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簡介
《新華日報》1938年1月11日在武漢創刊。1938~1947年,中國共產黨在國民黨統治區公開出版發行的大型機關報。
1949年4月30日在南京創刊的《新華日報》,為中共南京市委機關報。1952年11月起改為中共江蘇省委機關報。
先後在《新華日報》擔任領導的有,社長潘梓年、傅鍾、張友漁,總編輯華崗、吳克堅、章漢夫、熊復。抗日戰爭時期和解放戰爭初期,該報曾辦過華北版、太行版、華中版,均隸屬當地黨委領導。
《新華日報》是由中國共產黨創辦的第一張全國性機關報,在中國新聞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新華日報報業集團作為全國文化體制改革試點的四家報業集團之一,組建了12家報紙,2個網站及多家公司。
主辦單位:中共江蘇省委
出版周期:日報
出刊日期:每日
郵發代號:27-1
編輯出版:新華日報社
單 價:1.20元
國內統一刊號:CN32-0050
大事記
1938年1月11日,中共中央長江局機關報《新華日報》在漢口創刊。潘子年任社長,華崗任總編輯,章漢夫任副總編輯,熊瑾玎任總經理。1938年10月25日,武漢失守後報社遷往重慶繼續出版。1947年2月18日被國民黨查封,共存在9年多。
1939年1月1日,《新華日報》華北版在山西沁縣創辦。
1945年12月9日,《新華日報》在江蘇淮陰創辦,為中共中央華中局機關報。
1948年1月1日,《新華日報》華中版發行,為中共中央華中工委機關報。
1949年12月10日,《新華日報》在重慶出版,為中共中央西南局機關報。
1949年4月30日在南京創辦,為中共南京市委機關報。1952年11月1日改為中共江蘇省委機關報,一直發行。
2012年元月1日起,《新華日報》專門開闢通往北京的綠色通道,北京京西賓館、江蘇飯店、南京大飯店等首都重要視窗單位的讀者,都可以看到當天新鮮出版的《新華日報》。
發展歷程
創辦期
《新華日報》是抗戰與第二次國共合作的產物,是中國共產黨建黨以來創辦的第一張大型日報,是共產黨在國民黨統治中心主辦的第一張全國性政治機關報。1937年底籌備在南京,1938年初創刊在武漢,1938年10月遷至重慶,1947年2月28日午夜被國民黨反動派查封,經歷了抗戰、解放戰爭初期兩個歷史時代,前後共9年一個月零18天,共出版3231期。
1937年7月17日,周恩來偕秦邦憲(博古)、林伯渠到廬山,代表中共中央同國民黨商談國共合作抗日的各項問題,其中包括了中共在國民黨統治區公共出版報紙和刊物。當年8月中旬和9月中下旬,國共兩黨代表又在南京舉行了兩次談判。1937年10月初,奉周恩來調遣,潘梓年、章漢夫等陸續聚集南京,開拓籌備出版《新華日報》和《民眾》周刊的工作。
1938年1月11日,《新華日報》作為中共機關報正式創刊。1938年10月25日,《新華日報》在武漢出了第287號報紙,在重慶同時出了287號報紙,標誌著《新華日報》正式移渝出版。
抗日戰爭時期
1939年5月3日和4日,重慶市區遭敵機轟炸,十家報館遭破壞。國民黨中宣部下令各報停刊,5月6日起共同出版《聯合版》,新華日報參加。期間,《新華日報》一方面將文章改在《民眾》發表,一方面出油印壁報。1939年8月13日,《新華日報》恢復獨立出版發行。
