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姓歷史
斯宅,顧名思義,即“斯姓宅第”之謂。斯宅鄉有馬、邢、杜、張、陳、金、周、徐、黃、斯、蔡、虞、樓等姓氏,而其中以“斯”為主姓,是當今全國斯姓的最大聚居地。諸暨現有斯姓人口約12000餘人,在全市400餘個姓氏中,排行第25位。斯姓發祥地在東陽(巍山斯村),故其郡望亦為東陽郡。據載,斯本作史。東漢建安末,史偉(196-265)自魯國滋陽升徙至東陽後侶村。三國赤烏元年(238)三月,見獄中有非罪者,憐而釋之。吳大帝孫權以史偉讞決不平,將行大辟(死刑)。史偉之子史郭、史從泣血陳情,願捐軀以代。孫權深感其孝,詔賜“斯”為氏,復史偉原職,歷十八載而致仕歸,故斯偉(史偉)為斯氏開宗始祖。此後,自三國兩晉南北朝而降,至第二十一世斯楚(716--811)者,於唐開元庚辰(740)從後侶村遷居梵德村。第二十五世斯德遂(864-?),字友迅,從東陽梵德村遷諸暨上林,為上林三斯開宗始祖。三斯即上斯、中斯、下斯。今仍有中斯畈名,後人作螽斯者,諧“螽斯衍慶”義也。斯氏自唐末至今已60餘世,至今當已1110餘年。毫無疑問,斯氏為諸暨姓氏構成中最早成員之一,可謂源遠流長。斯氏始祖偉公,自幼聰慧勤奮,博覽群書。東漢獻帝建安末年(公元219年)由魯國嵫陽遷居東吳寧後侶村(今浙江東陽縣),至三國吳黃武五年(公元226年)參加吳帝孫權招賢之試而名列前茅,被委以“廷尉”之職。偉公為官清正,愛民如子,造福鄉里,深得百姓愛戴。赤烏元年(公元238年)偉公察訪獄吏職守,見獄中關押有枉受冤屈之百姓,遂萌惻隱匡謬之心,將獄中無辜悉數釋放。不料此舉觸怒孫權,被治以抗旨犯上之罪,判以極刑。事發後,其子敦、從,一同面君泣血陳情哀求,願代父一死。吳帝孫權見狀深受感動,脫口贊曰:“斯孝子也。”遂赦偉公無罪,官復原職,並於赤烏二年九月(公元239年)詔賜偉公以斯姓,斯姓由此誕生。後偉公致仕十八年,無疾而終,享年八十三歲。斯氏家族自此在東陽繁衍生息。諸暨斯宅則為斯氏第二十五代德遂公一脈所傳。德遂公生於唐鹹通年間(公元873年),相傳於唐中和四年(公元884年)公20歲時遊學諸暨,一日行至上林鄉宋家塢日暮投宿。莊主宋家有女年方20,尚未婚嫁,自幼不語,人皆以為啞。至德遂公敲門投宿時,突然言道:“門外有客至。”其父甚異,疑女與客有緣,遂將女許配德遂公,招其入贅。自此斯姓在此生根,而有斯宅。
斯宅現狀
斯宅地處會稽山脈西麓,與東白湖毗鄰,它經歷了1100餘年的發展進化,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斯宅現有居民12000餘人,絕大部分都姓斯。村舍依山而建,林木蔥翠,景色宜人。沿山一條清流直通浣紗溪,象一條素潔的紗帶飄逸在青山之間。這裡是西施的故鄉,溪水輕吟,山風私語,仿佛講述著古時西施浣紗的故事;青山綠水仿佛西施永駐的笑顏,引人遐思。美麗動人的傳說滋潤著這裡古老的民風和秀麗的山水,日子隨著溪水流來又流走,源遠流長,無休無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