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方
高良姜3克,乾薑3克,郁李仁3克,甘草3克,陳皮1.5克,黃芪1.5克,白葵花0.9克,柴胡0.9克,升麻0.9克。功能主治
補氣昇陽,燥濕散寒。主治胞宮寒濕。用法用量
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摘錄
《仁術便覽》卷四
中藥方劑之升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
昇陽燥濕湯藥方來源於《仁術便覽》卷四,主要用於補氣昇陽,燥濕散寒。主治胞宮寒濕。
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仁術便覽》卷四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
昇陽補氣湯,中醫方劑名。出自《內外傷辨惑論》卷中。具有益氣昇陽,疏肝健脾之功效。主治飲食不時,饑飽勞役,胃氣不足,脾氣不溜,氣短無力,不耐寒熱,早飯後轉...
組成 用法用量 功用 主治 方義補脾胃瀉陰火昇陽湯,中醫方劑名。出自《脾胃論》卷上。具有補脾昇陽瀉火之功效。主治飲食損胃,勞倦傷脾,火邪乘之而生大熱。
別名 歌訣 組成 用法 功用昇陽益胃是升發脾陽,以治脾虛氣陷,胃失降納之法。脾升則健,胃降則和。臨床用於勞倦傷脾,胃陽不振,表現為體重肢困、怠惰嗜臥、惡風厥冷、口苦舌燥、飲食無味、...
概念 解讀 中醫套用治法名,用健脾升清、和胃降濁的方藥治療清濁不分的方法。適用於脾胃升降失調所致清濁不分、上吐下瀉、腹痛轉筋、口渴煩躁等。
概念 解讀 中醫套用《葛根芩連湯》分為上、中、下三篇。上篇理論研究部分介紹了葛根芩連湯的來源、組成與用法、功效與主治等;中篇臨床研究部分介紹了葛根芩連湯在內、外、婦、兒等各...
內容簡介 圖書目錄 文摘,清熱除濕止帶。說明採用昇陽舉陷湯治脾虛下陷,陽氣不升,濕熱下注之白帶、黃帶。方中炙黃芪補氣,舉下陷為主藥;柴胡、白朮、陳皮昇陽除濕,茯苓甘補淡...,則地氣自升騰於天上”。昇陽舉陷湯加減後,諸藥合用具有健脾益氣,收澀止帶...
藥方材料 服用方法 功效 說明血小板減少性紫癜亦稱原發性或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其特點是外周血小板顯著減少,骨髓巨核細胞發育成熟障礙,臨床以皮膚黏膜或內臟出血為主要表現,嚴重者可有...
基本方 服用方法 炮製方法 方解 特點內補湯的成分是由乾地黃4兩,升麻1兩,當歸1兩,人參1兩,生薑5兩(切),麥門冬(去心)3兩,芍藥3兩,大棗20枚(擘),遠志(去心)2兩,茯苓2兩,大...
治陰虛發熱 解毒消腫 清肌退熱 處方來源起傴湯主要由薏仁3兩,白朮2兩,黃耆1兩,防風3分,附子1分等藥材配製而成。處方來源於《辨證錄》卷二。方劑主治大病之後,濕氣入於腎宮,誤服補腎之藥,腰痛...
基本信息 祛濕止痛 燥濕利水 藥方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