1942年,新華日報原來疏散、撤退到各地的職員陸續歸來。還增添了夏衍、喬冠華、胡繩等骨幹。1943年、1944年、1945年新華日報進入了大發展時期。
1945年9月起,《新華日報》人員一分三,一批老骨幹潘梓年、章漢夫、許滌新、戈寶權、喬冠華等奔向寧、滬及華南等地,作好在這些城市辦報和建立分社的準備。第二路人馬石西民、楊賡、劉白羽、周而復、李普、魯明等充實了新華社記者力量。第三路人馬以熊復為核心的四川籍人員,如漆魯魚、吳江、鄭心如、洪沛然等,留在重慶堅持辦《新華日報》。
解放戰爭初期
《新華日報》對編輯方針、文章風格和策略等進行了調整,定出了革新業務的方案。此時的《新華日報》日銷量也達到了7萬多份。
1947年2月28日凌晨3時,國民黨軍警突然包圍了新華日報社,並拘禁所有工作人員。存在了9年多的《新華日報》終於被迫停刊。
南京復刊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中共中央24日致電華東局:“上海黨報決定命名為解放日報,南京黨報決定命名為新華日報。毛主席已允寫報頭,即可帶來,在帶到前可沿用舊報頭。”當日下午,周恩來代表黨中央任命范長江為上海解放日報社長、石西民為南京新華日報社長。
1949年4月26日,石西民抵達南京。27日上午,接管了位於中山路39號的原國民黨《中央日報》社,籌辦南京《新華日報》。1949年4月30日,《新華日報》作為中共南京市委機關報在南京復刊,期號另起。《新華日報》在南京解放後第8天就正式恢復出版。
1952年江蘇省成立,《新華日報》便作為中共江蘇省委機關報。
1949年9月、1953年2月、1964年7月,毛澤東主席三次為《新華日報》題寫了報頭。
宣傳內容
新華日報》針對國民黨統治區的實際情況﹐正確宣傳了中國共產黨的綱領路線和方針政策﹐努力把馬列主義的真理 傳播到人民民眾中去。宣傳的 內容﹐在抗日戰爭時期﹐主要是﹕宣傳全面抗戰和持久戰的路線﹔反對片面抗戰和投降倒退。宣傳中國共產黨實行民主政治﹑建立聯合政府的主張﹔反對國民黨當局的獨裁專制和特務統治。在國際問題上﹐支持蘇聯以及英美等國的反法西斯戰爭。抗日戰爭勝利後﹐宣傳的主要內容是﹕宣傳中國共產黨爭取和平﹐反對內戰的方針。揭露並反對國民黨獨裁的反動 政策﹐反對美國的侵略陰謀。支持國民黨統治區人民的愛國民主運\動。這些真實﹑正確的宣傳報導﹐教育了國民黨統治區的人民民眾﹐贏得了廣泛的同情和支持。曾被 毛澤東﹑ 周恩來稱讚為八路軍﹑新四軍之外的又一支方面軍。
宣傳方針
《新華日報》在宣傳報導中堅持實事求是的 原則﹐堅持中國共產黨在國共合作中 光明磊落的態度。積極報導八路軍﹑新四軍等人民武裝力量英勇抗擊日軍的戰績﹐同時也如實反映了 國民黨愛國將士在正面戰場的抗戰事跡(台兒莊戰役﹑徐州戰役﹑武漢外圍戰)﹔它發表過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彭德懷﹑葉劍英等中國共產黨領導人的許多重要文章﹔對包括蔣介石在內的國民黨高級領導人的抗日言論﹐也以熱情歡迎的態度予以登載。《新華日報》 始終面向人民民眾的實際生活﹐提出“為人民講話﹐讓人民自己講話﹐講人民自己的話”的宣傳方針﹔開闢“讀者園地”“青年生活”“婦女之路”等專欄﹐反映勞動民眾和下層公教人員的悲慘境遇和他們反抗壓迫的正義鬥爭。在發展抗日民族 統一戰線和愛國民主統一戰線方面﹐《新華日報》也做了大量工作。