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日報》印刷機

《新華日報》印刷機

平板印刷機,1937年冬,中國共產黨在武漢籌備出版《新華日報》時買進。從1938年至1947年,這台印刷機共使用了八個春秋。

簡介

=
這是一台裝有德國西門子馬達的平板印刷機,機體完整,前端右側的機架上有個補釘,部分零件磨損嚴重,通身有些氧化鏽蝕。至今仍能使用。它是一台逾60年歷史,《新華日報》用過的印刷機,中共代表團由南京遷至漢口後,經周恩來等據理力爭和長期交涉,我黨獲得在漢口公開出版發行《新華日報》和《民眾》周刊的權力。經多方努力和進步人士幫助,負責籌備工作的潘梓年終於在一家小報印刷廠購得了這台印刷機。不久,《民眾》周刊與《新華日報》先後於1937年12月11日和翌年的1月11日以優質的印刷質量在武漢創刊發行,從而震撼了武漢三鎮的整個新聞報業界。而承擔這次首印任務的便是這台印刷機。1938年10月武漢失守,我黨駐國統區的公開機構及《新華日報》社也隨之輾轉遷渝。印刷機也隨之撤至重慶西三街。1939年日機對重慶狂轟濫炸,印刷機即遷至化龍橋虎頭岩下,並在山岩的簡易防空洞內,任勞任怨為黨的新聞事業艱苦耕耘了八個春秋。1947年2月28日深夜,國民黨軍警憲特突然包圍了《新華日報》重慶分館。3月上旬,當留渝全體中共人員撤返延安時,這台印刷機卻被軍警拖至重慶南岸的一個監獄的鐵窗之中。到1949年11月30日重慶解放,軍管會清查監獄時發現了這台印刷機。

價值

重慶現存最老的一台印刷機結束了多年的工具桌生涯,被運抵三峽博物館

=

這台印刷機重約1噸,是由皮帶、輪子等帶動的四開印刷機,最早在《新華日報》服役。上世紀50年代初期,因《新華日報》遷到南京,印刷機連同3個工人一起被調到了天府礦務局。

在過去半個多世紀裡,除了印《新華日報》,這台印刷機還承印過礦務局內部的礦工報、生產簡報,文革期間的大字報、傳單也有不少出自這台機器。幾年前,新式印刷機“上崗”,它從此成了堆放報紙、雜物的工具桌。

半年前,為尋找近現代印刷及新聞出版業的見證物,博物館工作人員跑了50多個印刷廠,只發現了一台廢棄的印鈔機。如果不是三峽博物館尋寶人員在調查煤炭工業發展史時偶然瞟到,這台印刷機的最終去處可能是廢品收購站。

這台有幸“流芳百世”的印刷機還有很多謎團未解。比如它的產地、最早投入運行時間、印刷速度等,由於當年隨它調動的3名印刷工如今已調離,沒有人說得清它的故事了,除了一張天府礦務局開出的身份證明書“四開印刷機,1953年由新華日報社轉給天府礦務局……”外,它同時代那些老邁的“兄弟伙”幾乎都被當廢鐵賣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