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元村

新元村

該村轄26個自然村,39個村民小組。農業素以種植水稻為主,改革開放後,剩餘勞動力主要以經商為主。名人鄉賢有李崗等。

基本信息

行政區劃

截止至2005年底,該村下轄黃沙陂、圍嶺上、龍屈圍3個大片39個村民小組。由李屋、上屋、下店、宋屋、橫群、謝陂、社下塋、赤珠寨、田心、人民大廈、黃沙陂老屋、慶昌屋、秀興屋、黃沙陂伯公下,張屋、鄭屋、圍嶺上屋、圍嶺頂、圍嶺背、圍嶺蘭台圍、圍嶺新屋、圍嶺老屋、龍窟圍、鍾屋、翻身圍、下排等26個自然村組成。有李、陳、宋、林、楊、張、鄭、鍾、羅、劉10個姓氏居住。截止至2005年底,人口達2893人。

歷史沿革

新元村原名“新聯”,因本縣坭陂、福興、新陂都有“新聯”村名,為避免重名,經請示上級核准於1981年改稱為“新元”,一直延用。新元村的稱謂1958年是三星營,1959年為大隊,1968年改稱大隊革命委員會,1984年起稱鄉人民政府,1987年4月改稱為村民委員會,1989年9月改稱管理區辦事處,1999年4月起稱村民委員會。

農業

2005年全村有水田1256畝,旱地325畝。

農業素以種植水稻為主,一年早晚兩造,旱地種植花生、黃豆、甘薯等作物。村內種植的水稻都是優質雜優品種,採用塑盤拋秧,進行科學種田,大大地節省了人力、物力,水稻產量大幅增長,畝產千斤以上。

工副業

20世紀60至70年代,大隊的工副業生產是集體經濟的主要收入來源,當時村內有紡紗廠、煤油燈管廠、鐵廠、手工加工輾米用篩。後因種種原因及工藝落後,各加工廠關閉。

村內的剩餘勞力以建築業為主,家庭副業有養豬、雞、鴨等禽畜,改革開放後,剩餘勞動力主要以經商為主。村內擁有一批私營企業家、個體工商戶、運輸專業戶和從事其它行業的人才。外出務工經商人員占全村人口的30%。

文化教育

客家地區素來就有“文化之鄉”之稱。1977年恢復高考後,據統計,村內考上研究生、本科、大專的學生有150多人。為國家輸送了大批有用人才。

基礎建設

水利:新元村轄區內有西山河、九臂瀝、樂仙河、麻嶺河。村內農田灌溉主要用樂仙水庫水。1998年經鎮引進上級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在圍嶺、下排、鍾屋、翻身圍、龍屈圍首先實行對重點溝渠石砌“三面光”。基本解決了下半村易旱易澇問題。其它溝渠有待完善。

道路:改革開放後,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和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鄉村道路建設逐步得到改善。1998年得到上級支持,向在外鄉賢募捐,發動村民捐資等辦法籌集資金鋪築了圩鎮至村委會及圍嶺自然村至興合路的水泥道路,改善了民眾行路難問題。

學校:村內原有兩間國小,新星國小(原名慶華國小,系村內鄉紳李幼屏捐資興建,始建於20世紀30年代);新聯國小(始建於20世紀40年代)。

2004年在市鎮黨政領導關心重視下,得到香港新界工商業總會會長吳漢良先生捐資30萬元,廣州經濟開發區幫扶50萬元,民眾鄉賢捐資10多萬元,在黃沙陂下嶺段征地14畝,興建教學大樓。新教學大樓於2005年8月落成,9月正式入學上課,原就讀新星、新聯國小的學童全部轉入新建學校就讀。新建學校命名為“新元國小”。

領導機構

羅進娣1958年——1961年李呈方1961年——1962年李達祥1962年——1963年李欽賢1963年——1964年李晉泉1964年——1966年宋文茂1966年——1975年李新平1975年——1999年李興文1999年——2010年陳永勝2010年始任——

名人鄉賢

李崗

[1]李崗(1920.7—),男,廣東興寧新陂圍嶺上人。1946年畢業於廣西大學農學院畜牧獸醫系。曾任廣東省仲愷農學院校長、書記等職務。193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支委、支書。1947年因參加學生運動暴露進步面目被國民黨當局以政治嫌疑犯罪名逮捕。(解放後經組織審查結論:“李入獄後受嚴刑拷打,堅貞不屈,保持了共產黨人的氣節。”)1948年經黨營救出獄後回廣東九連山游擊區搞武工隊工作,解放後歷任區委特派員、政工隊長、省廳科長、農業技術指導站長、畜牧場長,大專院校系主任、工會主席、農校校長、書記等職。1958年因牧場工作成績突出被指派為代表出席全省勞模大會,離休後於1999年被評為仲愷農學院優秀黨員。

李崗李崗

李振球(1894~1956)字鏇空,興寧新陂黃沙陂人。雲南陸軍講武堂第十二期炮科、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六期工兵科畢業。1921年任大本營警衛團第二營連長,1923年任粵軍第一師三團三營營長。1926年任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第十一師三十團中校代團長、上校團長。1929年任廣東編遣區第一師一旅副旅長,第五十九師二旅旅長。1931年任第一集團軍第一軍第一師中將師長,1934年12月升任第一軍副軍長。1936年1月授陸軍中將,任廣東第五軍區司令官。抗日戰爭爆發後,任第十二集團軍六十五軍軍長,第四戰區前敵總指揮。1941年起任中央訓練團第二大隊附,第七戰區司令部中將高參。1942年夏因病辭職返鄉,墾荒辦學,創設興寧縣立第四中學。1949年移居香港,後遷居台灣。 1956年12月3日在台北逝世。

李烈民原興寧市副市長、興寧市衛生局局長李鐸方深圳達豐盛塑膠有限公司總經理

李先祥湛江農墾科研所黨委書記李巧榮原清遠市農委主任李新榮原興寧物資局局長李晉興省計生委宣教處主編

李晉文韶關市發展和改革局副局長李和方興寧市政法委副書記李海強廣州海事局副處級幹部李暢方省農業廳農藥總站副站長李小彬大埔農業銀行行長李宇彬深圳康冠電腦技術有限公司經理(研究生)

李一群原肇慶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李志光龍門縣國家稅務局副局長李海原廣州石化運輸公司副處級幹部李競方原廣州文沖船廠教育處處長林總梅州市中級法院法警大隊長

李建榮原興寧永和鎮人大主席李鳳平韶關市湞江區農機公司書記、局長

李品方原佛山市社保局副局級幹部李英勤原省教育廳處長李雙方原昆明市機械工業局辦公室主任李榮方原江蘇省交通廳高級工程師李亮高原廣鐵集團高級工程師[2]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