用大量版面﹐為民主黨派和各界知名人士提供一個比較自由的講壇。馮玉祥將軍和郭沫若﹑茅盾﹑柳亞子﹑沈鈞儒﹑黃炎培﹑鄧初民﹑陶行知﹑張西曼﹑胡厥文﹑胡子昂等學者﹑教授和社會活動家﹐經常為此報撰稿。馬寅初曾在“友聲”專欄發表文章﹐痛斥國民黨的腐敗﹐呼籲“建立一個真正民主的國家”。它的副刊是進步文化運動的重要陣地﹐團結了一大批優秀的文學藝術和文化工作者。它的國際報導也很有特色。1942年底﹐根據周恩來的指示﹐開設了“國際述評”專欄﹐由喬冠華主筆。這個專欄的文章以資料翔實﹑分析透徹﹑富於哲理和文采而受到讀者歡迎﹐經常為外國通訊社所轉載。1942年 中國共產黨整風期間﹐《新華日報》按照“增犟黨性﹐反映民眾”的方針﹐在廣泛徵求讀者意見的 基礎上﹐於同年9月實行改版。從此進入成熟發展的階段﹐並加犟了辦報思想的建設。1947年1月﹐在創刊9周年的時候﹐發表編輯部文章《檢討與勉勵》﹐全面闡述“人民的報紙”的思想﹐ 豐富了民主革命時期中國無產階級新聞理論的內容。抗日戰爭時期﹐還出版過《新華日報》華北版﹐為中共北方局機關報﹔後改為太行版﹐為中共太行分局機關報。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出版過《新華日報》華中版﹐為中共華中分局機關報。1949年4月30日在南京創刊的《新華日報》﹐為中共南京市委機關報。1952年11月起改為中共江蘇省委機關報。1949年12月10日在重慶創刊的《 新華日報》﹐是中共中央西南局機關報﹐出至1954年8月31日因大行政區撤銷停刊。版別
A、《新華日報》長江版:據權威人士介紹,關於《新華日報》的編輯、出版工作,最初是1937年10月在南京開始籌備,而於1938年1月11日在漢口正式創刊的,屬中共長江局領導。它是中國共產黨在國民黨統治區公開出版發行的大型機關報,也是抗戰初期中國共產黨在國民黨統治區唯一公開出版的大型日報;
B、《新華日報》重慶版:1938年10月25日武漢淪陷,報社遷到了重慶繼續出版,於是,“長江版”變成了“重慶版”。直至1947年2月28日,被國民黨當局所查封;
C1、《新華日報》華北版:於1939年元旦在山西沁縣後溝村正式創刊。是中共中央北方局的機關報,也是黨在敵後區域創辦的第一張鉛印的大型日報;
C2、《新華日報》太行版:1943年10月1日,《新華日報》華北版改為太行版,歸中央太行分局領導。該報出至1949年8月19日終刊;
C3、《新華日報》太岳版:1944年4月1日《太岳日報》更名《新華日報》太岳版。何時終刊查不到相關資料,不過孔網近期上拍過1947年6月的《新華日報》太岳版影印件;
D、《新華日報》南京版:1949年4月30日在南京創刊﹐初為中共南京市委機關報,1952年11月起改為中共江蘇省委機關報;
E、《新華日報》重慶2版:1949年12月10日在重慶創刊﹐是中共中央西南局機關報,為有別於以前的重慶版,姑且記為《新華日報》重慶2版。此報出至1954年8月31日,因大行政區撤銷而停刊。
特色
《新華日報》在2007年3月的改版後,對版面格局進行了調整。
版面
化遵循“貨架式陳列”方式,取消以ABCD疊的方式劃分版面,分為AB兩疊,改用書本次序排列版序,將內容接近的版面集中為一組,促成信息有序包裝。A疊以重點焦點、地域綜合新聞為主,凸顯地方特色;B疊以專題內容為主,設有財經、文體、周刊等版面。這種多版組、分類化的設定是如今大多數先進報紙的基本結構。版面最佳化不僅能方便老讀者閱讀,而且能吸引新讀者和廣告商。
