公圳引新店溪青潭湖水,為了使灌溉水向北跨過景美溪,於是在溪流之上架設木製水槽,主要是以木樁和木板構成,並在槽中塗上一層油灰,用以導引水流使灌溉水順利注入北面的開墾地,此一導水設備稱為挸,根據後來日本人的記載,挸長約九十公尺寬約兩公尺規模相當大,靠景美這一頭稱做挸尾,相對於另一邊的挸頭,閩南話口音挸與景接近,於是有景尾之稱出現,後因景尾意義不佳之故,在一九五○年(民國三十九年)景尾獨立成鎮之際,地方名望林佛國建議更名「景美」沿用至今。流域概況
流域面積有113.72平方公里,全長約28公里。上游發源於台灣雪山山脈北端尾稜二格山系的火燒寮山,位於台北
縣石碇鄉、平溪鄉、坪林鄉交界處。過去原住民曾稱景美溪為霧裡薛溪。在台灣北部早期發展歷史中,先民可從基隆搭船,沿著新店溪一路轉進景美溪與石碇鄉鄉民進行茶、煤、染料等交易。景美溪為跨台北市及台北縣之河川,發源於台北縣境內之永定溪南勢坑流經台北縣之石碇鄉、深坑鄉、新店市、台北市之文山區等,於台北市萬盛與新店溪會合出口,主流全長28.1公里,流域面積114.95平方公里,是新店溪三大支流之一位,與河岸兩旁的開墾和發展息息相關,直到今天景美溪仍影響著當地居民的生活。沿著景美溪流域,上、中、下游分別臨著華梵、東南、政大、世新四所大學,石碇、木柵、大誠、景文、東山、景美、滬江等七所高中職校,同時也從文山區的老泉、指南、萬興、博嘉、樟林、木新、木柵、華興試院、景行、景美、景慶、景仁、萬祥、萬隆、萬年、萬和十餘個裡庇鄰
文山區
位於台北盆地之南,瀕臨新店、深坑之下游,三面環山,在東邊山坡地帶,部分闢為茶園、果園、竹林外,大部份為林地,景美溪貫穿該區西流,下游與新店溪匯合,依山面溪,溝壑縱橫,小型商業均自然集中發展在景美溪沿岸的中央狹長盆地,有平疇山岡、森林、廟剎,風景秀美。
開發歷史
霧裡薛溪是泰雅族稱呼景美溪的名字,海拔52公尺的鯉魚山,山腳下就是景美溪。史料記載在清代雍正、乾隆年
間,於溪流兩岸拓墾的漢先民曾在山麓修築霧裡薛圳,引水灌溉景美至公館街山麓到昔日大安莊一帶,面積達700餘甲。景美是現在的台北市文山區所在的區域中最早為漢人所開發的地方。其西南兩面分別臨新店與景美二溪,可謂享盡水源之便,此外北側原是較早開發的大加蚋堡,開墾的漢移民沿新店溪上溯至此,發現肥沃的平原與林地礦產,同時擁有地理位置之便與資源豐富之利,於是不斷來台尋找耕地的開墾戶自北漸往南移,以景美作為文山區的第一站。
溪仔口
一七二九年(雍正七年),粵人有廖、簡、岳三姓家族率眾開墾現蟾蜍山地帶,建立林口莊(現公館一帶),一
溪仔口的舶船功能在淤淺之後,由今景美橋東側景美街口的「渡船頭」所代替,景美街自此興起,延續溪仔口的商業盛況,各地商人沿溪至此採購物品回到居所販售,景美街於是成為文山區的貨物批發中心。然而文明開發史總是一起一落更迭交替的,景美街因水陸便利的優勢被取代而沒落。宣統年間,地方建設漸興,使得較快速的陸路交通替代了水運,新店到景美間有水泥橋跨越其間,景美到木柵的道路也拓寬便於往來,商販可以直接來往兩地採購,這么一來原本居於貨物轉運中心的景美便失去其功能,又因方便到達的因素使得木柵開始繁榮,景美則暫時進入低潮期,直至一九二一年(日大正十年)日本人在此鋪設鐵路,起至萬華終於新店,這條鐵路的興起再次讓景美重回轉運中心的盛況。
早期發展的城鎮
淡水
八里
新莊
大稻埕
艋舺
烏來
景美
木柵
板橋
中、永和
旅遊資源
濱河腳踏車道
景美溪介於木柵動物園至景美女中的區段,是另一處短而美的河濱踏騎路徑,相較於復興橋至雙溪橋間的雙溪,
右岸河濱設有籃球場、一座跨越萬芳抽水站排水道的紅色跨橋,堤內則是木柵捷運線的木柵站,提供遊人另一處補充飲食或延伸去處的出口。 喜愛短小輕快者,上述左右兩岸銜接踏騎便已足夠;若要騎遠一點,右岸穿越道南橋下往下游騎去,可一路前往恆光橋,籃球場上是鄰近住戶的健身場所,孩子們也玩得不亦樂乎,對岸則是政大學生打籃球、慢速壘球與堤頂慢跑的活躍身影,與河灘地上的鷺鷥群,形成動靜對比的生動畫面。 右岸堤頂步道是另一個宜人的路徑選項,從道南橋頭開始,便是小葉欖仁樹成排的綠蔭美景,花台、座椅與新設的拱形涼亭,營造出美觀宜人的帶狀休憩空間,其間設有多處越堤台階,方便遊人、居民進行濱河的親水休閒。堤頂道也經常看見腳踏車騎士悠哉慢騎,可通行經過恆光橋至一公里半以外的一壽橋。 牽車越過一壽橋至彼岸,堤頂道可踏騎回到恆光橋,喜愛爬坡喘氣健身的車友,另可踏騎老泉街往山路挑戰,或小爬一段上坡進入政大校區,遊逛堤道或校園後,再從道南橋返回木柵動物園的起始點。
仙公廟
仙公廟的指南宮,建基啟教於公元1890〈清光緒16〉年,奉祀的主神孚佑帝君呂純陽祖師,也就是民間信仰中被奉為八仙之一的呂洞賓。指南宮的全部廟宇,都是宮殿式設計建造,,巍峨壯觀,頗具中國傳統的建築藝術風格。現有殿宇的羅列布置狀況是:
〈一〉孚佑帝君大殿:亦稱本殿,以道教為主體,是指南宮祈福消災、廣化眾生的功德道場。
〈二〉凌霄寶殿:稱為玉皇殿,也是以道教為主體;其一至三層是中華道教學院,四層為三清殿;五、六層是三官殿。
〈三〉大雄寶殿:亦稱佛祖殿,以佛教為中心。殿中所奉祀的那尊釋迦牟尼佛像,是由九種金屬和鑄而成、泰國政府贈送的。
〈四〉大成殿:亦稱孔廟,供奉大成至聖先師孔子,並分祀亞聖孟子集宗聖曾子。
台灣著名溪流一覽
簡介:台灣本島的分水嶺(中央山脈與雪山山脈)主要偏東,故河流東短西長。又因南部的冬夏雨量較為不平均,故南部在冬季時經常因降雨量過少造成枯水期,常形成“野溪”,不適合航行。一般而言,具有下列特徵:河身短、坡度大、水流急,最長的濁水溪長僅186公里,而坡度則達四十六分之一。本期任務我們一起來了解下台灣的著名河流、溪流的情況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