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曾中斿父方壺

春秋曾中斿父方壺

曾中斿父方壺於1966年出土於湖北省京山縣蘇家壠,為春秋早期的文物,現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藏品簡介

通高:65.5厘米
口長:22.8厘米
寬:16.5厘米
足長:30.5厘米
寬:23.5厘米
所處時期:春秋早期
出土時間:1966年
出土地點:湖北省京山縣蘇家壠

詳細信息

容酒器。形體高大,長頸,鼓腹,圈足。兩耳作龍首銜環。蓋上有鏤孔的蓮花瓣。蓋沿及器的頸部飾竊曲紋,器物口沿和器腹飾環帶紋,線條流暢。器蓋同銘,各鑄五行十二字,內容記載曾中父用優質青鑄壺。
壺:壺在商代已有,春秋戰國尤其盛行。商代的壺多扁圓,貫耳(耳象筒子),圈足。周代的壺圓形,長頸,大腹,有蓋,獸耳銜環。春秋的壺扁圓,長頸,肩上有二伏獸,有蓋,蓋上常作蓮瓣裝飾;也見到方壺。1923年河南新鄭出土的春秋大壺,圈足下有伏獸,蓋上裝飾蓮瓣,中立一鶴。戰國的壺有圓形、方形、扁形和瓠形等多種形狀。圓形壺到漢代稱為鍾,方形壺則稱為鍅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