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谷北園新筍四首

《昌谷北園新筍四首》是唐代詩人李賀的組詩作品。這是李賀居家鄉昌谷時以竹和筍為題材抒寫胸臆的一組詩。這四首詩集中體現了李賀的創作風格,賦予普通的意象奇特之處,迥然於傳統借竹抒懷的詠竹詩,而是以自我為中心,使竹子成了精神追求的審美載體,令這謙謙君子變成了峻刻譏峭又新生柔弱的新的性格形象。

作品原文

昌谷北園新筍四首

其一

籜落長竿削玉開 ,君看母筍是龍材 。

更容一夜抽千尺 ,別卻池園數寸泥 。

其二

斫取青光寫楚辭 ,膩香春粉黑離離 。

無情有恨何人見,露壓煙啼千萬枝 。

其三

家泉石眼兩三莖,曉看陰根紫脈生 。

今年水曲春沙上 ,笛管新篁拔玉青 。

其四

古竹老梢惹碧雲 ,茂陵歸臥嘆清貧 。

風吹千畝迎雨嘯 ,鳥重一枝入酒尊 。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昌谷:李賀家鄉福昌縣(今河南省宜陽縣)的昌谷,有南北二園。詩人曾有《南園》詩,此寫北園新筍,詠物言志。

⑵籜落:筍殼落掉。長竿:新竹。削玉開:形容新竹像碧玉削成似的。

⑶母筍:大筍。龍材:比喻不凡之材。

⑷更容:更應該。

⑸別卻:告別,離去。

⑹斫取句:颳去竹子的青皮,然後在上面寫詩。楚辭:代指詩歌。

⑺膩香春粉:言新竹香氣濃郁,色澤新鮮。黑離離:黑色的字跡。

⑻無情兩句:寫新竹雖無情思,卻又似有恨,在春露煙霧中獨自悲啼。此詩乃自負才華,感嘆未遇知音之意。

⑼石眼:石縫。陰根:在土中生長蔓延的竹鞭,竹筍即從鞭上生出。脈:一作“陌”。

⑽水曲:水灣。

⑾新篁(huáng):新生之竹,嫩竹。亦指新筍。笛管:指勁直的竹竿。玉青:形容新竹翠綠如碧玉。

⑿古竹:指老竹,相對新筍言之。

⒀茂陵:《史記·司馬相如傳》:“相如既病免,家居茂陵。”

⒁千畝:語出《史記·貨殖列傳》:“渭川千畝竹,其人與千戶侯等。”

⒂尊:同“樽”。

白話譯文

其一

筍殼落掉後,新竹就很快地成長,像用刀把碧玉削開;你看那些健壯的大筍都是奇偉非凡之材。它們一夜之間將會猛長一千尺,遠離竹園的數寸泥,直插雲霄,沖天而立。

其二

颳去竹上的青皮寫下我楚辭般的詩句,白粉光潔香氣濃郁留下一行行黑字跡。新竹無情但卻愁恨滿懷誰人能夠看見?露珠滴落似霧裡悲啼壓得千枝萬枝低。

其三

自家庭院中泉水石縫中長著兩三根竹子,早晨在郊野間大路上見到時有竹根露出地面並有不少新筍剛剛露頭。今年水灣邊春天的沙岸上,新竹會像青玉般地挺拔生長出來。

其四

老竹雖老,仍矯天挺拔,梢可拂雲,而我並不大老,卻只能像家居茂陵時的司馬相如一樣,甘守清貧。風吹竹聲時,仿佛雨嘯;而風和景明時,一小鳥栖息枝頭,其景卻可映入酒樽之中。

