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谷北園新筍

昌谷北園新筍

《昌谷北園新筍》是一首詠物詩。從頭至尾寫竹,卻又無處沒有詩人自己的面目精神在。竹的愁顏宛如人的愁顏,竹的哀情也與人的哀情相通。寫竹又似寫人,其旨趣在有意無意之間,撲朔迷離,使人捉摸不定,然而風神高雅,興寄深微,遠非一般直抒胸臆的詩篇可比。次句運用了對比映照的手法:新竹散發出濃烈的芳香,竹節上下布滿白色粉末,顯得生機勃勃,俊美可愛;可是題詩的地方青皮剝落,墨汁淋漓,使竹的美好形象受到污損。就表現手法而言,寫竹的形態是實,人的感情是虛;而從命意來說,則正好相反,寫人的感情是實,竹的形態是虛,因為詩人寫竹,旨在表達自己心中鬱積已久的哀怨之情。

作品原文

昌谷北園新筍 四首(其二)

斫取青光寫楚辭,膩香春粉黑離離。

無情有恨何人見?露壓煙啼千萬枝。

注釋譯文

1、長竿:指新竹。

2、削玉開:形容新竹像碧玉削成似的。

3、母筍:大筍。

4、龍才:成龍之才比喻不平凡之才。

5、更容:再允許,再等待。

6、抽:長官。

7、別卻:離開。

8、池園:這裡指竹園。

9、埃:泥土。

詩詞鑑賞

題解

昌谷是李賀的家鄉,那兒有青山碧水,茂林修竹。特別是竹,幾乎遍地都是。“竹香滿淒寂,粉節塗生翠”(《昌谷詩》)。李賀十分愛竹,在摩挲觀賞之餘,寫了不少詠竹的詩句,有時還直接把詩寫在竹上,以寄託自己的情思。

鑑賞

昌谷北園新筍(其一)

(唐)李賀

籜落①長竿②削玉開③,

君看母筍④是龍材⑤。

更容⑥一夜抽千尺,

別卻⑦池園數寸泥。

【注釋】

①籜落:筍殼落掉。

②長竿:新竹。

③削玉開:形容新竹像碧玉削成似的。

④母筍:大筍。

⑤龍材:比喻不凡之材。

⑥更容:更應該。

⑦別卻:告別,離去。

筍殼落掉後,新竹就很快地成長,像碧玉削成一樣;

你看那些大筍都是不凡之材。

它們一夜之間將會猛長一千尺;

遠離竹園的數寸泥,直插雲霄,沖天而立。

詩的首句,描述新竹在春天初長時的情景,語勢流暢而又清麗自然。“削玉”,是指竹竿,同時也把?長出來的竹竿脆嫩的材質以及它的瑩白的顏色清楚傳神地描寫了出來。“開”字,寫出了新竹破殼而出新生的力量,同時也包含著作者對竹子的喜愛之情及讚美之情。

第二句用典,用費長房偶得龍杖的典故,委婉地吟詠竹子的美質,想像力豐富,具有強烈的浪漫主義色彩。作者同時以竹自喻,含蓄地表達出了作者高潔的志向:欲作君主的龍材,撫助君王治國安邦,報效國家。

第三、四句著重於表達作者哀怨不平和急切渴望的感情。若是容許竹筍快快長大的話,那它一定可以一夜之間生長千尺,遠離池園的泥土,直插雲霄,沖天而立。

這首物詩,從頭至尾寫竹,但主要目的在於表達自己懷才不遇、心中鬱積已久的哀怨之情。

昌谷北園新筍四首(其二)

斫取青光寫楚辭, 膩香春粉黑離離。

無情有恨何人見? 露壓煙啼千萬枝。

詩的前兩句描述自己在竹上題詩的情景,語勢流暢而又含蘊深厚。句中的“青光”指代竹皮,同時把竹皮的顏色和光澤清楚地顯現出來:“楚辭”代指作者自己創作的歌詩。詩人從自身的生活感受聯想到屈原的遭遇,這裡因借“楚辭”含蓄地表達了鬱積心中的怨憤之情。首句短短七個字,既有動作,又有情思,蘊意十分豐富。次句運用了對比映照的手法:新竹散發出濃烈的芳香,竹節上下布滿白色粉末,顯得生機勃勃,俊美可愛;可是題詩的地方青皮剝落,墨汁淋漓,使竹的美好形象受到污損。這裡,詩人巧妙地以“膩香春粉”和“黑離離”這一對矛盾的形象,表現內心的幽憤。

