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審視瑤函》卷四。組成
升麻 桔梗各1.5克 羌活 川芎 防風各3克 乾葛4.5克,麻黃 白芷各0.9克 蟬蛻7個 陳皮 甘草各1.2克用法
上銼一劑。加生薑1片,蔥白1段,用水400毫升,煎至200毫升,去滓,食後熱服。取汗為度。主治
暴發兩目紅腫疼痛,惡寒發熱者。中藥方劑之升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
升麻乾葛湯是傳統的中藥方劑,來源於《審視瑤函》卷四。主要用於暴發兩目紅腫疼痛,惡寒發熱者。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
人參升麻粥主要功效補氣攝血,昇陽舉陷。
配方 製法 功效 用法 人參升麻葛根湯,別名升麻散、升麻湯、四味升麻葛根湯、平血飲、解肌湯、葛根升麻湯、葛根湯、升麻飲、乾葛湯、四味乾葛湯。出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主治:麻疹初起...
分類 組成 方論 功用 主治累葉升麻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味甘、辛、微苦, 性涼.入肺、脾、胃經。主治時氣疫癘、頭痛寒熱、喉痛、口瘡、斑疹不透;中氣下陷、久瀉久痢、脫肛等症。
簡介 形態特徵 分布 現代研究 藥理作用乾葛清胃湯,中醫方劑名。出自《症因脈治》卷一。主治內傷酒濕成癱,四肢不舉,熱在上者。
組成 主治 方義 加減化裁 附方又名,窟窿芽根、苦老菜根。為植物興安升麻的乾燥根莖。呈不規則的塊狀物,多分歧成結節狀,長9~18厘米,直徑1~1.5厘米。表面黑褐色,粗糙不平,上面有較...
形態特徵 功效升麻解毒湯,中醫方劑名。出自《外科正宗》卷三。主治楊梅瘡,筋骨疼痛,久而不愈;及遠年近日,流注結毒、皮肉破爛、咽喉損破者。
組成 用法用量 主治 加減化裁 附方乾葛解肌湯,中醫方劑名。出自《傷寒六書》。主治外感風寒,寒郁化熱證。症見惡寒漸輕,身熱增重,頭痛身痛,心煩口渴,舌苔薄黃,脈浮數。
組成 用法用量 主治 方義 運用黃芩升麻湯主要用來治療小兒寒暄不時,乍暖脫衣,及暴熱之次,忽變陰寒,身體疼痛,頭痛如石。
介紹 相關方劑資料庫信息柴胡升麻湯,中醫方劑名。出自《古今醫鑒》卷三。主治傷寒咳嗽聲嘶,或咽喉痛。
組成 用法 主治 附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