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感染

新生兒感染

新生兒感染是造成新生兒發病率和死亡率增高的主要原因。尤其是病毒引起的宮內感染不僅引起新生兒期的感染,還可引起畸形及嚴重的遠期影響。新生兒感染的三個重要環節包括:宿主、病原體、傳播途徑。新生兒期的這三個環節均有其特殊性。

概述

新生兒感染是造成新生兒發病率和死亡率增高的主要原因。尤其是病毒引起的宮內感染不僅引起新生兒期的感染,還可引起畸形及嚴重的遠期影響。新生兒感染的三個重要環節包括:宿主、病原體、傳播途徑。新生兒期的這三個環節均有其特殊性。

臨床表現

臨床症狀與病原體的數量、毒力、侵入途徑、新生兒胎齡、體重、營養狀況、性別、免疫狀態及有無其他併發症等因素有關。宮內及產時感染大部分在7天內發病,生後感染大部分在7天及以後發病。

1、全身症狀:常無特異性表現,常與其他疾病,如呼吸系統、神經系統疾病混淆。大致表現為:① 精神狀態:可有短暫的煩躁不安,以後轉為反應弱、嗜睡、哭聲無力甚至昏迷;② 面色:發暗、發黃、嚴重時發青、白或紫;③ 吸吮:吸吮力減弱,吸乳量少,甚至拒乳。常有噁心、嘔吐及腹瀉;④ 活動:煩躁時哭鬧多動,但很快活動少,甚至不動;⑤ 體溫:少數可發熱,但大多數體溫正常或降低,24小時內體溫波動不超過1℃。早產、低體重兒及病重兒體溫不升,還可出現硬腫,手足溫度低;⑥ 體重:不升或下降;⑦ 末梢循環:末梢循環差,皮膚發暗、發花,指壓腹部皮膚,超過2秒才恢復原來膚色,手足涼;⑦ 黃疸:皮膚黃且暗灰。

2、局部症狀:仔細檢查可發現局部病灶,常見為臍部、皮膚、耳、指(趾)甲溝、眼、口腔、或產傷部位。也要注意內臟病變,如肺、肝、腦膜炎、泌尿系感染、產道感染等。

實驗室檢查

1、病原體檢查:可作細菌培養、特異性抗原檢測、感染液的塗片鏡檢,應儘早確定病原體,以便有效治療。標本可取自血液、尿液、胃炎、感染局部分泌物、咽或痰液、外耳道液等。

2、血常規:常見白細胞升高超過25×10^9/L,或減低(<0.5×10^9/L),中性白細胞超過0.1—0.7×10^9/L。還要注意中性白細胞有無空泡變性及中毒顆粒,或白細胞中能否發現吞噬之細菌。

3、免疫抗體檢測:特異性免疫抗體IgM、IgG的動態變化來推測病原體。也可用已知抗體檢測體液中的抗原。或用PCR技術尋找特異性病原體的DNA片段。

4、其他:如B超,X線檢查、腦脊液化驗等。

Georgson CD(2001)報導新生兒敗血症或復發感染時自然殺傷細胞(NK細胞)比無感染者明顯低(P<0.001)。

Buscher U(2000)報導對240名新生兒臍血做IL﹣1β、IL﹣6、IL﹣8及G﹣CSF(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檢查,同時隨訪新生兒並做胎盤組織學檢查共195例,結果表明新生兒感染13例(5.4%),胎盤檢查診斷絨毛膜羊膜炎35例(17.9%),結果IL﹣1β、IL﹣6在絨毛膜羊膜炎的臍血中升高分別為2.8pg/ml及12.8pg/ml,明顯高於無炎症者(P<0.05及0.005)。對新生兒早發感染者臍血中僅IL﹣6升高,達16.0pg/ml,比無感染者13.2pg/ml明顯升高(P<0.05)。認為臍血IL﹣6可作為早發新生兒感染的預測指標。

新生兒感染護理

1、免疫系統發育不夠成熟,功能尚欠完善。

2、新生兒尚未接觸過子宮外環境的各種病原,也沒有接觸過食物蛋白等種類繁多的抗原性物質。

3、孕期受到通過胎盤的母親抗體的影響,使新生兒存在著生理性免疫低下。

那么,如何來增強新生兒免疫力,減少寶寶生病的機會呢?

方案一:合理營養

新生兒期營養需求量高,但消化代謝功能有限。因此,對營養既要求足夠量來保證生長發育的需要,又不能過量餵養,以免造成新生兒胃腸道的過重負擔,適當掌握合理營養對增強體質和抵抗力最具有決定性的影響。

每天攝取均衡的營養才能滿足身體的需求及提高免疫力。蛋白質是構成免疫細胞和抗體的主要成分,如蛋白質缺乏會造成免疫機能下降。維生素C能刺激身體製造干擾素,補充足夠的維生素可增加抗體,清除病毒和細菌,從而增強免疫力。其它如-胡蘿蔔素及營養素中的葉酸、維生素B12、菸鹼酸、泛酸、鐵、鋅和酶等也都與免疫能力有關。

方案二:母乳餵養

母乳比代乳品含有更多的免疫活性物質,它可供給新生兒所需的全部營養物質:蛋白質、脂肪、乳糖、維生素、鐵、尤其是母乳中含有抗感染的抗體(免疫球蛋白)及抗感染的活性白細胞、雙歧因子、溶菌酶等,它們具有增強免疫功能,阻止有害菌的生長,可減少寶寶感染的機會。

方案三:預防接種

新生兒時期雖然從母體來的免疫球蛋白提供了一些抗體,但對於許多傳染病仍是一個高度的易感者。預防接種是抵抗病菌的有效方法,可以通過早期有效的預防接種來防止對新生兒危害最大的傳染病的發生,如結核病、B型肝炎等。

方案四:新生兒按摩

按摩是通過新生兒皮膚感官溫和的刺激,引起全身神經、內分泌及免疫等系統的一系列良性反應,可促進胃腸激素的分泌,有助於增加小兒的食量,促進食物消化、吸收和排泄,加快體重的增長。按摩的同時還活動寶寶的全身肌肉,使身體發育得更健壯。另外,皮膚刺激對增強免疫功能有直接和間接的影響,有益於新生兒的體格與心智的健康發育。

增強新生兒的抵抗力,減少寶寶感染機會,除了均衡、足夠的營養,提倡母乳餵養、預防接種以及積極有效地增強體質之外,寶寶的護理者養成勤洗手的好習慣及加強居室內通風也是非常重要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