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概況
文星鎮境內有中國第四大航空港成都雙流國際機場;成昆鐵路橫貫全境,距成都火車南站及雙流火車站分別為8公里、2公里;公路交通更是縱橫交錯,四通八達,具有六橫四縱的交通網路(六橫:機場高速路、快速通道、成樂大件路、川大路、雙中路、雙華路;四縱:長城路、成雅高速路、雙黃路、迎賓路),並分別與80米寬的成都人民南路南延線、成都武侯大道及成渝高速路相連,成雅高速路成都第一互通式出口在文星鎮,交通十分便捷,具有十分獨特的立體交通網路優勢。文星鎮基礎設施功能完善,有110KV變電站1座,天然氣配氣站1座,自來水廠2座,電信基站和郵電所各1個,實現了光纜光纖通訊、信息網路寬頻傳輸,光纖電視進村入戶。文星鎮距牧馬山國際高爾夫球場4公里。此外,市場3個、醫院3所,學a校從幼稚園到重點大學一應俱全,四川大學、成都信息工程學院等大中專院校的入駐,為文星地區城市發展功能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產業發展
隨著文星鎮工業化、城鎮化步伐的加快,文星的15700餘名農村人口中,有7300餘農民失去了土地,其中有2000餘勞動力需要就業安置。對此問題,鎮黨委、政府深感肩頭責任重大:“要改變部分無地農民上班無崗,種田無地,低保’無份的現狀,特別需要政府的關心和引導。無地農民的問題不解決好,不僅影響‘工業向園區集中,土地向業主集中,農民向城鎮集中’的‘三集中’進程,而且還將嚴重影響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雙流縣委、縣政府根據雙流發展的實際,於2008年在全縣範圍內實施了農民增收再教育工程,以對農民的職業技能培訓為手段,提高農民的素質和就業能力。而文星鎮根據自身實際,提出了“臨港經濟重鎮,高科高教新城”這一發展目標時,就考慮到如何解決失地農民的就業問題:依託鎮內“大學城”和工業區的優勢,加強農民素質培訓,大力發展第三產業,促進農民向市民轉變。據此,文星鎮黨委、政府把2003、2004兩年定為“農民就業年”。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文星出台了農民就業工程實施方案,其主要內容為:一是將18至50歲的2000餘名無地農村勞動力全部輪訓一遍,使每一位農村勞動力均能掌握一門以上的實際工作技能;二是在培訓的基礎上引導農民就業觀念轉變、思維方式轉變、思想道德和價值觀念轉變,增強農民的市場主體意識,讓無地農民逐步轉向二三產業。
湖南省湘陰縣文星鎮
縣城文星鎮(1998年後改,曾為城關鎮)。元成宗元貞年間升湘陰為州,屬潭州路,文宗時又改屬天臨路。明洪武二年(1369年)降州為縣,屬長沙府。清朝仍屬長沙府。民國初年直屬湖南省。民國26年(1937年)底,湖南設行政督察專員公署,29年(1940年)設行政督察區,湘陰均屬第一區。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初,湘陰屬長沙專署,1952年屬湘潭專署,1964年屬岳陽專署。1966年,劃出湘陰縣東部5個區建汨羅縣(後改市)。1986年,屬地改市後的岳陽市。湘陰位於湖南省東北部、居湘、資兩水尾間,瀕南洞庭湖。東鄰汨羅市、西接益陽市,南界望城縣,北抵沅江市、屈原行政區,介於東經112°30′-113°02′,北緯28°30′-29°03′之間。南北長61公里,東西寬51.3公里,面積1581.5平方公里,約占岳陽市總面積的10.5%、全省總面積的0.75%。地塊屬新華夏構造體系的第二隆地帶。地貌呈低山、崗地、平原三種形態,具有三大特徵:其一,地勢東南高,西北低。位居幕阜山余脈走向洞庭湖凹陷處的過渡帶上,地勢自東南向西北遞降,形成一個微向洞庭湖盆中心的傾斜面。最高處青山庵,海拔552.4米,最低處濠河口河底,低於黃海水平面4.3米。