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彩陶

新疆彩陶

經考古學家的努力,在新疆境內,東起哈密、伊吾,南到塔克拉瑪乾大沙漠邊緣的皮山,西至伊犁河流域的昭蘇等地的早期古代遺址和墓葬中,都發現有許多彩陶器。這些彩陶出現的時期,約在距今3000年左右,較中原地區晚,但延續的時期較長,從新石器時期至金石並用時期,直到西漢時期的古墓中都有發現。

簡介

新疆彩陶新疆彩陶
新疆彩陶
在人類早期原始文化遺址中,有許多繪有各種彩色圖案花紋的陶器,在考古學上被稱為“彩陶”。彩陶器,既是古代人類社會中的日常生活用具,又是人類原始文化中極其珍貴的藝術品。當人們看到這些彩陶器時,都不禁要為它們黑紅相間的明快色彩,粗獷線條組成的圖案花紋,以及它們所透示的原始古老藝術的魅力所吸引。

考古發現

經考古學家的努力,在新疆境內,東起哈密、伊吾,南到塔克拉瑪乾大沙漠邊緣的皮山,西至伊犁河流域的昭蘇等地的早期古代遺址和墓葬中,都發現有許多彩陶器。這些彩陶出現的時期,約在距今3000年左右,較中原地區晚,但延續的時期較長,從新石器時期至金石並用時期,直到西漢時期的古墓中都有發現。
新疆發現的彩陶器,有陶罐、陶壺、陶杯、陶缽和陶盤等,其中多以器身帶耳把器具為特徵。新疆彩陶色彩的基本格調是在紅色陶衣上繪以黑色,也有在橙黃色或白色陶衣上繪以紅色的圖案花紋。花紋似以三角紋為母題,有實體倒三角紋、大倒三角形的網狀紋,或由倒三角形演變而成的渦紋、豎條紋以及平行短紋、樹枝紋、弧線紋和水波紋,也有棋盤格紋等。這些多樣化的色彩紋飾,反映了新疆原始文化多彩的風貌。新疆出土的彩陶,從器形、圖案到製作方法,都與甘肅河西的沙井文化有相近之處,受到了甘肅彩陶文化的影響。
巴里坤大河公社新石器時期遺址中出土的單身彩陶壺,口小、平唇,頸呈弧線,鼓肚,腹部側面有一壺耳。壺身滿塗紅色陶衣,在紅色上又分別在壺口沿、頸部和腹部處塗繪有三道寬邊黑彩,黑彩上又繪有數道紅色三角形的水波紋。巴里坤單耳彩陶壺發現時,器物完好,色澤鮮明,逗人喜愛,是新疆東部地區原始文化中的一件珍品。

在中部天山,有以和靜縣察吾呼墓地為代表的彩陶文化群。在這裡共出土彩陶器400多件,時代為距今3000-2500年,且品類齊全,大小均成系列。施彩的陶器主要是帶流杯、壺、筒形杯和帶流罐,紋樣主要是棋盤格紋、網狀紋和雷紋。尤其是帶流杯上的頸帶彩、斜帶彩和沿下彩,布局和式樣不一,花紋富於變化。察吾呼彩陶紋樣有不同的寓意,當時人們生活在高山、草原、森林地帶,經濟形態是畜牧和狩獵,賴以生存的生活生產資料主要是馬、牛、羊、駝及各種獸類。彩陶紋樣中富有寫實風格的三角紋形式多樣,各種三角紋是對處於不同距離和環境中山脈的寫照,就像一幅幅風景畫一樣,遠處暗淡,近處顯現明快。網紋和棋盤格紋及其變體形式起源於毛紡織物,表明了人們的服飾特徵。墓葬中出土的毛織衣服殘片,有斜紋、平紋及印染過的紅色菱格毛布,這些都以棋盤格紋、網紋和菱格紋的形式反映在彩陶紋樣上,既反映了生活的真實,又增加了器物的美觀。察吾呼墓地彩陶器中多帶流器,這種器形從任何角度看都是不圓的,也是不對稱的,那么就要用不圓和不對稱的圖案來裝飾,這種美學結構正是基於對美之內涵的充分理解。
西部天山主要是伊犁河谷地。近年來,在尼勒克縣的吉林台庫區和特克斯恰甫其海水庫區發掘土石堆墓1000餘座,出土了上百件可稱得上華麗的彩陶。在此之前,這裡出土彩陶並不多,只是在察布查爾縣索敦布拉克、新源黑山頭和昭蘇縣的夏特和波馬等墓地發現過不足20件。各地的彩陶紋樣差別較大。其中吉林台的彩陶不僅數量多,而且器形和紋樣也比較多樣。主要是裝飾在壺、缽上的菱格紋。
伊犁河流域彩陶均出土於土、石堆墓中,這種墓葬在伊犁河流域分布相當廣泛,幾乎遍布河谷、草原。與彩陶共存的隨葬器物中,多鐵器而少銅器,因此,這些墓葬的時代較晚。考古研究表明,多屬距今2500-2000年塞克和烏孫的遺存。
新疆彩陶主要分布在沿天山的中部地區,在南疆的崑崙山北麓一帶難於尋覓到她的芳蹤,而北疆的準噶爾阿拉套山、塔爾巴哈台山、阿爾泰山地區多見一種被稱作素紋陶的器物。顧名思義,這是一種刻劃和壓印出的紋樣而不上色彩。上述新疆發現有彩陶的四個大區,也是新疆目前材料最豐富的四個考古學文化,我們暫時斷代為青銅時代到早期鐵器時代。哈密地區的彩陶年代最早,從東向西不但連成一線,而且在時代上遞減,有一個清晰的文化發展和傳播過程。
在張騫通西域之前,中原與中亞就有許多文化上的聯繫。彩陶就是沿著後來稱作中西交通路線的絲綢貿易路從中原經河西走廊、再沿天山逐步擴展到伊犁河流域。同時,分布在費爾乾納盆地的楚斯特文化可能影響到庫車、和靜等西、中部天山一帶。因為兩地的彩陶紋樣有許多相似之處,而楚斯特文化在絕對年代上要早於拜城克孜爾水庫墓地。
傳統觀點認為,彩陶是與定居的農業文化相關聯。就目前新疆的發現來看,問題並非那么簡單。上面列舉出土彩陶的幾個文化,好像都是以畜(游)牧經濟為主,這種畜牧或者遊牧經濟形態,並不像人們通常所理解的那樣,趕著牲畜逐水草而居式的放牧,而是有相對穩定的居留地,地點設在冬牧場附近。天氣轉暖,他們會趕著畜群到春、夏、秋季牧場,過著真正的逐水草而居的生活。而一部分老弱婦幼會滯留在居留地,耕種園圃式的農田,精心地燒制彩陶,等待牧人的歸來。就連像吐魯番盆地這種不利於牧業經濟發展的地方,史前的人們同樣會到博格達山一帶去放牧,以獲取生活必須的肉食。
新疆彩陶是古代民族留下的一份珍貴遺產,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定還會有新的發現,那時對它的研究會更加深入。有人認為,彩陶花紋的許多形象與古代的圖騰崇拜有關,如西安半坡的人面形紋。也有人認為與祭祀有關,像哈密林雅墓地陶器上的薩滿巫師圖像。但大都認為最初的考慮還應當是審美和實用方面,察吾呼文化彩陶杯就是二者完美結合的典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