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遂邊陲特別區工農兵政府舊址

新遂邊陲特別區工農兵政府舊址

“新遂邊陲”就是當年永新、遂川兩縣交界的井岡山區。1988年9月,井岡山市人民政府公布“新遂邊陲工農兵政府舊址”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信息

地理位置

新遂邊陲特別區工農兵政府舊址新遂邊陲特別區工農兵政府舊址
它東從永新縣東二區的旗鑼坳以進,南到遂川縣的小行州村,北從永新縣的錫坪、大小船村以內,西邊到遂川縣的荊竹山村,縱橫各50餘里。其中還有大小五井、茨坪、下莊、草坪、白銀湖、梨坪、坳下、羅浮等大小几十個自然村莊。毛澤東同志當年向黨中央報告中講的“山上均有水田和村莊,為自來土匪、散軍窟宅之所,現在作了我們的根據地,但人口不滿兩千,產谷不滿萬擔”。指的就是這塊“新遂邊陲”的井岡山區。

歷史故事

1927年10月27日,毛澤東率工農革命軍上山進駐茨坪後,他親自作了大量的農村調查,並在遂川分兵發動民眾的基礎上,於1928年2月初,在茨坪的上店村李桂生家中成立了直屬中共遂川縣委和縣工農兵政府直接領導的“中共新遂邊陲特別區委員會”和“新遂邊陲特別區工農兵政府”。這是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內最早成立的第一個特區政府。首任區主席是李尚發(後任李子青),共有七個委員,即土地委員蔡月明,財政委員鄒崇祥,組織委員黃梓香,經濟委員羅發開,軍事委員兼區赤衛隊隊長李佐臣,宣傳委員李才龍,文化委員兼區秘書羅張楊(即羅冬祥),遂川縣委書記陳正人同志兼任特別區政府的黨代表。中共特別區委的首任區委書記是肖萬俠,二任是湘籍人士徐鶴,其妻劉鶼則擔任特別區政府的婦女主任。特區委和特區政府成立不久,便相繼建立由特區政府管轄的茨坪、土嶺、下莊、行州、梨坪、白銀湖、坳下、茅錫坪、大小五井和荊竹山十個鄉工農兵政府,每個鄉也都建立黨支部以及暴動隊、少先隊、兒童團和婦女會等各種民眾組織,把井岡山區各村各寨的所有民眾都充分發動、組織和武裝起來,開展插牌分田的土地革命運動,配合紅軍修築五大哨口工事,儲運糧食,搞通訊聯絡,建設紅軍醫院,辦紅軍造幣廠,被服廠以及支援前線、救護傷員等,為建設和鞏固井岡山軍事根據地這個主力紅軍的軍事堡壘做了大量工作。特別區委和特別區政府一直堅持到1930年上半年才停止工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