創作背景

此組詩大約作於唐元和九年(814年)春。昌谷是李賀的家鄉,那兒有青山碧水,茂林修竹。特別是竹,幾乎遍地都是。“竹香滿淒寂,粉節塗生翠”(《昌谷詩》)。李賀十分愛竹,在摩挲觀賞之餘,寫了不少詠竹的詩句,有時還直接把詩寫在竹上,以寄託自己的情思。據第三首詩中的“家泉石眼兩三莖”等句推測,李賀故宅當在昌谷北園。從第四首詩中的“茂陵歸臥嘆清貧”以漢代司馬相如病歸茂陵自喻,可知這一組詩是李賀任奉禮郎以病辭歸昌谷的時候寫的。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其一

這是一首借物詠志的詩。詩人把新筍描繪得非常美麗。竹殼一片片剝落下來,竹筍抽節上長了,它晶瑩透碧,像是剛剛經過刻刀雕琢出來的碧玉一般。這裡的筍的形象,是經過詩人理想化、詩化了的形象。它晶潔如玉,生機勃勃,茁壯挺拔;它要掙脫殼籜的束縛,要向上生長,由於這株筍有著如此美好的姿質,所以“母筍是龍材”的讚美就不使人感到突然,而是水到渠成。

如果說上兩句主要是寫筍的外美的話,那么後兩句就是承接著上面寫筍的生長願望,進一步刻畫筍的內美。“更容”一詞的涵義很深刻,這是假設之詞,假如容許的意思。這兩句的意思是,假如容許它盡情生長,一夜之間拔節挺長千尺,它自然會脫卻塵泥而直插青雲之上。這裡就表達了新筍衝上九霄的豪情壯志,它不甘心於埋沒園泥之中的現狀。這是新筍的內美。另外,“更容”一詞的反面含意是,現在是“不容”,不能容許新筍一夜抽千尺,所以它就不可能拔地而起直上青雲。這就包含著深沉的幽怨。抱怨自然是來自他不能盡情地生長。這一層含意則從另一角度寫出了新筍的豐富的“內心世界”。

詩人把新筍刻畫得具有這般美好的形象和美好的內心,是托物詠志,這新筍就是詩人李賀。詩人李賀雖然命途多舛,遭遇坎坷,但是他沒有泯滅雄心壯志。他總希望會實現自己的拔地上青雲的志願,這首詠筍的絕句就正是他這種心情的真實寫照。

其二

這首詠物詩前兩句描述自己在竹上題詩的情景,語勢流暢而又含蘊深厚。句中的“青光”指代竹皮,同時把竹皮的顏色和光澤清楚地顯現出來:“楚辭”代指作者自己創作的歌詩。詩人從自身的生活感受聯想到屈原的遭遇,這裡因借“楚辭”含蓄地表達了鬱積心中的怨憤之情。首句短短七個字,既有動作,又有情思,蘊意十分豐富。次句運用了對比映照的手法:新竹散發出濃烈的芳香,竹節上下布滿白色粉末,顯得生機勃勃,俊美可愛;可是題詩的地方青皮剝落,墨汁淋漓,使竹的美好形象受到污損。這裡,詩人巧妙地以“膩香春粉”和“黑離離”這一對矛盾的形象,表現內心的幽憤。

後兩句著重表達怨恨的感情。“無情有恨”,似指在竹上題詩的事。詩人毀損了新竹俊美的容顏,可說是“無情”的表現,而這種“無情”乃是鬱積心中的怨憤無法抑制所致。對此,姚文燮有一段很精彩的評述:“良材未逢,將殺青以寫怨;芳姿點染,外無眷愛之情,內有沉鬱之恨。”(《昌谷集注》)詩人曾以“龍材”自負,希望自己能象新筍那樣,夜抽千尺,直上青雲,結果卻無人賞識,僻處鄉里,與竹為鄰。題詩竹上,就是為了排遣心中的怨恨。然而無情也好,有恨也好,卻無人得見,無人得知。“無情有恨何人見?”這裡用疑問句,而不用陳述句,使詩意開闔動盪,變化多姿。末句含蓄地回答了上句提出的問題,措語微婉,然而感情充沛。它極力刻畫竹的愁慘容顏:煙霧繚繞,面目難辨,恰似傷心的美人掩面而泣;而壓在竹枝竹葉上的積露,不時地向下滴落,則與哀痛者的垂淚無異。表面看起來,是在寫竹的愁苦,實則移情於物,把人的怨情變成竹的怨情,從而創造出物我相契、情景交融的動人境界來。

