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晉文公伐原,與士期七日,七日而原不下,命去之。謀士言曰:“原將下矣,師吏請待之。”公曰:“信國之寶也,得原失寶,吾不為也。”遂去之。明年復伐之,與士期必得原,然後返,原人聞之,乃下。衛人聞之,以文公之信為至矣,乃歸文公。故曰“次原得衛者”,此之謂也。文公非不欲得原也,以不信得原,勿若不得也。必誠信以得之,歸之者非獨衛也。文公可謂知求欲矣。凡人主必信信而又信誰人不親非信則百事不滿也故信之為功大矣。
譯文
晉文公起兵討伐原國,跟身邊的謀士說七天攻下原,七天沒有攻克原國,便命令士兵班師回朝。有個謀士進言:原國就要被攻克了,請將士官吏等待些時間。
元公答到:誠信,乃立國之寶。得到原國而失去誠信這個寶物,我不能這樣做。於是元公便班師回朝了。第三年又去討伐原國,與身邊的謀士說這次一定會得到原國再回來。衛國人聽到這些,認為文公以誠信為治國,於是歸順文公。
所以說:討伐原國而得到衛國,就是這樣的說法。文公不是不想得到原國,而是不想以失去誠信的代價來得到原國,不能以不誠的方法來得到。一定得以誠信得到,這樣歸順的國家就不止是衛國了。文公可以說是知道自己所想。
凡是做主公的都要以誠信立天下,對人誠信並且對那些不是很親近的人也一樣,不誠信就會讓所有事都不順。所以這次攻下原誠信應該記為首功。
出處
《呂氏春秋》
相關題目
1.與文中“與士期七日”中“期”字意思相同的一項是(2分) ( D )
A.造欽輒盡,期在必醉(《五柳先生傳》)
B.爺公等遇雨,皆已失期(《陳涉世家》)
C.期年之後,雖欲言,無可進者(《鄒忌諷齊王納諫》)
D.與人期行,相委而去(《陳太丘與友期》)
2.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2分)
凡人主必信信而又信誰人不親非信則百事不滿也故信之為功大矣。
凡人主必信/信而又信/誰人不親/非信則百事不滿也/故信之為功大矣
3.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2分)
七日而原不下,命去之。
七天過去了,但是原國還沒有攻下來,(晉文公)命令撤離原國
4.晉文公“攻原得衛”的原因是: (1分)
請求誠信,贏得人和。(信,國之寶也;文公之信為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