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傳(胡安國)
〖春秋傳(胡安國)〗三十卷。宋胡安國(1074一1138)撰。安國字康侯,福建崇安人,紹聖進士,曾任太學博士、提舉湖南、成都學事,以不肯附權貴,為蔡京、南仲所惡;高宗即位,官給事中,中書舍人,上《時政論》二十一篇,力陳恢復略,後以反對重用朱勝非去職,為學宗程頤,主要著作尚有《資治通鑑舉要補遺》等。據王應麟《玉海》記載,紹興五年(1135)四月詔,徽猷閣待制胡安國經箍舊臣,令以所著《春秋傳》,纂述成書進入;十年(1140)三月書成,上之,詔獎諭,除寶文閣直學士,賜銀幣。是安國此書,久已屬稿,自奉敕撰進,又覆訂五年而後乃成。
簡介
〖春秋傳(胡安國)〗三十卷。宋胡安國(1074一1138)撰。安國字康侯,福建崇安人,紹聖進士,曾任太學博士、提舉湖南、成都學事,以不肯附權貴,為蔡京、南仲所惡;高宗即位,官給事中,中書舍人,上《時政論》二十一篇,力陳恢復略,後以反對重用朱勝非去職,為學宗程頤,主要著作尚有《資治通鑑舉要補遺》等。據王應麟《玉海》記載,紹興五年(1135)四月詔,徽猷閣待制胡安國經箍舊臣,令以所著《春秋傳》,纂述成書進入;十年(1140)三月書成,上之,詔獎諭,除寶文閣直學士,賜銀幣。是安國此書,久已屬稿,自奉敕撰進,又覆訂五年而後乃成。此書作於宋室南渡之際,完成並表進於南渡之後,安國感激時事,往往借《春秋》以寓意,並進爾托諷時事。胡氏自謂著書之目的在於“尊君父,討亂賊,辟邪說,正人心,用夏變夷,大法略具”。由於安國的主要目的在於借史事寄寓愛國感情,故其論不盡合於經旨,《朱子語錄》謂“胡氏《春秋傳》,有牽強處,然議論有開合精神”。此論被《四庫全書總目》稱作“千古之定評也”。書成以後,除深為當世所重外,亦對後世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入元,被奉為科學官方定本;明初定科學之制,要求士子宗法程頤、朱熹,但因程氏《春秋傳》僅具二卷,缺略太甚,朱子亦無成書,以安國學出於程子,遂用安國之書為定本,逐漸發展到棄經不讀,惟以此書為準的地步。在宋儒的諸多《春秋》學著作中,此書地位最為顯赫,影響了幾百年的《春秋》學研究。傳本較多,宋刊本今較罕見,明代有湖廣兩地刻本,崇道堂刻本,明正統十二年(1447)刊《六經》本,內府刊《六經》本等,清有《四庫全書》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