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海級驅逐艦“深圳”艦

旅海級驅逐艦“深圳”艦

旅海級驅逐艦“深圳”艦於1999年下水,其船體在外型上繼承了旅滬級的高幹舷防浪設計,具有強大反潛攻擊作戰能力。

簡介

旅海級驅逐艦“深圳”艦旅海級驅逐艦“深圳”艦
中國海軍的旅海級驅逐艦至今只有1號艦一艘(167號“深圳”艦),它於1999年下水,滿載排水量達到了6000噸以上,其船體在外型上繼承了旅滬級的高幹舷防浪設計,艦首線形明顯外飄,大型艦橋和豐滿的船身表明其內部空間明顯增加,不僅能夠裝載更多的燃油和補給品,加強了自持能力,而且給以後可能的改裝留下了足夠的餘地,從這一點看,這型軍艦在設計時就考慮了全壽命期間的使用與改裝需求。當然,其採用的烏克蘭制AM50型燃氣輪機體積大大超過LM2500型發動機,也是其體積必須增加的重要原因。該艦和旅滬級一樣,都採用柴燃聯合動力,但其船體中部2號桅桿後增加了一個煙囪,可以推測其主機的布置是不同於旅滬級艦的,其最大功率據說達到48600馬力,雙軸推進,最大速度為29節。

