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位概況
儀隴縣轄鄉。原名龍鳳場,1940年改鄉,1980年更名文星鄉。文星鎮位於儀隴縣東北部,距縣城34公里。與營山、蓬安交界,東鄰永光鄉,南臨炬光鄉,西靠二道鎮、北與永樂鎮、保平鎮接壤。肖水河直貫全鎮,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平均氣溫15.6℃,年降雨量為1050mm左右。鎮域屬低山、中谷地帶,全鎮幅員面積3235公頃,耕地面積833公頃,轄16個村,1個居委會,114個村民小組,2個居民小組,總戶數6075戶,其中農業戶5364戶,總人口18541人,其中農業人口17026人,場鎮常住人口1353人,人均耕地0.73畝。全鎮糧食總產達9857噸,同比增長8%;水稻產量3430噸,同比增長5.3%;小麥產量1500噸,同比增長6.2%;生豬出欄14806頭,同比增長11%;家禽出籠134442隻,比上年略有增加;農業總產值達到 2.7 億元,同比增長7%;人均純收入3453元,同比增長8.1%;場鎮建設面積近1.6平方公里,居民1353人。
政區概況
名稱來歷 原名龍鳳場,因駐地被兩座形似龍和鳳的山所包圍而得名。1980年因重名,農業合作化時期建立過文星社,改名文星公社。後改為鄉,再改為鎮。
地理位置 位於東經106°15' 23"~106°24' 14",北緯31°11' 32"~31°20' 01"。地處儀隴縣東南部,東與永光鄉接壤,南與炬光鄉和營山縣三星鎮為鄰,西鄰二道鎮、復興鎮,北接永樂鎮、保平鎮。人民政府駐龍鳳社區, 距縣城41公里。
政區沿革 清時建龍鳳場。1933年置二龍區第四鄉蘇維埃政府。民國29年(1940)始建龍鳳鄉。1950年1月,設龍鳳鄉。1958年建龍鳳人民公社。1966年更名為前鋒公社。1980年改為文星公社。1983年改名為文星鄉。2000年6月,改為文星鎮。
政區劃分 2011年末鎮轄有龍家溝、天星寨、綠水河、高龍山、大石橋、寒包埡、劉家等16個村民委員會和龍鳳社區。
人口面積 2011年末,轄區總人口18303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801人,城鎮化率21.2%。另有流動人口600人。總人口中,男性9703人,占53.01%;女性8600人,占46.99%;14歲以下2928人,占16%;15~64歲16636人,占74.5%;65歲以1739人,占9.5%;總人口中全部為漢族為主,藏族1人。2011年人口出生率7‰,死亡率3.5‰,人口自然增長率2‰。轄區東西最大距離6.1千米,南北最大距離5.3千米,總面積32.43平方千米。其中陸地26.03平方千米,水域6.40平方千米。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564.39人。
自然條件
地形地貌境內大部為丘陵,地勢略為東高西低,地面高程一般在海拔400~500米。最高點天星寨村魏家山頂海拔470米,最低點綠水村消水河出口處海拔408米。
水文屬長江流域嘉陵江水系。肖水河自聳峰山村流入,由南而北,從肖家村出境,境內河道長9.9村。
礦藏及其他自然資源境內礦產資源主要為磚用頁岩。
自然災害主要自然災害有旱澇、風災、低溫、霜凍、雷擊等。洪澇平均5年3遇,最嚴重一次發生在2010年7月25日,洪災涉及6個村,受災面積2000畝,糧食減產56萬公斤。
經濟概況
農業 耕地面積1.31萬畝,人均0.76畝,以種植水稻、小麥、玉米、蔬菜為主。2011年農業總產值5224萬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48.1%。糧食作物以水稻、小麥、玉米、紅薯為主,經濟作物以油菜、蔬菜為主,畜牧業以豬、羊、家禽為主。
工業 以建築材料為主。2011年工業生產總值2445萬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2.8%。擁有工業企業2家,職工26人。實現工業增加值30萬元,比上年增長7.2%。
商業外貿 2011年末共有商業網點23個,職工43人;2011年社會商品零售總額達1280萬元,城鄉集貿市場1個,年成交額502萬元。
財政金融 2011年財政總收入599.7萬元,比上年增長21%,其中地方財政收入70萬元,人均財政收入328元。2011年末,境內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5216萬元,比上年增長20%;各類貸款餘額4046萬元。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 16410 |
男 | 8801 |
女 | 7609 |
家庭戶戶數 | 4755 |
家庭戶總人口(總) | 16350 |
家庭戶男 | 8751 |
家庭戶女 | 7599 |
0-14歲(總) | 4354 |
0-14歲男 | 2333 |
0-14歲女 | 2021 |
15-64歲(總) | 10993 |
15-64歲男 | 5920 |
15-64歲女 | 5073 |
65歲及以上(總) | 1063 |
65歲及以上男 | 548 |
65歲及以上女 | 515 |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 16315 |
產業結構調整
