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古建築,位於普寧故城洪陽鎮西村。傳說置縣之初,未建縣衙,必先建學宮。學宮是供奉文聖孔子像的地方。建有學宮,是該地教育發達、人文昌盛的象徵。
歷史特點
學宮前臨小溪(城內河),後依山丘(後山)。始建於明·萬曆三年(1575),清康熙六十年(1721)重建,歷經已430多年。主體建築依縱軸線排列有照壁、欞星門、泮池、大成殿、崇正祠等。建築面積2262 平方米,大成殿高出庭院0.7 米,歇山頂,石雕圍欄,梭形石柱,抬梁與穿斗混合式木構梁架,建築風格呈莊重、古樸、大方。主殿大成殿供奉孔子塑像,四周石欄桿石壁刻有“八仙過海”圖像,畫面栩栩如生。主殿壁面有岳飛題匾“太和元氣”。進門西側有歷數百載之“梧桐樹”,右側有一“魏忠賢生祠”,刻一魏忠賢石像,明權閹魏忠賢死後,人神共憤,生祠里石像被搬走,而生祠還在,為當今所罕見;還有古井“龍珠甘泉”。學宮後山有——“惠風亭”,是1925年5月,國民革命軍第一次東征勝利後,潮梅地區共青團第一支部的誕生地。
普寧學宮沿用至清末。民國後,學宮作學校校舍,民國九年(1920),設為縣立第一中學。抗戰期間,普寧一中遷往雨堂村,學宮改設為鄉鎮保甲長訓練所。抗戰勝利後,仍為普寧一中校舍。現為洪陽聯中校舍。1961年公布為普寧縣文物保護單位,現為普寧市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