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易漢文,名文炳,1911年2月11日生於湖北省大悟縣唐店易家灣一戶佃農家庭。他5歲喪父,母親帶著他兄弟六人和一個姐姐艱難度日。一家八口租種顏家地主兩擔多田,租餵一頭耕牛,條件是除交租外,還為顏家照看一片墳場。如果在正常年景,家人無病無災,日子勉強過得去。
易漢文7歲跟母親種地,10歲時就學會了各種農活。12歲開始用母親和自己辛勤勞動積攢的錢作學費,讀了三年私塾。他成績優異,寫得一手好字。因交不起學費,他輟學在家種田,但還利用上“夜校”的機會學文化,成為村里為數不多的“文化人”。人們稱他“小秀才”。
1927年,一場飛來的橫禍給易家帶來了災難︰耕牛得病死了,顏家墳場的一棵樹被一個姓石的大地主砍伐了。顏家惹不起那家地主;便拿易漢文家出氣。奪佃不算,還硬逼著易家賠牛賠樹,整得他們赤貧如洗。老二體弱,經不起這沉重的打擊,連氣帶病,不久去世了;為生計所迫,老三隻好到宣化店給人做飯;老五到漢口給人種菜。輟學回家的易漢文被家鄉一位頗具盛名的唱道先生收為學徒,並且很快成為他的得意門生。地主的殘酷剝削和壓迫,給易漢文幼小的心靈留下了創傷,也播下了階級仇恨的種子。
1927年黃麻起義的槍聲喚醒了大別山區的農民。1929年,鄭新民等共產黨人領導的宣化店農民起義爆發,建立起羅南革命根據地。易家灣時屬羅山縣管轄,共產黨員黃慶如受黨的派遣來此發展黨的組織,組建農民武裝。易家弟兄積極回響,很快成為當地農民運動的骨幹,除了已去世的老二和外出謀生的老三、老五外,年已18歲的易漢文,在母親的支持下,同大哥和六弟一起,參加了鄭新民領導的宣化店農民起義。易漢文由於革命意志堅定,身體好,又識字,很快被編入羅山獨立團;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1年春,參加了著名的雙橋鎮戰鬥。
雙橋鎮大捷後,易漢文參加紅軍,編入紅四軍十二師三十四團,相繼任班長、排長、連政治指導員。由於他能文能武,深得徐向前等領導人的讚賞。
人物事跡
1932年10月,紅四方面軍西征,他隨部隊經鄂西北,於1932年12月進入四川。紅四方面軍入川後,勢如破竹,從1932年底至1933年2月底,僅兩個月的時間就占領了南江、通江、巴中三縣的大部分地區,並立即在這些地方進行創建根據地的各項工作。當時南、通、巴地區黨組織的力量十分薄弱,要在這裡迅速建立根據地,不能不首先依靠紅軍分兵發動民眾。這樣,紅四方面軍在執行戰鬥任務的同時,就必須擔負起宣傳民眾,組織民眾,武裝民眾,建立革命政權和地方黨組織的任務。於是,他們從部隊中選調了數千名工作積極、有民眾工作經驗的幹部、戰士,組成工作隊,分頭深入農村,發動民眾。易漢文所在的十二師負責巴中以南地區。廣大農民在部隊的支持和工作隊的領導下,紛紛起來懲辦土豪劣紳,沒收地主財物,開倉分糧。一些兵痞流氓和地主豪紳逃進山里,勾結土匪,對抗紅軍,殘害民眾。為鞏固新開闢的根據地,紅軍決定依靠民眾,消滅土匪。
當時紅十二師駐紮的營山附近有一個叫尖山子的寨子,活動著一支十分猖獗的土匪武裝,不僅經常襲擾地方臨時革命政權,威脅靠攏紅軍的民眾,而且殺害紅軍派出的工作隊員。此惡不除,民眾難以發動,開闢根據地的工作無法進行。師部把懲治這批土匪的任務交給了易漢文。
易漢文接受任務後,考慮到部隊當時作戰頻繁,工作頭緒多,人員較緊缺,他只挑選了師特務隊100餘名戰士,組成一支突擊隊,便滿懷信心地出發了。
