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光漢

於光漢

於光漢,原名李懷珠。直隸(今河北)平山人。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邢台師範黨支部書記、中共直南特委宣傳部部長、冀晉特委軍事部部長、冀西遊擊隊政訓處主任、中共冀魯豫省委組織部部長。

基本信息

個人履歷

1942年入延安中央黨校學習。後任中共齊齊哈爾市委書記、林甸縣委書記、瀋陽市南市區區委書記。建國後,歷任人事部局長,勞動部部長助理、副部長,國家勞動總局副總局長,中國老齡問題全國委員會主任,中國老年學會名譽會長,中國老年基金會會長。是第六屆全國政協委員。

理事局副主席蘇加豫提供。

人物生平

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原勞動部副部長,國家勞動總局副總局長、黨組副書記於光漢同志(正部級),因病醫治無效,於2005年8月11日22時02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3歲。

任職貢獻

於光漢同志(原名李懷珠)1912年9月23日出生於河北省平山縣。1930年9月在河北邢台第四師範學習時期參加革命工作,並加入中國共產黨,任支部書記。1931年在平山縣發展黨的組織,領導創建了平山第一個中共黨支部,是平山縣黨組織的創始人。1935年後歷任堯內工委書記、直南特委宣傳部部長,在白色恐怖下發展黨的組織,組織農民暴動,開展不屈不撓的對敵鬥爭。抗日戰爭爆發後,任晉冀邊區特委軍事部部長、冀西遊擊隊政訓處主任。1938年後歷任冀南區黨委組織部部長、冀魯豫省委組織部部長,領導組織冀南抗日根據地黨的建設,培訓黨的幹部,發展壯大抗日武裝力量,開展艱苦卓絕的抗日鬥爭。1939年11月奉調到延安中央組織部地方科,後在延安中央黨校一部學習,任第五支部書記。抗日戰爭勝利後赴東北工作,1945年任齊齊哈爾市委副書記兼組織部部長、市委書記。1946年任嫩南省委秘書長、龍江特委委員兼林甸縣委書記。他在極其艱難困苦的條件下,發動民眾建立革命政權,開展土地改革和反霸清匪鬥爭,狠狠打擊了反動武裝勢力。瀋陽解放後任中共瀋陽南市區委書記,組織人民民眾,建立革命政權,為我黨接管大中城市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在革命鬥爭年代,他不畏艱難險阻、捨生忘死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新中國建設

新中國成立後,於光漢同志先後擔任政務院人事部二局局長,勞動部部長助理、副部長,國家勞動總局副總局長、黨組副書記。在勞動部工作期間,主管企業職工的勞動工資工作,他長期工作在勞動工資戰線上,關心職工切身利益,激發職工的勞動熱情,對新中國經濟建設的騰飛,貢獻了自己的才智。為我國的人事工作、勞動用工、工資福利等制度的建設與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1984年,於光漢同志擔任第一任中國老齡問題全國委員會主任,是我國老齡事業的開創者之一。他創造性地提出了“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為、老有所學、老有所樂”的工作方針,在國內外產生了廣泛影響。他結合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實際,建立工作機構,開展調查研究,動員社會力量解決老齡問題,有效地推進了老齡工作在全國的開展,為發展我國老齡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

於光漢同志是政協第六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1992年,於光漢同志離休後,仍然關心黨的事業和國家的發展,堅決擁護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堅決擁護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他忠實履行共產黨員職責,認真參加黨的組織生活,堅持學習黨的方針政策,即使在病重期間仍堅持讀書看報,他念念不忘老區建設,關心老區及災區人民生活,多次捐款捐物。

革命生涯

於光漢同志在75年的革命生涯中,對黨的事業無限忠誠,自覺地與黨中央在政治上保持高度一致,具有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和無產階級黨性原則。他一生追求真理,勤奮學習,堅持理論聯繫實際,始終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他襟懷坦白、光明磊落,維護團結、顧全大局,淡泊名利、嚴於律己,一身正氣、兩袖清風,具有一個共產黨人的高風亮節。他愛護幹部,寬厚待人,嚴格要求家屬子女和身邊工作人員,是一位和藹可親、德高望重的老革命、老領導,在幹部民眾中享有崇高的威望。

於光漢同志的一生事革命的一生,戰鬥的一生,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一生,是為黨和人民無私奉獻的一生,是為共產主義事業奮鬥的一生。

於光漢同志永垂不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