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大料理
日本的所謂的比較有名的主要料理主要有:懷石料理、普茶料理、卓袱料理。下面我就稍微的介紹一下:
懷石料理:主要是因為在日本的茶道發展的初期,主要的民風還是非常的簡樸的,所以隨著禪宗的傳入日本,僧侶門開始所謂的修行,“懷石”的意思主要是說,當僧侶在修行的時候如果是餓了的話,就會找一塊烤的熱了的石頭放在懷裡,抵禦飢餓,繼續修行。而後來的懷石料理也是有此發展開來,作為著名的茶道的儀式後面的正餐,懷石料理主要由大量的素菜、基本的材料作為主體(象醬湯拉、壽司拉、天婦羅拉什麼的)。另外,由於還有一道用滾燙的石頭作為烹調的材料,澆上上沸水,然後放入新鮮的材料(蝦啊、生菜啊什麼的)來吃的方式,也算是懷石料理的一大特色。這個可是當時非常有地位的人才可以吃的料理啊,只在“會席(かいせき)”里出現。
普茶(ふちや)料理 :從名字就可以知道這個料理和茶道有關係,而這個料理確實也是由中國茶文化的流傳到日本後才興起的料理一開始也確實是茶道聚會後面的主要食物。但是真正的有名的“普茶料理 ”卻是在大豆傳入日本後興起的,料理的主體是豆製品和大量的蔬菜,沒有一點的葷腥,加上之前習慣喝上大量的茶,所以是筆者最不敢恭維的一種料理。要吃這種料理的地方也非常的有趣,就是全日本的寺院!嘿嘿,也是,僧人自然是要吃素了啊……。由於日本的京都寺院最多,所以最著名的普茶料理自然也是出在那裡的了————宇治黃檗山萬福寺就是最最好的吃普茶料理的地方,個位有胃口的去一試拉!
卓袱(ちやふ")料理:與其說卓袱料理是一種料理的手段,到不如說是一種吃料理的方式來的真確。其實看過日本人家庭吃飯的朋友都知道,日本人吃飯是各吃個的,每個人的面前都有一碟屬於自己的菜,從來不用去大碗裡夾菜什麼的。“卓袱”(卓是桌子,袱是桌布)其實是指中國人圍桌而坐,共同享用料理的吃飯方式,這種不同於日本的傳統的吃飯方式的辦法讓本來有些冷漠的日本人的飯場變的人情味十足起來。所以在明代有中國的人移居日本的長崎之後,這種料理開始盛行。所以吃慣了自己的家鄉飯的話,就不必要去體驗日本的卓袱料理了。
下面說麵食,首先要說一下的是饅頭,據說是明代一個叫林淨因的人吧饅頭的做法帶去日本的,大約是這個人十分會做饅頭,所以在江戶開了饅頭點,當時就火了,於是有點頭腦的日本人便紛紛效仿,於是一夜之間饅頭成為了日本的一種非常主要的麵食。
說到了麵食,當然少不了麵條了,日本人愛吃的麵條是蕎麥麵,因為原來吃蕎麥麵的人以做金箔生意的匠人居多,所以人們就逐漸的開始在中元節(即元旦)吃蕎麥麵,取財源廣進之意,所以直到現在,日本人還是常常的去大商場買包裝 的非常精美的荷葉蕎麥麵來作為禮品送給親戚朋友。值得一題的是有一種叫做“索餅”的手擀麵,在傳到日本後,和中國一樣雙雙失傳了,因為製作的工序非常的考究煩瑣,所以到現在已經沒有人有機會再次品嘗這種傳說中的麵條了……(素戈鳴傷心中……)
最後來說說“果子”,北方的朋友一定知道是什麼東西了,是的,其實就是我們所說的煎餅了,據說煎餅傳到了日本之後大受歡迎,武田信玄甚至還在一些戰鬥中發放果子作為軍糧,因為果子耐飢並且便於攜帶的緣故。
主食與副食
日本人的飲食生活,素有主食與副食之分。主食為稻米,最常見的吃法是把7成或完全的大米加水煮著吃。日本人的米食歷史悠久,始於彌生時代,一般認為與現在同樣的米飯問世於平安時代。
日本列島四周是海,因此魚貝類為主要副食,也是動物性蛋白的重要來源。魚貝類的烹調方法有燒、煮、蒸等多種多樣。其中“生魚片”是日本獨有的生食菜餚,將極新鮮的魚貝類僅憑刀功就可做成。肉食雖然早已有之,但由於佛教的盛行,漸被視為禁忌,所以副食不得不依賴於魚貝類了。
與魚貝類同樣重要的是豆制食品,其中有豆腐、油豆腐、豆鼓等,是日本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的植物性蛋白來源。其他蔬菜也經常食用,做法有燉煮、涼拌、醋拌、浸燙等多種多樣。
日本人最喜歡的調味品——醬油
說起日本飲食,比上述副食品更不可不提的是調味品的醬油,豆醬。尤其是醬油,被譽為調味品之王的好東西,蘸醬油、澆醬油、作為調味品,幾乎可用於任何菜。日本飲食發展到今天這種水平,醬油這一調味品的功勞很大。雖然也有中國醬油、東南亞的魚鮮醬油,但這些與日本醬油的味、香全然不同。豆醬雖不及醬油用途廣泛,但從醬湯到燻烤食品、涼拌菜等,豆醬都是重要的調味品。
五味五色五法的日本菜
日本飲食的特點自古便用“五味五色五法之菜”來表達。“五味”乃甜、酸、辣、苦、鹹;“五色”為白、黃、紅、青、黑;“五法”系指生、煮、烤、炸、蒸的烹調法。可見,日本飲食是精工細作的菜餚。保持原料的原有風味,講究色香味,重視春夏秋冬的季節感,注重材料的時令性(最美味的季節)。並且盛菜時,不同的菜餚,在不同的季節,選用的顏色、形狀、質地相應的盛器。
返回《日本中古史知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