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淑懿

施淑懿

施淑懿 江蘇崇明(今上海崇明)人。她少年時好吟誦。17歲隨父到湖南,從外祖、舅祖習詩,自號學詩。22歲,與廟鎮蔡南平結為伉儷。施淑懿積極投身婦女解放運動。五四運動期間,她身體力行,經常和學生們一起參加遊行。晚年她窮困潦倒,愁悶抑鬱,感嘆“歷盡艱辛志未伸”,於1945年12月去世。著有《湘痕吟草》、《冰心閣詩集》、《清代閨閣詩人征略》等。

基本信息

簡介

施淑懿 施淑懿

施淑懿,江蘇崇明(今上海崇明)人,祖居城內南街。

生平

其父在光緒年間中進士,長期在外做官。施少年時好吟誦。17歲隨父到湖南,從外祖、舅祖習詩,自號學詩。22歲,與廟鎮蔡南平結為伉儷。1902年,父調京城任職,她留在了武岡。施淑懿積極投身婦女解放運動,有愛國思想,關注時局變幻,時懷憂國之心,她作詩言志:“燃眉禍急瓜分苦”、“力將大廈快支扶”。她寄希望於維新變法,以為“一掬維新淚”將能“喚起同胞愛國魂”。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使她歡欣鼓舞,作詩曰:“他時眾志成城日,世界嘻嘻說共和。”

資產階級民主主義思想的影響,使施淑懿產生了掙脫封建鎖鏈,追求個性解放,改變婦女社會地位的強烈願望。她在詩中公開提出“男女平權”。積極投身婦女解放運動。辛亥革命前,施率先剪辮,首開全縣婦女剪辮新風。她是婦女放足的倡導者,1906年成立放足會,她被推為會長。是年,徐不更創辦本縣第一所女子學校——尚志女塾,她在社會上一片譏諷聲中應聘任教,表示“誓將創此女學兮、振同胞之饑溺”。

1906年起,施淑懿致力於教育事業。1913年任尚志國小部校長。1920年任縣女子職業學校(後改為縣立女子師範學校)校長。她經常向學生灌輸女子自立的思想,教導她們要“洗除脂粉閨中氣”,“濟濟鹹明自主權”,教育學生要關心國事。“五四”運動期間,她身體力行,經常和學生們一起參加遊行。

施淑懿還積極提倡新文化。1918年,祝佐平首創縣圖書館,她慷慨捐贈珍藏圖書三千餘冊。1920年9月,施為推廣國語,北上入京,參加蔡元培主辦的國語講習所,學習拼音字母。返崇後,在《新崇明》報發表白話自由體詩《哭彩鳳吾友二首》。

施淑懿晚年窮困潦倒,愁悶抑鬱,感嘆“歷盡艱辛志未伸”,於1945年12月去世。施一生著作甚多,付印的有《湘痕吟草》、《冰心閣詩集》、《清代閨閣詩人征略》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