後兩句著重表達怨恨的感情。“無情有恨”,似指在竹上題詩的事。詩人毀損了新竹俊美的容顏,可說是“無情”的表現,而這種“無情”乃是鬱積心中的怨憤無法抑制所致。對此,姚文燮有一段很精彩的評述:“良材未逢,將殺青以寫怨;芳姿點染,外無眷愛之情,內有沉鬱之恨。”(《昌谷集注》)詩人曾以“龍材”自負,希望自己能象新筍那樣,夜抽千尺,直上青雲,結果卻無人賞識,僻處鄉里,與竹為鄰。題詩竹上,就是為了排遣心中的怨恨。然而無情也好,有恨也好,卻無人得見,無人得知。“無情有恨何人見?”這裡用疑問句,而不用陳述句,使詩意開闔動盪,變化多姿。末句含蓄地回答了上句提出的問題,措語微婉,然而感情充沛。它極力刻畫竹的愁慘容顏:煙霧繚繞,面目難辨,恰似傷心的美人掩面而泣;而壓在竹枝竹葉上的積露,不時地向下滴落,則與哀痛者的垂淚無異。表面看起來,是在寫竹的愁苦,實則移情於物,把人的怨情變成竹的怨情,從而創造出物我相契、情景交融的動人境界來。

此詩通篇採用“比”、“興”手法,移情於物,借物抒情。就表現手法而言,寫竹的形態是實,人的感情是虛;而從命意來說,則正好相反,寫人的感情是實,竹的形態是虛,因為詩人寫竹,旨在表達自己心中鬱積已久的哀怨之情。讀者在領悟了詩的題旨以後,竹的形象就與詩人自己直接抒情的形象迭合起來,不再是獨立自在的實體。這樣寫,有實有虛,似實而虛,似虛而實,兩者並行錯出,無可端倪,給人以玩味不盡之感。

作者簡介

李賀像李賀像

李賀(790~816),字長吉,世稱李長吉、鬼才、詩鬼、李昌谷、李奉禮,與李白、李商隱三人並稱唐代“三李”。自稱隴西長吉、龐眉書客、唐諸王孫、李長吉。李賀祖籍隴西,生於福昌縣昌谷(今河南洛陽宜陽縣)。家居福昌之昌谷,後人因稱李昌谷.體貌細瘦,巨鼻,通眉,長指爪.因仕途失意,就把全部精力用在寫詩上.外出時背一破囊,得句即寫投囊中,暮歸足成詩篇.他的母親見他作詩辛苦,責怪說:"是兒要當嘔出心乃已爾."唐宗室鄭王李亮後裔。雖家道沒落,但李賀志向遠大,勤奮苦學,博覽群書,順利通過河南府試,獲得了“鄉貢進士”的資格。但李賀的競爭者毀謗他,說他父名晉肅,當避父諱,不得舉進士。韓愈曾為此作《諱辯》,駁斥無恥奧步,鼓勵李賀應試。但無奈“闔扇未開逢猰犬,那知堅都相草草”,禮部官員昏庸草率,李賀雖應舉赴京、卻未能應試,遭饞落第。一生愁苦多病,僅做過3年從九品微官奉禮郎,因病27歲卒。李賀是中唐的浪漫主義詩人,又是中唐到晚唐詩風轉變期的一個代表者。他所寫的詩大多是慨嘆生不逢時和內心苦悶,抒發對理想、抱負的追求;對當時藩鎮割據、宦官專權和人民所受的殘酷剝削都有所反映。他喜歡在神話故事、鬼魅世界裡馳騁,以其大膽、詭異的想像力,構造出波譎雲詭、迷離惝恍的藝術境界,抒發好景不長、時光易逝的感傷情緒,他因此被後人稱為“詩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