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金銀器

春秋戰國金銀器是中國春秋戰國時期製做的金銀器物,也有專指金銀器皿的。

春秋戰國金銀器

正文

中國春秋戰國時期製做的金銀器物,也有專指金銀器皿的。主要發現於東周貴族墓和戰國時期遊牧民的貴族墓中。多數是服飾品,金銀器皿為數不多。重要的發現有河南洛陽金村周墓,湖北隨縣曾侯乙墓,山東臨淄齊墓、曲阜魯墓,浙江紹興 306號墓,河北平山中山靖王墓、易縣燕下都遺址辛莊頭30號墓以及內蒙古杭錦旗阿魯柴登、準格爾旗西溝畔等地的匈奴等族之墓。金箔片色澤鮮艷明亮,包貼在非金銀器物上,既可節約黃金,又能顯示富麗,故使用很多。它不僅存在於大墓中,一般的中型墓也有發現,銀箔片發現較少。
金銀器 中原地區的金銀器,主要發現於洛陽金村周墓。這裡是戰國末周王及其附葬臣屬的墓葬。墓中出土了許多金銀製作的器皿和工藝品,包括嵌玉金帶鉤3件、銀杯 3件、銀盒3件、銀銚2件、銀卮1件、銀人塑像2個。此外,銅器、玉器、車馬器上都有錯金銀、鎏金銀的裝飾,許多漆器上還有金銀飾。金帶鉤作怪獸形,嵌玉透雕虺龍紋,世所罕見。銀人塑像,1件為裸體男像,現存美國,另 1件著衣男像,現存日本。著衣人像高約 9厘米,科頭露髻,窄褲跣足,過去被定為匈奴人,近年有學者改定為華夏族人。銀銚、銀杯上有“左受工,中府”等銘文,證明是周王內府中的珍貴器物。河南輝縣固圍村魏墓出土的 1件包金嵌玉銀帶鉤,鴨頭形玉鉤首,鉤身浮雕有獸首、夔龍、鸚鵡,嵌玉塊和料珠,無鈕,長18.4厘米,製作精緻,屬魏王室珍品。陝西鳳翔高莊10號秦墓出土的金帶鉤1件,山東臨淄郎家莊1號齊墓出土的金帶鉤2件、銀帶鉤8件,鉤身均形體細小,光素,鉤首作馬首形或鴨頭形,同屬春秋晚期,是中國目前已知的時代最早的金銀帶鉤。山東曲阜戰國早期的兩座魯墓出土有銀帶鉤3件,金帶飾12片,金葉2片,銀條籌 1束。其中帶鉤有一件作猿猴攀枝形,猿身貼金,兩目嵌料珠,十分生動;另二件分別作琵琶形和長條形,首尾作獸頭形或鑲嵌綠松石,都是不可多得的精品。金帶飾有圓形和三角形兩種,圓形飾壓印蟠虺紋或鏇渦紋,三角形飾壓印雙鳥雙獸紋,金葉壓印雙鳥紋,從出土跡象看,應是墓主腰帶上的裝飾。
在長江流域,首推湖北隨縣曾侯乙墓出土的黃金器皿(見曾侯乙墓金器),有碗、匕、杯、器蓋,還有金帶鉤。其次是浙江紹興 306號越人貴族墓出土的玉耳金舟。舟身橢圓形,斂口,卷沿,腹微鼓,平底。玉環耳鉚接於器口兩側,器高6厘米,連耳重285克,也是罕見的先秦金器。
在燕趙文化區及其以北的遊牧民族墓中,以內蒙古阿魯柴登和西溝畔出土的金銀器數量最多,工藝水平最高。杭錦旗桃紅巴拉、準格爾旗玉隆太、瓦爾吐溝等地墓以及河北懷來北辛堡的東周時期墓, 也有零星發現。阿魯柴登的金銀器發現於兩座墓中, 共有金器 218 件,重4000餘克;銀器 5件。製法有鑄、壓、錘打和抽絲等工藝,大都以半浮雕的動物形圖案為裝飾。最引人注目的是金冠飾,一套 4件,由鷹形冠飾和虎馬形圖案冠帶所組成。製作精美,非一般金銀器所能比擬。其他如金項圈、金鎖鏈、金耳墜、金串珠以及各式各樣的圓雕動物造型、動物紋飾牌、飾和泡飾都是很有價值的工藝品,而且富有濃厚的草原氣息。內蒙古準格爾旗西溝畔2號墓,出土金飾品 6件,金飾片 30片,共重1359.8克。墓主男性,套金項圈,戴耳墜,腰際左右有虎豕相鬥紋的長方形飾牌,頭左側有鹿紋圓形飾片,腿間有金指套。銀製品有臥馬紋飾片5件,虎頭形帶鉤7件。據推測墓主應是部落酋長或君王。值得注意的是,西溝畔金銀器中有 9件鏨刻有標誌斤兩銖衡制的銘文,反映了這些部落聯盟與中原諸侯國之間的關係。同樣的刻銘也見於河北易縣辛莊頭30號墓出土的20件金飾片上,字型均屬六國古文。金飾片作圓片形和葉片形,有的中有穿孔,有的背有環鈕,有的鑲嵌綠松石,都是服裝上的裝飾物,飾片大多作駱駝紋或其他動物圖案,個別鑄半身人像,人像戴帽有鬚,動物圖案和人像風格均具有鮮明的北方民族色彩。這兩批鏨刻斤兩銖衡制單位的金銀器,時代均屬戰國後期。這時趙國勢力已達到河套地區,這種六國古文的器物,很可能是趙人製作的,專用以銷售或賞賜北方少數民族。此外在河北平山中山王墓中,還發現有不少盜墓劫餘的小件金銀器, 如金戈、嵌金銀帶鉤、銀頭俑燈以及金制、銀制和金銀合制的車馬器。在兩隻殉狗上還發現金銀製作的項圈。原來隨葬的金銀器,當然遠不止這些。
金銀箔 用於包、貼非金銀器的金片、銀片。包金的金片較厚,出土時大多已從器物上脫落,貼金的金片使用塗料貼上,極薄。包金器物均屬小件,如銅貝、銅泡;貼金器物亦以小件為主,但在車馬器、帶鉤、銅劍等較大的器物上也能見到。
金箔片出土較多。曾侯乙墓發現尚未包貼的金箔達940 片,蔡侯墓發現的各種金箔片也有數十片之多。河南洛陽金村周墓、輝縣琉璃閣魏墓、陝縣後川2040號墓、固始侯古堆 1號墓,山西長治分水嶺、侯馬上馬村晉墓,山東臨淄郎家莊1號齊墓,河北懷來北辛堡1號墓出土的銅貝、銅泡和部分車馬器飾件,大多使用金箔包貼。金村出土的嵌玉包金帶鉤、輝縣琉璃閣60號墓出土的象牙鞘包金劍、西溝畔匈奴墓墓主佩帶的包金鞘劍和放在腿側的包金礪石,是這個時期的重要包金器。此外,包貼銀箔片的器物也有少量發現,如輝縣固圍村魏墓出土的鏤花銀片、銀泡等。
參考書目
 田廣金、郭素新:《鄂爾多斯式青銅器》,文物出版社,北京,1986。
 李學勤:《東周與秦代文明》,文物出版社,北京,1984。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