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壺”以1972年為界限,有前後兩種不同的面貌特徵。由於“文革壺”是宜興紫砂工藝廠在特定歷史條件下生產的普通商品壺,隨著文化大革命的風雲變幻,歷時十年的“文革壺”也呈現出多種風貌,一般以1972年為界限,先後出現兩個階段。
文化大革命前期是1966-1971年,時代的主旋律是破舊立新,否定傳統。宜興紫砂工藝廠只生產普通商品壺,銘文也只能是毛主席語錄,詩詞,刻畫也只能是樣板戲,紅衛兵,工農兵形象,毛主席詩詞意境畫,由此構成了紫砂“文革壺”的早期特點。
1971年下半年,國家對工藝美術生產的政策有改變,周恩來總理指示只要“不是反動的,黃色,醜惡的”都可以組織生產,並號召工藝美術行業在“洋為中用”,“古為今用”,“推陳出新”思想指導下,為國家多生產出口商品,換取外匯,支援國家建設。所以,紫砂壺的面貌立刻有了很大的變化。表現為器形設計有了極大的發展,新的壺式不斷出現。由於“極左”思想還很濃厚,還在威脅著正常的藝術創作,只是儘可能的採取迴避態度,所以紋飾題材內容方面沒有發展。但“文革壺”早期的裝飾也迅速消失,只是在一些傳統壺式上刻有與茗茶有關的銘文,但仍是“文革”前的內容。
“文革壺”雖然檔次低,但質量普遍較好,而且有的還是出自名家之手。由於當時以生產一般商品壺為主,很多技藝很高的老師傅也都參加一般商品壺的製作。所以“文革壺”中不少是出自高手,甚至是大師級的人物之手。例如,已故大師朱可心在文化大革命期間就製作過近百把“矮竹苞”紫砂商品壺。
資料來源:紫砂網(www.zisha360.com),原文地址:http://www.zisha360.com/news/show/169117.shtml
相關詞條
-
辯紫砂文革壺
辯紫砂文革壺,是一個炒作概念,它不具有經濟價值上的特殊意義,也不具有特別的收藏意義。
-
文革文物
1966年至1976年在中國歷史上命名為“文革時期” ,在這十年間誕生的具有歷史紀念價值的物品,統稱“文革文物”。
簡介 市場 理解 延伸 關注 -
蓮蓬壺
蓮蓬壺,通高11.5厘米;作者:王熙臣。壺身以荷花瓣組成,蓋是飽滿的蓮蓬,粒粒蓮子,生動自如。壺鈕渾圓如珠,圈口,短嘴,壺的把手是一節粗壯的藕形彎曲而成...
簡介 -
文革瓷壺圖鑑
《文革瓷壺圖鑑》是2006年團結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崔晉新。
圖書信息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錄 -
冰壺洞
冰壺洞,位於浙江省金華市北山,海拔580米,洞深120米左右,洞口朝天,垂直而下,深奧莫測。為一傾斜而下的豎井狀的落水洞,洞底坡度約為40°,斜長約14...
基本信息 奇觀 景區 人文 特色 -
《文革期間出土文物》郵票
《銅奔馬》第六圖:“銅奔馬”,1969年甘肅省武威縣雷台東漢墓出土。 《鎏金鑲嵌銅硯盒》第七圖:“鎏金鑲嵌銅硯盒”,1969年5月在江蘇省徐州市東漢墓出...
簡介 12枚詳述 -
壺鎮老街
壺鎮老街--是浙中南三大千年古鎮之一,為“上達金衢,下通台溫孔道也”〔注1〕,蒼嶺古驛道穿鎮而過,南來北往的過客催生了商貿業的發展,也促成了壺鎮老商業街...
回眸老街 老街形成 熱鬧中、下街 神奇古井 清逸上街 -
文革瓷
文革瓷,是指在上世紀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10年間各地陶瓷廠生產製作的帶有‘文革’色彩的陶瓷器皿,以及後來生產的所有具備文革典型風格的瓷器,如以工農...
簡介 歷史 精品 工藝 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