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文學雖然是語言的藝術,但文學與語言學卻是兩個截然不同的學科。這是一本具有自己的角度、自己的思考、自己的見解、自己的語言的著作。它的付梓不單單說明又有一本好書問世,在某種程度上還表明了當代文學研究將跨越對西方文論的橫向借鑑的自我構建的開始,標示著中年一代理論家在認真、刻苦的理論探索中正日益走向成熟。
作者簡介
魯樞元,男,生於1946年1月,祖籍河南省開封市,畢業於河南大學中文系。現任蘇州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蘇州大學生態批評研究中心主任;曾任鄭州大學、海南大學教授及華東師範大學、陝西師範大學等高等院校客座教授。兼任中國文藝理論學會副會長、中國作家協會理論批評審員會委員。長期從事文藝學跨學科研究,在文學心理學、文學言語學、生態批評及生態文藝學諸領域有開拓性貢獻。堅信性情先於知識、觀念重於方法,學術姿態應是生命本色的展露。主要著作有:《創作心理研究》(1985)、《文藝心理闡釋》(1989)、《超越語言》(1990)、《精神守望》(1998)、《生態文藝學》(2000)、《生態批評的空間》(2006)等。主編有《文藝心理學著譯叢書》、《文藝心理學大辭典》、《生態批評學術資源庫》等。1988年被國家人事部遴選為“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圖書目錄
序
本卷說明
超越語言
第一章:語言的乾涸
1.1 古老的岔道
1.2 一步跨過大西洋
1.3 大魚骨頭
1.4 氣氛型信息復現
1.5 反叛結構主義
第二章:尋找綠洲
2.1 艱難的轉折
2.2 回到索緒爾的起點
2.3 理解的門檻
2.4 文學言語學
2.5操斧伐柯
第三章:回溯泰一
3.1 風格的零點
3.2 在言語的下邊
3.3 生命與語言
3.4 沉寂的鐘聲
3.5 論“銦媼”
第四章:裸體語言
4.1 重提言語起源
4.2 文學的原始細月包
4.3 從司湯達到布勒東
4.4 袒露內部語言
4.5 潛修辭
第五章:精神的升騰
5.1 突破與超越
5.2 三分法
5.3 “超語言學”
5.4英伽登的天空
第六章:場型語言
6.1 線·面·場
6.2 說“神韻”
6.3 言語格式塔
6.4 西蒙的調色盤
6.5 開發右腦
第七章:詩性的天國
7.1 言語的天地
7.2 燦爛的感性
7.3 打通心靈的囚牢
7.4 語言的狂歡
7.5 瞬間伊甸園
第八章:漢語言,詩語言
8.1 那輝煌的銀杏樹
8.2 語言與傳統
8.3 漢語言的詩性資質
8.4 從“血戰”到“服從”
跋
克隆與語言
言語與色彩
語言與混沌
修辭學與人類生態觀念
漢字“風”的語義場與中國古代生態文化精神
批評的修辭學平台
傾聽言語的深淵
文學創作與話語的私有性
語言學與文學
學術延伸
身體與語言發生黃俠
色彩言語:文學家的心理奧秘張婷婷
私人感覺與個人化表達潘華琴
修辭論視角與“新時期”文學批評張紅軍
“場型語言”理論與《紅樓夢》研究王正康
附錄:外界評論選摘
王蒙:致魯樞元信
王蒙:緣木求魚——讀魯樞元的《超越語言》
韓少功:致魯樞元信
南帆:主體與符號
南帆:超越的本義
白燁:一部充滿創新精神的著作——評魯樞元的《超越語言》
劉士林:“文藝心理學”的“語言學轉向”
陳力丹:《符號學:通往巴別塔之路——讀三本國人的符號學著作》
曲春景:關於語言哲學的對話
姚文放:評《超越語言》
陳冲:也說《語言與混沌》
伍鐵平、孫遜:評《超越語言》中的若干語言學觀點
伍鐵平:要運用語言學理論必須首先掌握語言學理論
王希傑:把握真實的索緒爾
吳世雄:評《超越語言》
宗廷虎:《20世紀中國修辭學》:魯樞元的文學言語學研究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