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文匯閣
一名御書樓,原在天寧寺西園。根據《揚州畫舫錄》記載,天寧寺西園一稱御花園,正殿叫做大觀堂,七大藏書樓之一的文匯閣就在大觀堂旁。閣中藏有《古今圖書集成》與《四庫全書》,由乾隆帝欽賜“文匯閣”之名及“東壁流輝”之額。文匯閣是一座三層樓建築,樑柱上彩繪書捲圖案。閣的一樓當中藏《古今圖書集成》,兩側藏《四庫全書》的經部書籍,二樓藏史部書籍,三樓藏子部、集部書籍。
乾隆與文匯閣
乾隆對於文匯閣的建設與使用頗為重視,他一再強調,閣中所藏之書,不是做樣子的,要允許讀書人閱讀和傳抄。乾隆五十五年(1790)五月二十三日,弘曆的聖旨里有這樣開明通達的話:“俟貯閣全書排架齊集後,諭令該省士子,有願讀中秘書者,許其呈明到閣抄閱,但不得任其私自攜歸,以致稍有遺失。”“南三閣”所藏《四庫全書》,每冊前頁鈐“古稀天子之寶”,後頁鈐“乾隆御覽之寶”,用太史連紙鈔寫,尺幅較“北四閣”書開本小,書衣裝潢也有不同。
見聞
麟慶在《鴻雪因緣圖記》里描寫他見到的情形是:“文匯閣在揚州行宮大觀堂右……閣下碧水環之,為卍字。河前建御碑亭,沿池疊石為山,玲瓏窈窕,名花嘉樹,掩映修廊。”他入閣讀書的情形是:“庚子(1840)三月朔,偕沈蓮叔都轉、宋敬齋大使,同詣閣下。亭榭半就傾落,閣尚完好,規制全仿京師文淵閣。回憶當年充檢閱時,不勝今昔之感。爰命董事謝奎,啟閣而入。見中供《圖書集成》,書面絹黃色;左右列櫥貯經部,書面絹綠色;閣上列史部,書面絹紅色;左子右集,子面絹玉色,集面絹藕合色。書帙多者,用香楠。其一本二本者,用版片夾開,束之以帶,而積貯為函。計共函六千七百四十有三。謝奎以書目呈,隨坐樓下詳閱,得鈔本《滿洲祭天祭神典禮》、《救荒書》、《熬波圖》、《伐蛟捕蝗考》、《字孳》等書,囑覓書手代鈔。”——這差不多是揚州文匯閣存世期間最後的記載。在此十四年後,太平軍攻入揚州,文匯閣及其藏書就一起毀於戰火之中了。
過了大約十年,曾國藩於同治初年創辦金陵書局時,曾委託學者莫友芝前往鎮江、揚州等地搜尋文宗閣和文匯閣失散於戰火中的藏書。通常的說法是:莫友芝曾於同治四年(1865)專程至鎮揚諸地,悉心尋訪兩閣藏書的下落,卻毫無收穫,空手而回。莫友芝此行是否真的一無所獲呢?據悉,國家圖書館今藏《文宗閣四庫全書裝函清冊》四冊,經史子集各一,經部首頁有莫友芝藏書印。由此看來,莫友芝的鎮揚之行還是有所得的。也有人說,揚州文匯閣的藏書亦有殘本存世,書名分別是《周易啟蒙翼傳外篇》二冊,《雲笈七籤》、《御定全唐詩錄》、《圖書編》各一冊。
七大藏書樓
七大藏書樓中,文淵閣的藏書後歸故宮博物院收藏,文源閣於鹹豐年間被八國聯軍縱火焚毀,文津閣的藏書現歸北京圖書館收藏,文溯閣的藏書現屬遼寧省圖書館,文宗閣於鹹豐年間毀於太平軍兵火,文瀾閣是“南三閣”中僅存的一閣,其藏書現屬浙江省圖書館。揚州文匯閣則建於乾隆四十五年(1780),毀於鹹豐四年(1854),存世僅七十餘年,在七大藏書樓中壽命最短。
重建構想
1、不久前 推出的關注古籍文獻的系列報導,引起了眾多讀者的強烈共鳴。眾多專家和市民在把目光投向退出我們視線已久的古籍書時,那些曾經珍藏稿本、抄本、刻本等古籍,承載著揚州燦爛文化的藏書樓的命運也不由得讓人關注。
盛名遠播的測海樓已在吳道台宅地對遊人開放了,那在揚州歷史上同樣享有盛名的文匯閣能否重見天日呢?
歷史上的文匯閣。據有關文史專家介紹,文匯閣建於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位於揚州天寧寺御花園內(即今天的西園賓館內),因收藏《古今圖書集成》與《四庫全書》而出名。它和北京紫禁城的文淵閣、圓明園的文源閣、盛京皇宮的文溯閣、避暑山莊的文津閣、鎮江金山寺的文宗閣、杭州聖因寺的文瀾閣並稱為七大藏書閣。
通過有關史料,我們可以知道,歷史上的文匯閣是一座三層樓的中國古典建築,仿照浙江寧波的“天一閣”而建,正門上懸御書“東壁流輝”匾,最下一層藏《古今圖書集成》一萬卷,5020冊。左右藏《四庫全書》經部;中層藏史部;上層左藏子部,右藏集部。
用我們今天的話講,文匯閣就是當時的圖書館。據史書記載,乾隆對於揚州所藏的《四庫全書》,至少下過三道聖旨,強調閣中所藏之書不是做樣子的,要允許讀書人閱讀和傳抄。按照當時的規定,士子願意讀書的,可以進入文匯閣閱讀,在辦理相關手續後,還可借出去抄寫。
今天,我們已無法得知究竟有多少讀書人曾經到文匯閣看過那些“御頒”的圖書,但無論其當時曾有過怎樣的風光,令人扼腕嘆息的是,鹹豐四年(1854年),太平軍攻入揚州,文匯閣及其藏書一起毀於戰火之中。
2、現在,《四庫全書》線裝書在揚州熱展,重建文匯閣成為很多市民的呼聲。
據揚州市圖書館副館長朱軍介紹,1998年揚州市新建圖書館時,當時就有建文匯閣的初步構想,但測算了一下,僅此一項工程預算就達到400多萬元,當時建館時資金就比較緊張,最終由於資金缺乏重建文匯閣一事擱淺。如今,市圖書館的條件已有較大改善,同時館內尚有一塊空地,能否在這塊空地上建起一座文匯閣,珍藏那些古籍文獻,豈不相得益彰?
但在採訪中,部分文史專家也表達了不同的意見,他們認為,儘管文匯閣對於揚州有著不言而喻的歷史文化價值,但文匯閣歷史所在地就是今天的西園賓館,也就是說,文匯閣在舊址重建已不可能,撇開重建已毀壞的古蹟建築要經過嚴格的審批程式外,如果文匯閣不能在原址上重建,那重建又有多大價值呢?
對於兩種不同的聲音,市政協文史委員會主任王虎華認為,其實,文匯閣能否在揚州重現昔日的風采,並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要通過這次借市民關注《四庫全書》線裝書之風,在市民中廣泛宣傳揚州深厚的文化積澱,讓更多的揚州人知道在揚州的歷史上,我們曾經有過的輝煌,曾經有過的榮耀,在回顧歷史中激發自豪感,增強繼續前進的動力。同時,要讓更多的揚州人珍愛這份獨有的文化遺產,並在繼承中去大力弘揚揚州燦爛的傳統文化,可能這箇中含義要遠勝於重建文匯閣。