此詩通篇採用“比”、“興”手法,移情於物,借物抒情。有實有虛,似實而虛,似虛而實,兩者並行錯出,無可端倪,給人以玩味不盡之感。

其三

這首詩寫竹的生命力旺盛、一片生機。“家泉石眼兩三莖,曉看陰根紫陌生。”原先自家庭院中泉水石縫中長著兩三根竹子,清晨看牆外的大路旁,已竄出竹根。“紫脈”,一作“紫陌”。紫陌通常指帝都郊野的道路。李白《南都行》謂:“高樓對紫陌,甲弟連青山。”劉禹錫《戲贈看花諸君子》云:“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李賀的家鄉福昌縣在唐代東都洛陽的近郊,故其鄉間大路可稱紫陌。竹鞭的滋生能力極強,無論是岩縫、牆壁、堅硬的土塊,它都可穿過。詩中以“家泉”與“紫脈”對舉說的就是這種情況,竹鞭已從院牆底下穿過而長到牆外去了。竹鞭生長最旺盛的季節是盛夏到初秋時節,如同竹筍狀的竹鞭頭部在表土較薄的地方常竄出地面,很快又彎成弓狀,鞭頭又重新鑽入泥土中。詩人以“兩三莖”與“紫陌生”對舉,也顯示出竹的頑強,兩三莖不起眼的竹枝,很快長到牆外通衢大道上。見此情景使人不難構想:“今年水曲春沙上,笛管新篁拔玉青。”這兩句詩中所寫的情景雖非實景,卻有一定的必然性。“笛管”,言新篁之材。“玉青”,言新篁之色。繪形繪色,如在目前。

李賀本滿懷著一腔熱血和胸中成竹,但卻最終只能是飲恨而逝,他不斷地被希望和絕望所折磨著,只有靠詩歌來實現自我的存在,因此他用一種可怕的激情去創作。詩人憤懣滿懷的情緒主要表現為藝術上的精雕細琢,修飾上的疊床架屋。在這首詩中,作者字斟句酌,用“家”“石”“陰”“紫”“春”“新”等等修飾各種意象組合,縱觀全句,幾乎無一物無修飾,無一事有閒字。他把相關的意象加以古人不常聯用的字聯用,加以修飾再組合起來,綜合運用了通感、移情的寫作手法,由家泉到石眼再到竹莖,仿佛用詩句串聯起裝扮一番的意象群,不是因感而傾瀉,而是字字雕刻而來。此時作者詩中的竹子不再是單純的清雅之士,而仿佛是穿上了綺麗詭異又有異域風情的楚服的起舞人。同時,把石眼、陰根等不為竹所常用的意象與竹子相連綴,更見作者的匠心獨用,研磨之工。