相關

值得一提的是,該艦在設計中大量採用了降低電磁信號特徵的措施,如平整而內傾的上層建築外壁,帶有弧線過渡的建築拐角,一體化桅桿、低紅外特徵煙囪等等。從總體上看,該艦的設計簡練實用,表現出明顯的現代軍艦風格,並且帶有很強的遠海使用的意味。
與旅滬級不同,該艦的主要反艦武器是4具4聯裝C-802飛彈發射裝置,這種飛彈的彈體下有一個進氣口,似乎是將C-801的固體火箭發動機改為渦輪噴氣發動機,射程120千米,比起C-801(射程40千米)有了很大的進步,其制導系統可能也進行了改進。戰鬥部重量為165千克,最大速度為0.9馬赫,威力和射程接近於倭國海上自衛隊使用的SSM-1B/“捕鯨叉”飛彈,但制導系統的精密程度可能尚有差距。由於其射程超出了載艦雷達的作用距離(該艦使用一台347G型雷達同時控制主炮和反艦飛彈),目前最令人感興趣的是中國海軍將採用何種方式對其進行超視距制導。有傳聞說可能是使用艦載直升機或水轟-5之類的水上飛機,考慮到中國缺乏衛星中繼制導的條件,這種說法是有一定可信程度的。據說,其它使用C-801的軍艦也正在逐步換裝C-802。鑒於這條船的設計用途,它有可能裝有減搖鰭等裝置,這也可以增加飛彈發射時的精度。
旅海級的防空武器包括1具8聯裝“紅旗-7”飛彈發射裝置(有再裝填裝置,備彈16枚,由位於艦橋頂部的“海狸”II雷達進行制導)和4門76A型37毫米高炮。“紅旗-7”是法國“海響尾蛇”的仿製品,最初裝載於旅滬級的2號艦上。旅滬級1號艦和旅大級109艦上則裝有法國原產的兩套“海響尾蛇”系統。這種飛彈射程約7海里,最大速度2.4馬赫,戰鬥部重量14千克。雖然這已經是中國海軍現役裝備中最先進的防空飛彈,但只能勉強達到西方艦艇點防禦防空的標準,與村雨等級別艦上使用的“超級海麻雀”飛彈性能相接近。
76A型37毫米高炮則是仿製義大利奧托·梅萊拉公司40毫米炮,不過炮管是俄羅斯產品,其單管射速為180發/分,最大射程4.6海里。76A型在旅滬級艦上是兩兩布置於艦首和艦尾直升機庫位置,但在旅海級艦上卻分別布置在了艦尾直升機庫的兩側。這一變化最初被認為意味著艦首01平台上“紅旗-7”飛彈發射器後裝有VLS系統,但後來證明這只是一種誤判。
從倭國的經驗講,以往的倭國艦船均是將“密集陣”系統布置於艦體兩側,每具對付船體一側的目標,但後來發現飛彈多是從艦艇側面軍艦電磁信號比較明顯的範圍內接近,如果將“密集陣”系統布置在艦艇首尾兩處,在某一側有飛彈來襲時,就可以有兩具“密集陣”系統同時對其射擊,能夠大大增加攔截成功的機率,而且在艦體正面或後方有飛彈來襲時,位於這一半球的“密集陣”系統由於沒有了射界限制,也可以更好的發揮火力(位於船側的密集陣系統要向正面或後方射擊,射界受船體建築本身限制很大)。因此後來倭國大型艦艇的“密集陣”系統就全都採用了這種首尾布局,如金剛級、村雨級等,甚至還包括大隅級兩棲運輸艦。
旅海級採用現在這種布局後,雖然其參與艦體每側防禦的近防炮數量還是兩門(各由一具EFR-13“谷燈”火控雷達控制),與旅滬級沒有區別,但對艦體正面半球的防禦能力無疑是下降了,雖然飛彈從艦體正面來襲的機率較低,但如果僅僅是為了給“紅旗-7”系統增加再裝填系統,大概沒有必要改動原本很好的近防炮位置。究其原因,這裡面有一種可能,是中國方面對於“紅旗-7”的近程性能較有信心,認為正面半球的防禦可以完全依賴於這種防空飛彈,另一種可能,則是這型艦在設計時原本包括位於01號平台的垂直發射系統,但在後來建造過程中這個子系統遇到了技術障礙而更改了設計,將此處原本的“VLS+近防炮”配置改為了“紅旗-7+再裝填裝置”的布局。當然,這種設計也許可能僅僅就是一種單純的嘗試。總的來說,由於″紅旗-7″系統的射速較慢,且再裝填時間長,可以認為這型艦艇具有有限的點防禦能力,其防空火力略低於裝備了“海麻雀”垂直發射系統的村雨級.
旅海級的反潛武器包括兩具3聯裝324毫米口徑魚雷發射管和兩架反潛直升機,其魚雷發射管也是一種標準的西方武器,所用的魚雷一種是美國MK-46魚雷的仿製品,中國稱為“魚-7”。另一種是義大利生產的“白頭”B515型魚雷。艦載直升機方面,中國在該艦出訪時使用的均是哈爾濱製造的“直-9”,這種直升機畢竟是一種由通用直升機改裝而來的艦載機,估計在使用中還存在著種種不協調的情況,至今中國海軍也只是使用少量的該型機進行反潛訓練。不過,隨著中國從俄羅斯進口12架卡-28反潛直升機(根據簡氏集團的報告),該艦的艦載機也有可能發生變化。畢竟後者在設計時就是一種專用的反潛裝備,而且有超視距指導能力,如果旅海級改裝了SS-N-22“日炙”飛彈,它將與卡-28非常匹配。
象中國最近幾年服役的其它水面艦隻一樣,旅海級還裝有一門雙聯裝100毫米炮作為主要的壓制火力,單從公布的性能數據上看,這種炮和老式的江湖級上的100毫米炮似乎沒有太大的區別(已公布的性能稱其射程為12海里,射速為12發/分),不過由於採用了自動化技術,其在實際使用中的效率必然會有很大提高。因為其射速較高,這種火炮在壓制陸地有生力量時,比以往的100毫米炮肯定更為有效,但比起旅大級上的130毫米主炮,在攻擊堅固目標時要費力一些。在對海上目標攻擊時也是一樣,據估計,對大型艦艇來說,1枚100毫米炮的穿甲彈造成的破損,可以由一名損管人員勉強控制,但如果是130毫米炮的穿甲彈,其造成的破損通常要比前者大一倍,對於被彈艦艇來說,打擊是非常致命的,6枚130毫米炮的炮彈,基本上可以使一艘3000噸級別的艦艇失去戰鬥力,而100毫米炮則就要看運氣了。雖然在現代海戰中,使用到主炮進行海戰的機會已經是少之又少,但考慮到這艘艦現在屬於南海艦隊,其執行巡邏任務時如果遇到戰鬥,多半可能是低烈度的,對方目標噸位也不會很大,因此這樣一門高射速的艦炮還是非常實用的。在這一點上,倭國海上自衛隊除了金剛級這樣的艦隻外,多採用奧托·梅萊拉62倍口徑76毫米速射炮,在威力上相對較弱。
在電子設備和聲吶裝備方面,相關的資料還非常有限,只能從外觀進行推測,可以明顯看到的設備包括一台363型搜尋雷達,一台“米幕”三坐標雷達,多具火控雷達,艦身底部應該還裝有主/被動變深度艦殼聲吶系統(從外觀看沒有拖曳陣聲納),具體性能不詳。總的看來進步似乎不大,比如艦身中部的“刀架”遠程警戒雷達,也已經在中國艦艇上使用了相當長的時間。在艦艇自動化方面,這型艦的艦員數量只有250人,相對於旅滬級來說,自動化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即使相對於倭國的村雨級(標準排水量4400噸,艦員170人),差距也不大。
總的來說,旅海級的綜合作戰能力,在倭國海上自衛隊中大致相當於村雨級的位置,但反艦能力略強,其它方面稍弱,從現在其配屬的南海艦隊來看,該艦是這一艦隊中綜合防空能力最強的,在中國海軍尚沒有配備類似“宙斯盾”或VLS這樣的裝備時,旅海級可能在其艦隊中充當著防空核心,由於其內部自動化程度較高,數據接受和信息處理系統比較先進,內部空間相對較大,可能還會在戰鬥編隊中充當指揮艦的角色。這型驅逐艦的服役,標誌著中國艦船的製造技術達到了相當的水平,尤其是在艦艇的總體設計、船體結構和部分艦載設施等方面。不過,該艦和旅滬級相比,在艦載武器和電子設備(尤其是後者)等重要的子系統上並沒有質的提高,而且一直都沒有後繼的同級艦下水。而同時期中,排水量2000噸的江衛級和江衛II級護衛艦這樣的中小型艦已經建造了10艘以上。由此可以推測,中國海軍在一些關鍵技術上,如相控陣雷達、飛彈垂直發射系統(VLS)、C4ISR系統等方面,遇到了相當的障礙,這些方面的困難是否能夠得到克服,決定了其後繼大型軍艦發展的速度。這也從成本和風險的角度決定了旅海級將注定是一級過渡意義的軍艦。據說,在一艘名為試驗970的軍艦上,正在進行中國自己的垂直發射系統測試。可以判斷,一旦相關技術瓶頸得到突破,採用大量新技術的驅逐艦將會迅速進入製造。此外,根據不確定的傳聞,167艦本身將來也可能進行升級改裝,內容包括將“紅旗-7”系統更換為一種型號不明的垂直發射防空飛彈,並將C-802系統改裝為從俄羅斯進口的SS-N-22“日炙”型超音速反艦飛彈。另有訊息稱一艘與此型軍艦相近的艦隻也正在建造中,可能會在不久的將來服役。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