這天,他們隱蔽地接近了目標,只見這個盤踞著上千土匪的巢穴,寨牆高築,戒備森嚴,望樓上神氣十足的匪徒,持槍握刀,張牙舞爪。望著這些不可一世的傢伙,易漢文恨得咬牙切齒,立即果斷地下達了進攻的命令。可是,突擊隊中多是沒有作戰經驗的新戰士,見這陣勢,有些緊張,因而動作緩慢,貽誤了戰機,致使第一次衝鋒失利。面對此情,易漢文沒有慌張,及時調整部署,採用“軍事打擊與政治互解相結合”,“攻心與攻寨”並舉的戰術,他一面鼓勵戰士不要被敵人的氣勢所嚇倒,勇敢衝殺,不怕犧牲;一面讓人反覆向敵人喊話,指明他們已被包圍的處境和紅軍優待俘虜的政策,號召窮人別再為地主老財賣命。經過努力,“政治攻心”果然奏效,敵陣開始鬆動,有的還在探頭探腦地向外窺視。易漢文抓住這有利戰機,適時地下達了第二次進攻的命令。急不可耐的突擊隊員一聽到命令,如猛虎撲向敵人,其勢銳不可擋,沒容愚蠢的敵人組織反抗,指揮陣地已被紅軍搗毀。土匪們紛紛丟下武器,喊叫著逃命,寨子裡一片狼籍。這一仗斃、傷土匪500餘人,繳獲一批戰利品,作惡鄉里多年的反動武裝被徹底擊潰,為駐地民眾除了一害,也為部隊在當地開展工作掃除了障礙。
1933年初,易漢文任紅十二師三十五團政治委員。1933年6月底,他率部參加了反四川軍閥田頌堯的三路圍攻。反三路圍攻勝利後,紅四方面軍將入川的四個師擴編為四個軍。以紅十二師為基礎擴編為第九軍,易漢文任二十五師七十三團政治委員。1934年在反劉湘六路圍攻的戰鬥中,易漢文帶領部隊攻打敵據點紅岩山。他身先士卒,衝鋒在前,不幸中彈負傷,送進醫院。傷愈後,調任紅二十七師政治委員,後率部參加長征。
1935年9月,張國燾違抗中央北上抗日的決定,紅四方面軍被迫南下,再次爬雪山過草地。易漢文率紅二十七師擔任後衛,克服一切困難,一路與敵浴血奮戰,並救護掉隊的傷病員。
1936年初,紅四方面軍占領西康的的道孚、爐霍、甘孜後,對部隊進行整編,紅九軍的兩個師改編為四個師。易漢文調任教導師政治委員。1936年8月,紅三十軍八十九師政委曾廣泰到紅軍大學學習,易漢文接任八十九師政委。10月上旬,紅軍一、二、四三個方面軍在甘肅會寧地區勝利會師。下旬,為執行“打通蘇聯,首先造成西北抗日局面,逼蔣抗日”的寧夏戰役計畫,紅三十軍、九軍和五軍相繼渡過黃河。後因戰局變動,寧夏戰役計畫未能實施。1936年11月上旬,中央正式命令過河部隊組成西路軍,易漢文復調任西路軍第九軍二十七師政委。
1936年11月10日拂曉,九軍由景泰進入古浪縣境的乾柴窪。此地是個四面高山,中間低洼,易攻難守的村子。紅二十七師政委易漢文、師長陳家柱隨同軍政委陳海松、軍長孫玉清察看了地形,遂在村東的娘娘廟嶺、山城溝梁等制高點修築工事,布置防線,阻擊馬家軍。
時任國民黨馬步芳第三軍總指揮的馬元海,得知紅軍西進後,即率領四個旅及兩個團的兵力尾追而來,在乾柴窪的山城山等處向紅九軍發起攻擊。此時,蔣介石也調蘭州空軍的三架轟炸機前來助威。馬元海打仗,經常採用“犛牛陣”的人海戰術。他指揮人馬拚死進攻,霎時間民團在前,兵丁在後,殺得天昏地暗,飛沙走石。紅二十七師在娘娘廟嶺,二十五師在古城子灘等地堅守還擊。戰鬥整整打了一天,敵人未能前進一步。
1936年11月11日,馬元海組織人馬再次進攻。易漢文的紅二十七師與敵馬彪騎兵旅和韓起祿旅拼搏血戰。馬家軍倚仗人多勢眾,紅二十七師憑藉有利地形,一攻一守,戰鬥極為慘烈。至中午,紅二十七師陣地失控,雖經白刃格鬥,還是被馬家軍壓回村內。敵人繼續向村中俯衝,壓向軍部。此時,易漢文兩眼血紅,揮舞手中大刀,高喊︰“同志們,為保衛紅總部,回頭衝殺啊!”殺向馬家軍。戰士們見師政委已沖入敵陣,也跟著一涌而上。同時,紅二十五師師長王海青亦率隊迂迴到敵後,發起了衝鋒,敵人在紅二十七師和紅二十五師的夾擊下,陣腳大亂,紛紛潰散,先頭部隊和殿後部隊互相踐踏,死傷枕藉。
是夜,紅九軍撤離乾柴窪,易漢文率二十七師作後衛,掩護軍部和二十五師向橫樑山轉進。馬元海部亦西進尾追紅軍。馬元海企圖一舉消滅紅軍,乃催促各部連夜向紅軍發起攻擊。紅軍憑藉有利地形和夜戰經驗,迅速出擊,把馬家軍殺得暈頭轉向,潰不成軍,馬元海也同他的指揮部失去了聯絡。到了半夜,他的部下才在一個山谷里找到了他。
1936年11月12日,馬元海又組織兵丁和民團搖旗吶喊,或30人一群,或50人為一隊,與紅軍激戰。中午,其部旅長韓起祿被紅軍擊傷落馬,副官長馬三彪被擊斃。一時間,馬家軍中“堵不住,打不退”的呼聲四起,不顧馬元海的嚴令,紛紛潰逃,連馬元海也被潰軍捲走。當他再次組織人馬向橫樑山反撲時,方知紅軍已撤離向古浪城前進。
