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信息
出版社: 科學出版社; 第2版 (2007年1月1日)
叢書名: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
平裝: 406頁
開本: 16
ISBN: 9787030192721
條形碼: 9787030192721
尺寸: 25.6 x 18.4 x 2.2 cm
重量: 662 g
作者簡介
張志東,男,1963年生,湖北省蘄春縣人,研究生文化,現任湖北蘄春縣委組織部副部長兼縣委人才辦主任。?從事文學創作二十餘年,在省級以上報刊發表散文、詩歌、文學評論50餘萬字。多篇作品被選入文集、教材和獲得國家及省級創作獎。
內容簡介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大學物理實驗》根據新實驗教學理念、構建了分層次、模組化、組合式的物理實驗教學內容新體系;並將實驗的“開放與設計性”貫穿“4個層次”(基礎性,提高性,綜合性、套用性、設計性,研究創新性)的實驗內容始終。注重自主學習與創新訓練。
內容主要包括:物理實驗的理論、緒論,力學、熱學、聲學、光學、電學、電磁學實驗,近代物理實驗,與上述有關的設計實驗、綜合套用實驗、研究與創新訓練實驗,計算機物理套用實驗等。常用儀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思考題、探索研究問題,各種有關的附錄等。
目錄
第二版前言
第一版前言
第一篇 實驗理論與基礎知識
第一章 緒論
1.1 大學物理實驗的地位、作用、目的和任務
1.2 大學物理實驗教學體系和基本要求
1.3 大學物理實驗教學主要環節與基本規則
1.4 小結:怎樣學好大學物理實驗、實驗室主要規則
第二章 誤差與數據處理基礎知識
2.1 測量與誤差的基本概念
2.2 系統誤差的理論分析和處理
2.3 隨機誤差的理論分析和處理
2.4 測量結果與不確定度的評定
2.5 有效數字的記錄及其運算
2.6 實驗數據處理基本方法和結果表示
2.7 計算器統計功能及平均值和標準偏差計算方法
第三章 測量方法與儀器調整原則和技術
3.1 實驗的基本測量方法和技術
3.2 儀器調整的基本原則
3.3 物理實驗常用儀器
第二篇 基礎性、提高性、綜合性、套用性實驗
第四章 力學與熱學實驗
實驗1 力學基本測量——長度、質量和物理密度的測定
實驗2 用自由落體儀測定重力加速度
實驗3 用三線擺測物體的轉動慣量
實驗4 扭擺法測定物體轉動慣量
實驗5 氣墊導軌上滑塊的碰撞——動量守恆定律的驗證
實驗6 氣墊導軌上滑塊的簡諧振動
實驗7 弦振動的研究
實驗8 光槓桿鏡尺法測定鋼絲的楊氏彈性模量——微小長度變化的測量
實驗9 用拉脫法測液體表面張力係數——微小力的測定
實驗10 用落球法測液體的黏滯係數
實驗11 空氣比熱容比的測定
實驗12 穩態法測量不良導體導熱係數
第五章 電磁學實驗
實驗13 電學基本測量——測繪線性電阻和非線性電阻的伏安特性曲線
實驗14 黑盒子實驗
實驗15 直流單臂電橋(惠斯通電橋)測電阻
實驗16 用雙臂電橋(開爾文電橋)測小電阻及溫度係數
實驗17 用電勢差計測量電動勢
實驗18 溫差熱電偶的定標
實驗19 靈敏電流計基本特性研究
實驗20 用模擬法測繪靜電場
實驗21 示波器的使用
實驗22 用示波器觀測二極體伏安特性曲線
實驗23 用霍爾元件測量磁場
實驗24 用感應法測量磁場
實驗25 霍爾效應法測螺線管磁場
實驗26 電磁感應法測磁場原理
實驗27 鐵磁材料的磁化曲線和磁滯回線的測繪
實驗28 感測器套用
實驗29 電容器的充放電
實驗30 用衝擊電流計測電容和高阻
第六章 光學實驗
實驗31 光學基本實驗(一)——薄透鏡焦距的測定
實驗32 光學基本實驗(二)——組裝顯微鏡、望遠鏡、幻燈機及放大倍數測量
實驗33 分光儀的調節和使用
實驗34 用分光儀測定三稜鏡頂角
實驗35 用分光儀測量綠光最小偏向角和折射率
實驗36 光的干涉實驗(一)——薄膜干涉(牛頓環)
實驗37 光的於涉實驗(二)——劈尖干涉
實驗38 光的干涉實驗(三)——雙稜鏡干涉實驗
實驗39 光柵的衍射(一)——光柵常數測定及特性研究