1、生豬。2008年新增能繁母豬1168頭,出欄生豬14806頭,產值達2000餘萬元,在光華村建立了生豬家園,扶持了徐萬勇等養殖大戶30戶。2、免業。全鎮發展獺兔5個村20戶示範戶,新培植了年出欄2000隻以上的專重戶13戶,年出欄商品獺兔15萬隻,實現銷售收入750萬元。3、中藥材。在峨山寨村、鄧家壩村新種植了木瓜560餘畝,同比增漲85%。4、生態農場建設。生態農場將通過整體規劃和分步建設,將把農場建設成為集農業科研、種植並結合現代網際網路物聯網種養銷於一休。並集農業體驗觀光休閒旅遊、養生的多功能綠色生態農場,具有高水平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綜合區。
基礎設施建設
1、村道公路建設。修通了場鎮至幸福村、文星至炬光、場鎮至金羊廟村水泥路12.6公里,修村社毛坯路11公里,整治村道公路6公里,新修泥結碎石路8公里。2、場鎮建設。完成場鎮600米的街道硬化和1200米水溝修建,方便了文星鎮的場鎮生活。3、水利設施建設。修復各類水毀工程21處,新建沼氣池310口,新建山坪塘2口,打衛生井142口,新修水渠500米。文星鎮新寺河防洪治理工程綜合治理河道2.92公里,建堤防1.99公里,河道疏浚1.98公里。
交通運輸境內有2條縣鄉公路交匯,村村通公路,通村公路62千米。
郵政電信 2011年末有郵政局1處,代辦所16處,電信服務網點4個。信息通訊網路全覆蓋,通訊便捷。
水利建設 2011年末有水庫2座,山平塘135口,蓄水池23口,年蓄水量47萬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積0.31萬畝。有集中供水站1處,衛生井230口,解決了1.3萬人的安全飲用水問題。
鎮區市政建設
公共運輸 2001年建成文星客運站,日發客運汽車15班次,日均客量250餘人次。
給排水 2007年建成文星自來水廠,年供水25萬立方米。
供電 有供電服務所1個。通電率100%,年用電量56萬千瓦時,綜合電壓合格率99.98%,供電可靠率99.92%。
供氣 2006年接通天然氣管道,2011年末天然氣用戶340戶。
園林綠化 2011年末鎮駐地有花壇10個,綠化面積150平方米。
社會事業
1、教育事業。有初級中學1所、完小1所、村國小15所(包括被合併的2所村小),國中在校生1011人,國小在校生1867人,學齡兒童入學率100%;有在職教職工103人。2、衛生事業。鎮衛生院在職員工7人,村級衛生工作人員21人,全鎮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率達100%。3、計畫生育。計生率81.6%,獨生子女領證率89.9%,已婚育齡婦女3220人,出生人口控制率在1.05‰以內,徵收社會撫養費26萬元。計畫生育生殖健康免費檢查人數1000人次,開展了大規模的計畫生育法律、法規宣傳。4、民政事業。落實農村低保190人,城鎮低保20人,五保孤兒供養13人,優撫9人,資助與臨時救助560多人次,全年民政事業支出達210萬餘元。廣播電視。至年底全鎮安裝有線電視1005台,15個村、1個居委會達到“村村通”廣播。6、文化事業。中、國小組織開展了形式多樣、健康向上的文體活動10次;開展了“送電影下鄉”等文化公益活動32次。龍鳳社區恢復了原來的秧歌隊、腰鼓隊等,豐富了場鎮民眾的文化生活。
文化藝術 2011年末有鎮文化站1處,有村級文化活動中心17處,各類文化專業戶45戶,各類圖書室10個,藏書30餘萬冊。
教育 2011年末有幼稚園2所、國小1所、國中1所,在校學生共2711人,專教師111人,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醫療衛生 2011年末有醫療衛生機構1個,門診部(所)1個;有床位20張,每萬人擁有病床12張;執業醫師2人,執業助理醫師1人,護士2人。2011年完成診療0.7萬人次。16個村村民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率93%。
體育 2011年末有中國小體育場地2個;學校和龍家溝村有部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占常住人口的20%。
廣播電視 有鎮廣播電視網路公司1個,現有有線電視用戶0.56萬戶,入戶率99.8%。
社會保障 2011年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45戶,人數194人,支出31.75萬元,月人均136.39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742戶,人數789人,支出63.55萬元,月人均67.1元;醫療救助214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379人次,共支出28.25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54人,撫恤事業費支出56.14萬元;社會福利費萬元。敬老院1家,床位20張,收養農村五保人員15人。五項社會保險基金收入231萬元,基金支出180萬元。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0.86萬人,參保率85%。
黨建工作
全年共發展新黨員12人,培養入黨積極分子18人;以現代遠程教育為平台,集中時間,精心安排師資,科學設定內容,全年集中培訓5次,受訓人數達3500餘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