1936年11月13日晚,易漢文隨軍政委陳海松率領紅二十七師八十一團為先頭部隊襲擊古浪縣城,將敵守城部隊第一○○師五九五團擊潰,其團長馬華榮被擊傷。1936年11月15日,紅九軍全部進入古浪城。
古浪城為河西走廊要衝,地勢險要,古稱虎狼關,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南北臨山,東沿紅涼山,西為平川。由東向西進入古浪城,只有一條“馬不並騎”車不同軌”的狹窄通道。該城地勢低洼,且因旱年發生過地震,城牆大部分坍塌,易攻難守。
被蔣介石任命為第二防區兼第五縱隊司令官的馬步芳接到古浪失守的密電,氣得火冒三丈,急調馬呈祥部、馬全義部星夜馳援,並通令各部︰“不管部隊死傷多少,也要把失地收復!”國民黨蘭州綏靖公署主任兼第一路總司令朱紹良,也坐臥不安。深知古浪不保,蘭州不寧。因此,一邊嚴令馬步芳進攻,一邊急調胡宗南部楊德亮團增援。一時間,惡戰烏雲籠罩在古浪城的上空。
面對強敵,紅九軍的戰鬥部署是︰二十五師在城西南方向布防;二十七師在城東方向防禦,駐守馬家沿和北關一帶,切斷東路之敵和涼州之援敵。
1936年11月16日拂曉,西路軍組建後的第一次決戰——古浪爭奪戰打響了。馬元海集中四個旅和四個民團,傾巢出動,採取步騎混合,民團在前,兵丁在後,飛機助戰的戰術,向紅軍大舉進攻。由於炮火的狂轟和飛機的濫炸,城中一片火海,濃煙滾滾,百姓嚎啕之聲,震撼四野。馬元海利用他騎兵的靈活、進退迅速的優勢,指揮其騎兵部隊,忽而全面進攻,忽而突然集團衝鋒,輾轉奔襲。紅軍各部隊則堅決迎擊,個個以死相拼。子彈打光了,就用刺刀捅,刺刀捅彎了,就同敵人一起扭打。一時血流遍地,屍體橫陳,紅軍殲敵六七百人。
1936牢11月17日,守衛在龍山和西陽山的紅軍指戰員,同敵苦戰半日,終因寡不敵眾,又因增援部隊被敵切斷上不來,幾乎全軍覆沒。兩處高地失守之後,馬元海騎兵穿插到紅二十七師背後,從水關門沖入城內,使紅九軍腹背受敵,情況相當緊急。此時,古浪城內大街小巷,全部成為敵我雙方爭奪的戰場,處處皆有激烈的白刃戰、內搏戰。馬家軍騎著大馬,揮舞著馬刀,在街上橫衝直撞,堵截追殺紅軍。戰鬥越打越激烈,紅軍幾乎都各自為陣,人自為戰,許多重傷員拉響手榴彈與敵同歸於盡。
當馬家軍涌到紅九軍指揮所時,陳海松親率交通大隊的全體人員向敵人沖了過去。他們像一群老虎,揮舞大刀,一陣猛砍,將敵人砍倒了一大片,陣地上血漿遍流。當敵人斷定領頭衝鋒的人是“共軍的大官”時,便蜂擁上來幾十人,向陳海松撲去。紅九軍交通隊也擁上來幾十人同敵人拼殺,掩護陳政委衝出敵人的包圍圈。在拼殺中,軍參謀長陳伯稚犧牲,孫玉清和陳海松也相繼負傷。在這千鈞一髮之際,易漢文和陳家柱率二十七師迂迴到敵人後面,擊潰了敵人的分割部隊,殺開一條血路,從北門、水關門衝進來,前來接應。敵人腹背受擊,陣腳大亂。
戰鬥進入白熱化階段時,“”的一聲尖厲的槍響,子彈從陳海松左臂擦過,在身旁不遠處與敵人拼殺的易漢文應聲倒地,警衛員葉正平急忙上前扶住,只見殷紅的血從易漢文的胸部滲出,很快染紅了上衣。
“易政委,易政委……”葉正平一邊呼喊,一邊扶他坐下,易漢文再沒應聲。
陳海松折轉身問道︰“易政委怎麼啦?”
“他、他……犧牲了!”葉正平硬咽道。陳海松壓抑著悲痛,大刀在手中邊揮舞邊狂叫︰“同志們,為易政委報仇,殺啊!”
仇恨燃起胸中的火焰,紅軍戰士又像潮水般向敵人涌去。這樣,古浪城一戰,紅九軍打了三天,儘管廣大指戰員盡了最大的努力,付出了很大的犧牲,終因敵眾我寡,人地兩生,孤軍奮戰,彈盡糧絕而敗退。
這天深夜,人困馬乏,饑寒交迫,狂風捲起漫天飛沙,扑打在軍長孫玉清、政委陳海松的臉上。他們抹掉了流在臉上的淚水,擦乾了身上的血跡,掩埋了年僅23歲的戰友易漢文的屍體,開始向西路軍總部指定的地域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