其四

這首詩以司馬相如歸臥茂陵自喻,慨嘆自己家居昌谷時的清貧生活。詩的開頭兩句“古竹老梢惹碧雲,茂陵歸臥嘆清貧”,意為老竹雖老,仍矯天挺拔,梢可拂雲,而自己年紀並不大老,卻只能像家居茂陵時的司馬相如一樣,甘守清貧。“古竹”是相對新筍言之。“茂陵歸臥”,《史記·司馬相如傳》:“相如既病免,家居茂陵。”司馬相如曾為孝文園令,因病免官,家居茂陵,而詩人自己也失意家居,貧困潦倒。“嘆清貧”,並不見於史書記載,但卻是詩人自己處境的生動寫照。李賀雖忝為唐王室的後裔,但一生只做過奉禮郎之類的小官,甚至因為父名的緣故,連進士考試也不能參加,與李商隱一樣“虛負凌雲萬丈才,一生襟抱未曾開”。辭官家居後更過著清貧的生活,以至兩年後在貧病中死去,一“嘆”字,感慨萬分。“風吹千畝迎雨嘯,鳥重一枝入酒樽。”這兩句寫的是另外兩種形態下的竹枝形象。其一是風吹雨嘯之中。“雨嘯”,非雨聲,而是風吹竹聲,仿佛雨嘯。這是大片竹林才有的現象,老竹葉堅硬而挺,相互碰撞,聲音清脆。竹葉也可製成葉笛,吹奏起來聲音嘹亮悅耳。千畝之竹,其情景氣魄自與“家泉石眼兩三莖”之竹不同,風吹過後聲浪如排山倒海;而風和景明之日,一小鳥栖息枝頭,其景卻可映入酒樽之中,這又是何等靜謐安閒。這情景於竹本身而言,卻道出其一個特點:堅韌,不管怎么彎曲也不易折斷。“皎皎者易污,嶠嶠者易折”,這於竹枝卻不然,它是既堅又韌,而且無畏於寒冬的風刀霜劍,而被與松柏一起稱作“歲寒三友”。

清代大畫家鄭板橋曾誇張地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古往今來,喜竹、詠竹、畫竹的騷客、丹青手是頗多的,而這組詩在眾多的詠竹佳作中也堪稱上乘。

名家點評

楊慎《升庵詩話》:陸魯望《白蓮詩》:“素萌多蒙別艷欺,此花端合在瑤池。無情有恨何人見?月曉風清欲墮時。”觀東坡與子帖,則此詩之妙可見。然陸此詩祖李長吉。長吉詠《竹》詩云:“斫取青光寫楚辭,膩香春粉黑離離。無情有恨何人見?露壓煙籠千萬枝。”或疑“無情有恨”不可詠竹,非也。竹亦自嫵媚。孟東野詩云:“竹嬋娟,籠曉煙。”左太沖《吳都賦》詠竹云:“嬋娟檀欒,衛潤碧鮮。”合而觀之,始知長吉之詩之工也。杜子美《竹》詩:“雨洗娟娟淨,風吹細細香。”李長吉《新筍》詩:“斫取青光寫楚詞,膩香春粉黑離離。”又昌谷詩:“竹香滿淒寂,粉節塗生翠。”竹亦有芹,細嗅之乃知。

唐汝詢《彙編唐詩十集》:唐云:通篇化用泣竹事,卻不說出。

周珽《唐詩選脈會通評林》:楊慎列為妙品。周珽曰:乃知“露壓煙啼”,為斫寫楚辭,則恨從情生。誰謂竹終物也,花草竹木,終無情物也?似不比有情者,能使人可得見耳。此詠物入化境者。“黑離離”含斑意,蓋竹亦自嫵媚;“情恨”之語,善於描景。焦弱侯曰:汗青寫楚辭,既是奇事;“膩香春粉”,形容竹光尤妙。

劉永濟《唐人絕句精華》:亦文人不得志於時之作也。……詩多抑塞之詞,憤慨之語與譏世疾俗之言,而情辭尤極其瑰詭,詩家競至以鬼才目之,或且詆為險怪,為牛鬼蛇神,亦詩人中最不幸者矣。

作者簡介

李賀像 李賀像

李賀(790—816),唐代詩人。字長吉,福昌(今河南宜陽西)人。唐皇室遠支,家世早已沒落,生活困頓,仕途偃蹇。曾官奉禮郎。因避家諱,被迫不得應進士科考試。早歲即工詩,見知於韓愈、皇甫湜,並和沈亞之友善,死時僅二十六歲。其詩長於樂府,多表現政治上不得意的悲憤。善於熔鑄詞采,馳騁想像,運用神話傳說,創造出新奇瑰麗的詩境,在詩史上獨樹一幟,嚴羽《滄浪詩話》稱為“李長吉體”。有些作品情調陰鬱低沉,語言過於雕琢。有《昌谷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