版面語言有了很大變化,版面編排中採用模組化結構。採取這種編排形式,一定程度上便於讀者閱讀,又增加了版面的美感。模組化結構中,意義相關的稿件被組合在一個方塊內,版式基本上以標題橫排為主,簡潔明快,符合讀者橫向閱讀的習慣。
在傳統的編排中,編輯為了增加版面的信息量,習慣於將版面排得密密麻麻、滿滿當當,標題區經常串文,以至於整個版面密不透風。現代報紙版面強調留白,以明顯的視覺符號吸引讀者視線,營造“透氣”的視覺空間。版面裝飾遵循簡約美原則,簡潔清雅,版式素淨。這樣的排版清晰明了,具有張力和節奏,適合處於快節奏生活環境中的人們閱讀。《新華日報》改版後報紙分欄整齊,欄間分割均以留白處理,自然生動,疏密有致。另外,正文橫行文,標題橫排,文章底色不套色。新聞版以黑白色為主調和基本色,整體用色簡潔清雅。適當留白不僅能美化版面,而且也能更好地烘托主題,增強版面的空間層次和節奏感。
導讀定位
報紙在頭版設導讀顯得相當重要。《新華日報》常選擇重要的、吸引人的新聞放在頭版導讀欄中。設立導讀使得讀者瀏覽第一版便可大致了解當日重要新聞,按照標示迅速定位至新聞所在版面。
標題
標題是版面的眼睛,精心提煉標題能醒目地體現和傳達編輯意圖。為吸引讀者眼球,進而更好地完成黨報的宣傳任務,《新華日報》嚴格要求版面編輯“一日心血一日題”,對標題精雕細琢。在製作標題時,《新華日報》既注意“遵章守規”,又強調創新出彩,在標題上注重凸顯新聞價值,注重趣味性。
欄目
《新華日報》注重品牌欄目的打造,力圖做到每版都有專欄、每版都有亮點。2007年改版後,《新華日報》不但保留了既有的眾多品牌欄目,還新增一些專欄、專刊,不僅從內容上實現豐富、深度的要求,而且也使版面生動、活潑起來。僅評論專欄而言,《新華日報》在繼續辦好“新華箴言”外,還新設幾個評論專欄,固定安排在相應的版面和位置上;頭版設立的“快說漫評”、“百姓故事”、“市縣看點”等欄目以豐富多彩的形式使得歷年來改版中難以有突破的頭版也鮮活起來;焦點新聞版設計的“新華服務區”欄目不僅增加了信息的整合處理能力,而且增加了報紙的服務性、功能性和解讀性。
網路聯繫
《新華日報》借鑑網路媒體的報導優勢和部落格的新興表現形式,把網路語言移到報紙版面上來,設立“網眼”和“新潮”版面。“網眼”專刊以“網頁”的形式呈現,運用網路語言,摘取其他報紙、網站內容,設計各個板塊:“熱圖”、“熱語”、“熱議”、“熱評”、“挖坑拍磚”等內容,已成為引導讀者正確了解網路世界和幫助黨政部門了解輿情的一個視窗。借鑑新媒體的優勢有助於增強與客群之間的互動性,調動青年讀者的讀報熱情,也從另一方面體現了新華日報更新理念、開放辦報的姿態。
圖片
《新華日報》“每版打造一個視覺中心”的理念非常鮮明。除了用模組化的方式進行立體化的報導之外,利用圖片構造視覺中心已成為辦報實踐中的常用方法。改版後的《新華日報》雖然在使用圖片數量上沒有很大變化,但是卻更加重視圖片的運用,注重發揮圖片優勢營造視覺中心。《新華日報》每天的頭版都有一到兩條圖片新聞,用圖片本身展示新聞事實,再配以百字之內畫龍點睛的圖片說明,強調新聞價值,給讀者以強烈的視覺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