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特凡·帕斯庫

斯特凡·帕斯庫

斯特凡·帕斯庫(Ştefan Pascu;1914年5月14日——1998年11月2日)羅馬尼亞著名歷史學家、教育家、科學家,羅馬尼亞傑出的中世紀史和現代史專家,歷史與哲學博士、大學教授、羅馬尼亞科學院院士、羅馬尼亞社會政治科學院院士。前羅馬尼亞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克盧日巴貝什-博堯伊大學校長、克盧日歷史研究所所長、克盧日科學院院長。

人物傳記

1914年5月14日,斯特凡·帕斯庫生於克盧日縣阿帕希達鄉的一個農民家庭,有6個兄弟姊妹。第一次世界大戰給帕斯庫家族帶來了痛苦和悲傷,父親被奧匈帝國徵兵入伍並送到前線,在奧匈帝國軍隊和俄羅斯帝國軍隊在的加利西亞的激戰中陣亡,兩歲的斯特凡·帕斯庫成為孤兒,從小在孤兒院長大。早年在阿帕希達學校(今“斯特凡·帕斯庫”學校)讀國小,1926年——1930年就讀於克盧日“康斯坦丁·安吉列斯庫”中學,學生時代的帕斯庫天資聰慧,勤奮刻苦,深得老師和同學的好評。1931年——1934年就讀於蓋爾拉“彼特魯·馬約爾”高級中學。1934年——1938年就讀於克盧日大學(1959年改名為“巴貝什-博堯伊”大學)文學與哲學系歷史-地理部,1938年6月以優異成績從羅馬尼亞史、世界史和地理學專業畢業,獲學士學位。1939年——1942年在義大利進修深造,就讀於在羅馬的羅馬尼亞科學院(羅馬尼亞設在海外的文化學術機構),1940年——1942年在梵蒂岡古籍、外交和檔案研究學院進修,1942年獲歷史與哲學博士學位。

斯特凡·帕斯庫在大學時代曾任克盧日大學圖書館管理員,1938年——1939年在克盧日“喬治·巴里蒂”高中當代課教師。1942年——1945年在錫比烏大學文學與哲學系任助理教授,1945年——1948年在克盧日大學歷史與地理系任講師,1948年——1950年任副教授,1950年——1952年任代理教授,在此期間,他還擔任歷史系主任。1952年——1956年被調離教學崗位。1956年——1960年重新擔任大學講師,1956年——1973年任克盧日歷史與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和副所長,1960年任克盧日“巴貝什-博堯伊”大學歷史系羅馬尼亞中世紀史教授,1962年——1968年任“巴貝什-博堯伊”大學歷史與哲學系主任。1963年任導師博士。1968年——1976年任“巴貝什-博堯伊”大學校長。

1948年,斯特凡·帕斯庫加入由羅馬尼亞共產黨與羅馬尼亞社會民主黨合併的羅馬尼亞工人黨(1965年改名為羅馬尼亞共產黨),1950年在大清洗中被開除出黨,1964年恢復黨籍。在1969年8月羅共十大”、1974年11月羅共“十一大”、1979年11月羅共“十二大”上當選為羅馬尼亞共產黨中央候補委員,1984年11月在羅共“十三大”上落選。

1963年3月21日當選為羅馬尼亞科學院歷史科學部通訊院士,1974年3月1日當選為羅馬尼亞科學院歷史科學部院士。1970年2月當選為羅馬尼亞社會政治科學院歷史考古學部院士、學部主任。1973年——1990年任克盧日歷史與考古研究所所長。1974年——1990年任羅馬尼亞科學院歷史科學部主任。1975年——1985年任國際歷史人口學委員會主席。1978年——1990年任羅馬尼亞史學會主席,1980年——1994年任羅馬尼亞國家歷史委員會主席。1980年——1995年任羅馬尼亞科學院克盧日-納波卡科學分院院長。1978年8月25日起任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全國廣播電視委員會委員,1980年4月22日起任全國科學和技術委員會委員,1985年12月31日起任全國科學和教育委員會委員。1995年——1998年任克盧日科學分院名譽院長。他還曾擔任克盧日科學院圖書館館長、羅馬尼亞史學會克盧日分會主席、《歷史雜誌》編輯委員會委員、羅馬尼亞-中國友好協會中央理事會副主席。帕斯庫教授曾應邀來中國講學。

1978年當選為葡萄牙歷史科學院院士,1989年當選為羅馬國際語言和現代藝術科學院榮譽院士和佛羅倫斯美第奇國際科學院院士。法國斯特拉斯堡大學、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哥倫布分校(哥倫布大學)、美國韋恩州立大學榮譽會員。

