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醫學院微生物學與免疫學教研室

昆明醫學院微生物學與免疫學教研室的前身可追朔到1932年設立的東陸大學醫學專修科細菌學科。 1937年9月,雲南大學醫學院成立,設立細菌學教研組。 1956年9月昆明醫學院獨立建院後,成立了微生物學教研組。

1922年雲南第一所大學—私立東陸大學創建。昆明醫學院微生物學與免疫學教研室的前身可追朔到1932年設立的東陸大學醫學專修科細菌學科。 1934年東陸大學改為省立雲南大學。1937年9月,雲南大學醫學院成立,設立細菌學教研組。 1956年9月昆明醫學院獨立建院後,成立了微生物學教研組。隨著學科的發展,免疫學逐漸從微生物學中獨立出來,1985年本教研室適時更名為微生物學與 免疫學教研室。 2009年搬遷呈貢新校區後,將與寄生蟲學教研室整合,建立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學系。
教研室目前共有人員17人。其中教師系列人員13人,包括教授2人,副教授3人,講師7人,助教1人;40-50歲年齡段4人,30-40年齡段7人,20-30年齡段2人;教師中10人具有碩士位,1人有博士學位,2人博士在讀。實驗技術系列人員4人,高級實驗師1人,主管實驗師1人,助理實驗師1人;50歲以上人,30-40年齡段1人,20-30年齡段2人,其中具本科學歷3人,專科學歷1人。 作為昆明醫學院最早成立的教研室之一,七十多年來,我室一直擔任學院各專業醫學微生物學課程教學工作。1985年開始同時承擔醫學微生物學和醫學免疫學兩門主幹課教學工作。幾代教職員工滿懷對國家和雲南邊疆醫學教育事業的堅定信念和無限忠誠,嘔心瀝血、矢志不渝地教書育人,為我院3萬畢業生的培養作出了很大貢獻。教學對象從最初的臨床醫學專業學生,發展到目前的臨床醫學、口腔醫學、預防醫學、法醫學、麻醉醫學、檢驗醫學、藥學、影像醫學、護理學、營養學、醫事法學、勞動與社會保險、康復治療、醫療美容、公共事業管理等專業學生。教學層次從本科發展到碩士、夜大、成人專科、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等。2000年本室成為病原生物學碩士點,至今已培養研究生10人。
本教研室積極爭取和創造條件開展科研工作。教研室各級教師積極申請科研項目、開展橫向合作,先後承擔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雲南省自然科學基金攻關項目、面上項目、青年基金項目,雲南省教育廳項目和雲南省衛生廳項目等總計12項。目前在研項目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項(主持),雲南省自然基金項目1項(主持),雲南省科技計畫項目1項(主持分項目一項),橫向合作項目1項(主持),雲南省教育廳項目2項(主持)。形成了以蟲媒傳染病研究和天然產物免疫調節作用研究2個有鮮明特色、相對固定的研究方向。近5年教研室人員在各級公開刊物發表論文50多篇,其中 SCI收錄10篇;教研室成員的論文發表在國際權威雜誌《Nature》、《Cell》和《J Exp Med》等;參編教材5部,專著1部。建立了標準的免疫學與細胞培養室(100m2)、微生物學實驗室(100m2)和P2+生物安全實驗室(160m2)和分子生物學實驗室,陸續添置了螢光顯微鏡、PCR儀、生物安全櫃、凝膠成像儀、低溫冰櫃、高速低溫冷凍離心機、CO2培養箱、酶標儀等儀器,為開展科研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礎。總之,經過幾代人的努力,本教研室已初步發展成為師資結構較為合理,教學質量較高,有一定科研基礎的團結、求真、務實的集體。
二十一世紀是生命科學的世紀。生命科學的迅猛發展醫學教育帶來了難得的機遇,也提出了嚴峻的挑戰。作為高校教育工作者,教研室全體人員正滿懷信心努力學習,跟蹤、掌握本學科及相關學科發展的前沿知識和成果,積極面對挑戰,發揚求實、嚴謹、奉獻、創新的精神,為雲南醫學教育和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再做貢獻,再立新功。為此,在新世紀我們要努力探索素質教育的方法與手段,針對不同層次、不同專業的學生制定教學措施,不斷創新教學手段,轉變教學觀念,努力培養社會需要的創新型人才。
要進一步加強學科建設和科研工作。科研是教學的有力支撐,我們要結合雲南、本院及本教研室實際,選準研究方向,找準突破點,力爭在:(1)雲南蟲媒傳染病病原學、流行病學與預防控制,(2) 抗微生物與免疫調節天然產物開發研究, (3)趣化因子免疫調節作用等研究方向加強力量,做出更大成績,使本教研室逐漸成為我國西部地區有一定特色和知名度的教研室。
聯繫人:寶福凱 教授、主任、重點學科帶頭人 E-mail:[email protected] 電話:0871-5922857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