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合苗族鄉

普合苗族鄉

普合苗族鄉地處西林縣中部,距縣城15公里,東邊與那勞鄉相連,西與縣城所在地八達鎮接壤,南靠西平鄉、北與隆林縣的蛇場鄉和德峨鄉毗鄰,鄉政府駐地為普合村普馱屯。全鄉轄7個村民委,46個自然屯,58個村民小組,共有2066戶,總人口9550人,居住著苗、壯、瑤、彝、漢、仡佬等6個民族,是西林縣民族雜居最多的鄉鎮之一。普合苗族鄉總面積177.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為20163畝,園地601.5畝,牧草地28372畝,全鄉有林面積863.5畝,森林覆蓋率為70.3%。古家寨後山為最高峰,海拔1495米。主要的景觀有銅棺材遺址、八行水岩洞、岩臘的壩鎖弄、三棵樹百墓場等。西林縣城至百色二級油路過境,1999年至2000年進行公路大會戰,全鄉新建改建公路29條,長93.8公里,各村均通公路。

基本信息

簡介

(圖)普合苗族鄉普合苗族鄉民眾

普合苗族鄉位於縣境中部,是1984年從八達境分出建立的。它東連那勞多,南接西平鄉,西連八達鎮,北鄰隆林各族自治縣。
鄉政府駐普馱村,距縣城11公里。轄普合、者底、大河、平安、文雅、岩臘六個村公所,其中苗族占45.599%,壯族占43.4%,瑤族占4.44%,漢族占3.7%,其他民族占2.87%。
全鄉面積188.07平方公里。北部有部分石山,其餘是上山。有耕地面積92公頃。森林面積87866公頃。馱娘江沿岸光照充足,以種植水稻和養水牛為主,北部石山地帶以種植玉米和

(圖)普合苗族鄉普合苗族鄉

養黃牛、馬、羊為主,農副產品有牛、馬、松、杉等,有普馱圩一處。
普馱村為西林縣文明古村之一,普馱銅棺、銅鼓就是在普馱屯出土的。三棵樹百墓場、壩鎖、岩臘古人類遺址、八行水源岩都在鄉境內。

地理位置

(圖)普合苗族鄉 普合苗族鄉在中國的位置
(圖)普合苗族鄉 普合苗族鄉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內位置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10033
5212
4821
家庭戶戶數 2350
家庭戶總人口(總) 9994
家庭戶男 5187
家庭戶女 4807
0-14歲(總) 2870
0-14歲男 1465
0-14歲女 1405
15-64歲(總) 6746
15-64歲男 3570
15-64歲女 3176
65歲及以上(總) 417
65歲及以上男 177
65歲及以上女 240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9334

特色農產品

水稻,水牛,玉米,黃牛

下轄村

者底村平安村 文雅村大河村
岩臘村 新豐村 普合村

教育機構

西林縣普合苗族鄉中心校

基礎設施

全鄉有初級中學1所,教師24人,在校生212人,小教學點16個,教師90人,在校生1109人。有衛生院1所,職工8人,其中技術人員6人,其他人員2人,同時各村有均醫療點,並配有村醫。

民族風格

普合苗族鄉圩期為5天一圩,每逢圩日,趕集的民眾上千人;民族風格有苗族的跳坡節、彝族的火把節、瑤族的盤王節、壯族的鬼節(農曆七月十四)等。

技能培訓

2008年12月,西林縣普合苗族鄉舉辦了一期殘疾人農業技術培訓班,針對當前殘疾朋友急需的無公害蔬菜種植及田間管理技術、油葵種植技術、沙糖桔果園管理技術等農業農村實用技術進行培訓。來自全鄉7個村的100名殘疾人及其親屬參加了培訓。

考古發現

(圖)普合苗族鄉銅鼓

銅棺墓:1968年12月15日,在修建西林至田林公路時,於普合苗族鄉普馱屯北側發掘出了一具銅棺。出土的銅棺原在地下1.5米,棺長2米,寬0.66米,高0.68米,棺壁厚1.2到2厘米,淨重約400公斤。銅棺表面印有雲雷花紋,顯示人物活動場面。棺板上還鑲嵌銅鋪首、銅面具等飾物。棺內有玉管、玉環、瑪瑙串珠等陪葬品及骨骸、炭屑等。陪葬品製作精美,顯然出自工藝熟練的青銅製作作坊。

銅鼓銅鼓墓:1972年7月,在距離發現銅棺地點20米處,又發掘出了一座銅鼓墓。經過專家確定,普合苗族鄉發掘出的銅棺和銅鼓,其下葬時間為西漢前期。而此時正與《漢書》中記載的“句町古國”同期。在普馱銅鼓葬中出土的4件銅坐俑,頭上戴有帽子,身上穿有衣裳,腳上穿有鞋;1件銅騎俑,馬有鞍,騎士穿袍,這些反映當時家庭已有紡紗織布,縫製衣裳。銅鼓葬還出土了玉環5件、瑪瑙環2件、玉管100餘件,以及瑪瑙串珠、綠松石珠和金絲等。文物專家對墓葬中出土的銅俑、玉璧等200多件隨葬器物進行進一步分析得出結論:此兩處墓葬主人應該為句町古國的首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