斯特凡·帕斯庫是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第六、七屆大國民議會代表,1969年3月2日——1975年3月9日和1975年3月9日——1980年3月9日當選為克盧日縣阿帕希達選區大國民議會代表;1975年3月18日——1980年3月28日任第七屆大國民議會教育、科學和文化委員會秘書。

1998年11月2日,斯特凡·帕斯庫在克盧日-納波卡逝世,享年84歲。

斯特凡·帕斯庫院士 斯特凡·帕斯庫院士

著作

斯特凡·帕斯庫是二十世紀下半葉羅馬尼亞文化的重要代表人物,中世紀和現代史專家。長期在史學各領域從事豐富的學術研究工作,其著作闡述中世紀的羅馬尼亞及其爭取自由獨立和國家統一的運動。

斯特凡·帕斯庫主要著作有:《特蘭西瓦尼亞史》(1944)、《彼特魯·切爾切爾和羅馬尼亞國家》(1944)、《特蘭西瓦尼亞農民起義》(1947)、《十六世紀特蘭西瓦尼亞的手工業》 (1954)、《波貝爾納》(1957)、《霍里亞、克洛什卡和克里桑領導下的1784年農民戰爭》(1957)、 《特蘭西瓦尼亞領主在胡內多阿拉的揚庫的反奧斯曼鬥爭中扮演的角色》(1957)、《格奧爾基·多饒領導下的1514年農民戰爭》(1959)、 《1437一1438年特蘭西瓦尼亞人民的抵抗運動》(1964)、《羅馬尼亞國家的形成》(1967)、《當今時代的基石》(1967)、《阿爾巴尤利亞大會》(1968)、《特蘭西瓦尼亞省》第1-4卷(1971-1989)、《羅馬尼亞的歷史從起源到現代》(1970,合著)、《政治、科學和領導》(1970)、《人文科學和羅馬尼亞古代文化》(1971)、《羅馬尼亞國家的統一》(1971,合著)、《羅馬尼亞全民武裝鬥爭的傳統》(1972,合著)、《勝利的羅馬尼亞》(1972)、《人口學和歷史統計對歷史研究的重要性》(1972)、《阿夫拉姆·揚庫,英雄與烈士》(1972)、《勇敢者米哈伊,羅馬尼亞國家的統一與集權》(1973)、《克盧日大學的發展》(1974)、《羅馬尼亞科學院的歷史思考1866-1918》(1978)、《特蘭西瓦尼亞歷史》(1982)、《什麼是特蘭西瓦尼亞?》(1983)、《羅馬尼亞統一國家的建立》第1-2卷(1983-1984)、《霍里亞起義的根源》第1-4卷(1982-1984)、《霍里亞革命》(1984)、《羅馬尼亞統一的民族國家》(1988年)、《羅馬尼亞科學院史,自成立以來的125年》(1992)。

與他人合著的綜合性著作有:《十一至十四世紀羅馬尼亞歷史文獻》6卷(1951-1955)、《特蘭西瓦尼亞史》(1961-1963,合著)、《羅馬尼亞通史簡編》(1969-1974,合著)、《1969—1974年羅馬尼亞歷史文獻書目》(1979-1984)、《人口和社會》共3卷(1972-1980)、《喬治·巴里特和他的同時代人》共8卷(1973-1989)、《羅馬尼亞歷史文獻第10卷(1351-1355)》(1977)、《克盧日歷史》(1974)、《1850年克盧日的歷史藝術》(1974)、《瓦杜盧伊、費萊克和克盧日大主教管區宗教藝術的歷史遺蹟》(1982)、《歷史地圖集》(1971)、《羅馬尼亞歷史地圖集》(1983)、《羅馬尼亞科學思想與創造史》(1982)。

他是六卷本 《羅馬尼亞史》 第二卷副主編,該書獲得1964年度羅馬尼亞人民共和國國家獎金。在1976年第2期《歷史文匯》雜誌上發表題為《羅馬尼亞人民爭取建立統一的民族國家鬥爭中的若干階段》的專文,揭露沙皇俄國吞併比薩拉比亞的罪行,讚頌了比薩拉比亞人民的反侵略鬥爭。

榮譽

1944年和1961年榮獲羅馬尼亞教育部一等獎,1947年和1956年榮獲羅馬尼亞科學院“尼古拉·伯爾切斯庫”獎,1970年獲得過“功勳科學家”稱號,1979年8月榮獲“科學功臣”一級勳章。

斯特凡·帕斯庫院士 斯特凡·帕斯庫院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