其二,以濱湖平原為主體,呈塊狀分布。地處湘江大斷裂帶,構成低山、崗地;西盤下切,形成濱湖平原。除去江河湖泊及其它水面,濱湖、江河、溪谷3種平原共702.11平方公里,占全縣總面積的44.4%,崗地占13.59%,低山占1.51%。其三,河湖交匯,水域廣闊。山崗地區水系發育不良,北部平原、湖洲地區河湖交匯。主要河流有湘江、資江和白水江,主要外湖有橫嶺湖、團林湖、淳湖和荷葉湖等,主要內湖有鶴龍湖、洋沙湖、范家壩、白洋湖和南湖垸啞河等。水域面積98.56萬畝,占全縣總面積的41.56%。湘陰位處中亞熱帶向北亞熱帶過渡的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濕潤多雨,具有春溫變幅大,初夏雨水多,伏秋天熱易旱,冬季嚴寒不多的特點。
語言湘陰的方言多種多樣,大體可分為四個方言片,一個方言島。縣城文星鎮屬湘方言的新湘語區。自五代至明清,江西人陸續遷居湘陰,故縣城方言較多贛語因素,與南昌語相似。南湖小處,系1954年從沅江縣劃屬湘陰,基本上是益陽方言。城南、嶺北、新泉、浩河小片,屬長沙方言。楊林寨鄉系柘溪水庫區移民居地,其語言屬湘方言婁邵片。現在的年輕人都能說國語。
四川省大竹縣文星鎮
一、基本情況文星鎮地處銅鑼山腳,位於大竹縣城東南39公里處,東鄰楊通鄉,南接神合鄉,西連鄰水的新鎮鄉,北與金雞鄉、童家鄉接壤,竹石路、觀文路、文神路三條公路在此交匯。文星鎮面積49.5平方公里,山林面積1.5萬畝,耕地面積23656畝(其中:田13465畝,土10191畝);轄11個村、96個村民小組、1個居委會和4個街道小組,8169戶、26137人;23個黨支部,850名黨員(其中:農村黨支部11個、農村黨員601名)。村村通公路。
2006年,文星鎮GDP實現15670萬元,比2007年同期增長15%;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3461元,比2007年人平增加301元;計畫生育率達92.9%;人口自然增長率3‰;農村經濟總收入達11390萬元;糧食總產量達13571噸。
二、今後工作思路及奮鬥目標
工作思路:夯實基礎求發展,最佳化結構促增收,狠抓教育強素質,構建和諧保穩定。
奮鬥目標:(一)建成全縣優質糧油生產基地;(二)建成全縣優質禽蛋生產基地;(三)建成全縣公路建設示範鄉鎮;(四)建成全縣安全生產示範鄉鎮;(五)建成全縣省級文明衛生場鎮。
四川省羅江縣文星鎮
文星鎮位於四川省羅江縣以北,距縣城10公里,與羅江縣的金山鎮、略坪鎮、萬安鎮及安縣的寶林鎮、清泉鄉接壤。文星鎮面積36.38平方公里,轄9個行政村91個村民小組,1個居委會,總人口14370人。2007年文星鎮國內生產總值完成11025萬元,工業總產值完成10206萬元,工業增加值完成2579萬元,農村經濟總收入完成15878.25萬元,2007年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4321元。2006年4月,文星鎮更名為調元鎮,因清代才子李調元“叔侄一門四進士,弟兄兩院三翰林”而得名。2007年,文星鎮以旅遊為突破口,積極推進第三產業較快發展。根據鶺鴒古鎮調元文化旅遊開發理念規劃藍本,一是籌措資金170萬元實施了鶺鴒古鎮的仿古打造,形成了有吉祥文化特色的古鎮風貌,具體完成了蓮花街立面仿古、烽火台、仿古城牆修建、濘水河堤改造、李調元故里牌坊建設等工程;二是籌措資金對調元文化旅遊景點沿線的環境進行了整治;三是籌措資金完善了醒園仿古打造,提升了調元文化品位;四是鶺鴒寺被德陽市確定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五是成功舉辦了李調元故里文化節系列活動。2007年,到文星鎮觀光旅遊的人數比上年增長了2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