實驗40 光的衍射實驗(二)——光波波長的測量
實驗41 光的衍射實驗(三)——單縫衍射的光強分布
實驗42 光偏振及其套用
第七章 近代物理與信息處理綜合性、套用性實驗
實驗43 邁克耳孫干涉儀的調節與使用
實驗44 微波干涉和布拉格衍射
實驗45 密立根油滴儀測電子電量
實驗46 夫蘭克—赫茲實驗
實驗47 氫原子光譜及里德伯常量的測定
實驗48 全息照相
實驗49 光信息的調製與解調實驗
實驗50 蓋革一彌勒計數器和核衰變的統計規律
實驗51 用超聲光柵測定液體中的聲速
實驗52 聲學實驗(一)——聲速測量
實驗53 聲學實驗(二)——建築聲學技術的套用
實驗54 光電效應和普朗克常量的測量
第三篇 設計性、研究性、創新性實驗
設計性、研究性、創新性實驗概述
第八章 力學實驗
實驗55 設計用單擺測重力加速度
實驗56 設計測定輕質固體密度
實驗57 設計測定液體密度
實驗58 設計用光槓桿測定固定的線脹係數
實驗59 設計用焦利秤測彈簧的有效質量
實驗60 設計測定偏心輪繞定軸的轉動慣量
實驗61 設計用氣墊導軌測量滑塊的運動
實驗62 設計用氣墊法測定物體的轉動慣量
實驗63 碰撞打靶
實驗64 樂器(吉他)弦振動的研究
實驗65 金屬線脹係數的測量
第九章 熱學實驗
實驗66 設計測量不良導體的導熱係數
實驗67 設計測定氣體比熱容比CP/CV
實驗68 電子溫度計的組裝
第十章 電學、電磁學實驗
實驗69 自組惠斯通電橋測電阻
實驗70 設計用伏安法測電阻(採用補償測量)
實驗71 電錶內阻測量設計
實驗72 電容的測量設計
實驗73 變阻器制流特性和分壓特性套用設計
實驗74 設計用電勢差計測電阻
實驗75 設計用電勢差計校準毫安表並測內阻
實驗76 設計用線式電勢差計校正伏特表
實驗77 設計電錶的改裝與校準
實驗78 萬用表組裝設計
實驗79 設計用電流場模擬靜電場
實驗80 設計用衝擊法測地磁場強度
實驗81 設計用衝擊法測螺線管磁場
實驗82 霍爾效應及霍爾元件基本參數的測量
實驗83 設計用霍爾開關測量彈簧的勁度係數
實驗84 雙蹤示波器的套用設計
第十一章 光學實驗
實驗85 設計用分光計測定液體折射率
實驗86 雙稜鏡干涉實驗的深入研究
實驗87 阿貝折射儀的原理和套用設計
實驗88 用平行光法測透鏡焦距
實驗89 光電效應的研究
實驗90 暗室技術一一黑白照片的沖洗、印製與放大
第十二章 感測器技術套用與設計實驗
實驗91 壓力感測器特性及套用設計
實驗92 電阻應變式感測器的特性研究及套用
實驗93 電子稱的設計原理研究——壓力感測器的套用
實驗94 非平衡電橋及熱敏電阻溫度計
實驗95 PN結溫度感測器測溫設計
實驗96 溫度感測器的特性及套用設計
實驗97 光電感測器特性及套用設計
實驗98 矽光電池特性研究與套用設計
實驗99 霍爾開關(感測器)的特性及套用設計
實驗100 霍爾位置感測器與彎曲法測量楊氏模量
實驗101 磁阻感測器與地磁場測量
實驗102 超音波技術套用設計
第十三章 近代物理與信息處理實驗
實驗103 弦駐波法測量交流電頻率的裝置
實驗104 自組邁克耳孫干涉儀測量某種單色光波長
實驗105 玻爾共振實驗
實驗106 全息光柵的製作與檢驗
第十四章 計算機在物理量測量中的套用探索簡介
14.1 非電量電測技術套用簡介
14.2 感測器和實驗數據採集裝置簡介
14.3 計算機在物理測量中的套用探索提示
14.4 計算機模擬仿真技術簡介
14.5 計算機模擬仿真物理實驗簡介
14.6 計算機數值模擬與數據處理實驗
參考文獻
附錄 物理學常用數表
附錄1 基本物理常數
附錄2 物質的密度
附錄3 我國部分城市的重力加速度
附錄4 海平面上不同緯度的重力加速度
附錄5 20℃時某些金屬的楊氏彈性模量
附錄6 某些物質中的聲速
附錄7 20℃時與空氣接觸的液體表面張力係數
附錄8 不同溫度下與空氣接觸的水的表面張力係數
附錄9 液體的黏度(黏滯係數77)
附錄10 金屬和合金的電阻率及其溫度係數
附錄11 物質的折射率
附錄12 部分固體和液體的比熱容
附錄13 國際單位制
附錄14 常用光源的譜線波長
附錄15 物理實驗中常見的儀器誤差限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