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分紀

《春秋分紀》九十卷。宋·程公說撰。 明代以後,傳本罕見,故朱彝尊《經義考》注其未見。今本有《四庫全書》本傳世。

作者簡介

宋·程公說撰。公說字伯剛,號克齋,四川眉山人,積學苦志,年二十五即登進士第,官邛州教授。值吳曦以蜀叛,毀車服抱經逃歸,奉父人山,悒悒而終,年僅三十七歲,著述較多,有《左氏始終》、《左氏通例》、《左氏比事》諸書,尚有詩古文辭及語錄士訓等書,今多已不存。公說一生刻意研求左氏之學,避亂以後,奉父入匿安固山中,專修有關著作,始成即卒,故此書由其弟公許於淳□三年(1243)刊行於世。

內容評介

《春秋分紀》九十卷。全書共包括:《年表》九卷,《世譜》七卷,《名譜》二卷,《書》二十六卷,《周天王事》二卷,《魯事》六卷,《大國世本》二十六卷,《次國》二卷,《小國》七卷,附錄三卷。《年表》首冠周及列國,而後夫人以下與執事之卿皆各為一篇;《世譜》則王族、公族以及諸臣每國為一篇,魯國則專增以婦人名、孔子弟子名,燕國則有錄無書;《名譜》中凡名著於《春秋》者分五類列之,《書》則錄曆法、天文、五行、疆理、禮樂、征伐、職官七門;其《周天王事》、《魯事》、《大國世本》、《次國》、《小國》及《附錄》則各以經傳所載,分而隸之。條理分明,敘述典贍,所采諸儒之說,與公說所附序論,亦皆醇正,堪稱讀《春秋》者之總匯。宋代自孫復以後,疑經廢傳之學風屢盛,多以己意閱釋經文,合者被用;悖者見棄,致使宋代出現了治《春秋》者多,而闡釋該治,評論允當者寡,並屢受後儒所譏的局面;而公說此書卻全無此弊,體例雖獨樹一幟,評論卻絕少武斷之辭,正如《四庫全書總目》所言:“獨能考核舊文,使本末源流,梨然具見,以杜虛辨之口舌。於《春秋》可謂有功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